樱花雨(海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樱花雨》是中国当代作家海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樱花雨
从内心讲,我是比较倾慕樱花的。美丽的樱花,雪白的、粉红的,嫣红的,微风中,时而相拥,时而低声吟唱,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时而昂头哈哈大笑,这美丽的情景,能够触动我每一根神经。特别是樱花开放到飘落时,真的是像下一场樱花雨。
当我们的心情被冬季的厚重裹得太久,早春尚还带着寒气之时,樱花树悄悄抽出嫩嫩的花蕾,现出一丝生机,带来一份春天的希望。土地里小草还在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樱花已开始怒放,或粉粉白白,或一片嫣红,用极致的美渲染冬与春交接的荒凉,带来令人振奋的美艳。也许,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美艳给樱花更加慑人的魅力,让人们深深挚爱着美丽的樱花。
樱花,明为日本国花,却起源于中国。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宫廷皇族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唐时期,普遍栽种于私家花园与院落中。盛唐之时,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烘托出一个盛世华夏的伟岸身影。万国来朝,日本深慕中国化之璀璨,樱花随着建筑、服饰等一并被日本朝拜者带回,广为培育,后成为日本国花。
我倾慕樱花,喜她绵长的历史渊源,喜她开得绚烂多姿,装点世界的每个角落。更喜关于她美丽的诗语。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赞誉樱花:“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可见,樱花带给诗人的闲适心情,正是樱花的洁净美丽。我也会在自己的院落里栽种一棵樱树,春天的早晨,看樱花千娇百媚,香气四溢,或挺立枝头,或含苞待放,或笑逐颜开。真可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观看一树的樱花,一种静静的喜悦不自主流淌心头,禁不住闭上眼睛,轻轻亲吻沁香嫩嫩的花瓣。
樱花有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樱花怒放的时候,似乎能够听见树下恋人的窃窃私语。所以,才会赋予樱花的花语为“爱情,希望”的象征。为让大家更了解樱花,我想写写关于红樱花的传说。它多少带些凄美,令人更多知道樱花不是只有肤浅的美丽,还有凄美方面的精神。
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英勇的武士选择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因为当一个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樱花开出红色的花瓣……樱花越红,说明越多武士选择这种做法,这种凄美的精神就越浓。我是一位乐观的人,不赞同武士的这种精神。谁说人生达到辉煌,就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什么是人生的辉煌?它是没有界定的标准,又怎知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所以,我想,武士的这种想法过于简单,道理上讲不通,缺乏韧性,似乎有些牵强。
后来,我又想,这样牵强的传说也许与樱花的花期过于短暂有关。人们都只为昙花一现惆怅,却不见樱花雨飘落时带给人们的落寞与失落。唐朝诗人李商隐面对樱花有这样的诗句:“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人们只看见樱花灿烂时刻,谁能想到她的花期只有短暂的几日而“红颜易老”呢?繁花似锦与樱花雨落的情景,多么鲜明对比的两幅画面啊。武士这种凄美的精神,也许是在迎合一度的樱花雨落吧!
正是这些诗语与美丽的传说,更加灵动和神话美丽的樱花。对一棵树而言,也许是没有生命的。当她成为一种象征,我们便赋予她灵性与灵动的生命。樱花绽放也好,樱花似雨飘落也好,她都是令人心动与美丽的。人们永远会为她曾经带来的美而深深感动。因为,她的美虽然短暂,却在人们心头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美,曾经深深驻足过人们的心头,永不褪色。
这样想来,就不必因为樱花似雨飘落而百般惆怅。黛玉葬花虽然是《红楼梦》里一个重要的章节,也很煽情。她疼惜花瓣飘落于污水沟内受到污染,强调“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从不妄评黛玉矫情,她是封建社会下一位弱小女子,是那个时代造就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冷傲的性格。生长在新时代的人们,不必学习她的惆怅,凄凉的心境。面对樱花雨,只当做是欣赏一种自然景观吧,顺其自然的飘落,因为,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美丽的风景!我们抓不住每个花瓣,就像我们握不到雨在手掌心停留。就让花瓣雨自然落下,化作春泥更护花吧。
花开,花落,成为我们心中靓丽的风景, 增添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为了这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我们要乐观向上地努力着。
注:文中所配音乐《一世红颜》由著名音乐人李凯稠作曲,著名词作家陈兴玲作词,著名歌手张晓明演唱。词曲版权属于合肥市现代生态示范园、长丰县义井乡龙头企业——长丰县美涵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 世 红 颜
作曲:李凯稠 作词:陈兴玲
演唱:张晓明
微风吹绿衣衫
翩然在天地间
衣带飘飘旖旎红颜
轻轻拂过谁缱绻
在梦和梦的边缘
盼望爱你的人来身边
春天里多梦幻
多朦胧在眼前
馨香淡淡了望尘寰
身影拨动谁心弦
在美涵的这片天
等待有心人来结良缘
一世红颜一世期盼
等在今生,等在尘缘
等在美涵和他相约,一生常相伴
作者简介
海妹,原名李俊红,七零后,酷爱文字,有作品获奖。十几年来勤奋笔耕,曾经在《平顶山晚报》以典型事迹报道。相信“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