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槽波》是自然地理常识一个名词术语。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槽波名词解释:在速度低于其上下介质的地层中传播的弹性波。能量不易逃逸这个波道,因为在波道边界上重复产生反射,或者因为企图逃逸的射线又被两侧增高的速度折回波道内。在大洋中的深海波道就是产生这种槽波的一个例子。在波道内的一个震源发出的能量开始时与波道成小角度传播,传播速度高于能量沿波道轴传播的速度。因此在波道内的观测者首先接收到的是与波道成大角度传播的能量,而后是以小角度传播的能量,最后才接收到沿波道轴传播的能量。所以由一个脉冲源发射的槽波的特点是能量逐步建立而突然终止。2.一个波道包含在两个界面之间的区域内传播的波,甚至不考虑此区域内的速度梯度。能量可以被界面大部或全部反射,以致大部分能量停留在波道内。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