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槲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檞树(Quercus detata Thunb)为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 0.9m。树冠椭圆形,小枝粗壮,密生黄褐色绒毛。叶倒卵形,长达 15~25cm,叶缘具波状裂片,密生绒毛。花期5月,果熟期 10 月。槲树耐寒冷、耐干旱、耐火力,还耐病害和风害,尤其耐烟尘。常作为工厂、矿区、景点及庭院绿化,可群植和孤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目录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25米,胸径1米。树冠椭圆形,小枝粗壮,有沟棱,密生灰黄色绒毛。单叶互生,叶大,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短钝,基部耳形或楔形,缘有不规则波状裂片,背面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柄短,总苞之鳞片披针形并反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东北东部及南部、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1]
生态习性
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钙质土及轻度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长。深根性,萌芽力强,抗风力强,耐火力强,生长速度中等。抗烟尘及有害气体。
主要价值
槲树树姿粗犷、抗烟尘及有害气体,可作为园林绿化、工厂绿化及四旁绿化树种。
木材坚实耐磨,可供桩柱、枕木、地板、门窗、农具等用。叶可饲养柞蚕,种仁可酿酒,壳斗、树皮可提制栲胶。
栽培技术
橡果采收处理
橡果采收9月底至10月上旬,当少量橡果从树上自然掉落时,表明橡果已充分成熟,应及时采摘。也可随时拣起落地的橡果。
种子处理将橡果按4~5cm厚度平铺于地表,常翻动,使种壳与种子分离。将种子倒入冷水中,去除浮于表面的种子和被蛀的果实,捞出沉于容器底部的饱满种子。用2~3倍体积的湿沙与橡种充分混拌,装入袋内,放于阴凉处临时贮藏,此期种子不可干燥,同时也应注意防止鼠害和畜害。
作床、起垄
整地施肥10月下旬、11月上旬或3月底4月中旬,选沙壤土至重壤质高岗平地或缓坡地,清除杂物,地表撒施畜、禽厩肥,每亩(667m2,下同)施肥量为2000~3000kg,施肥后翻地20cm深,打碎土块,平整地面。
作床或起垄平地以作床为主,按长25~30m、宽1.1~1.2m、高0.15~0.2m作床。坡地沿等高线起垄,其垄距为0.6~0.7m,垄高为0.15~0.2m。 [2]
播种
秋播11月初在土壤结冻前,顺床向每隔0.2m开一深为4~5cm的浅沟。垄播的推平垄尖,在垄面上顺垄面开两条深为5cm的沟,两沟相距10~12cm。向沟内浇足水,待水下渗后,立即向沟内点播种子,种距6~8cm,盖土厚4~5cm,播种量为每亩40~50kg。
春播春播前需对种子进行长期低温沙藏,10月底将种子连同沙子放入1~5℃的菜窖或山洞等场所,一直藏至翌年4月,在此期间应随时检查,调整沙子的含水量。翌年4月当种子发芽率达30%左右时,即可一次性播种。春播适期为4月上中旬,播种方法同秋播。
播种后的管理
除草5月至9月上旬,除草4~5次,确保床、垄面无草害。垄播的,每次铲地后应用犁复垄。
参考文献
移植和管理
移植第2年4月上中旬,将上一年播种苗挖出栽植于平地或坡地垄上,垄距为60cm。植苗前需对根系进行断根,保留主根长15~20cm。按30cm的株距植苗,第3年春季按60cm的株距留苗,余者挖出,按60cm×50cm株、行距植苗。第4~5年4月份,再按1.2m×1.2m的株、行距留苗、挖苗和植苗。再经2~3年的生长,当苗木株高达到2m、胸径达到3cm以上时即可出圃。
其他管理移植后4~7年内,按常规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及修剪等作业。
参考文献
- ↑ [蒋永明,翁智林编著.,园林绿化树种手册 (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第49页]
- ↑ | 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