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榕管蓟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榕管蓟马拉丁文名Gynaikothrips ficorum( Marchal)本种在我国长期使用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n)学名。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江西、上海,随苗木、盆景调运传播到北方的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温室内。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北美、墨西哥、埃及、阿尔及利亚。寄主:榕树、气达榕、杜鹃、无花果、龙船花等。[1]

形态特征

雌蓟马体长2.6mm左右,体黑色。触角8节,第1、2节棕黑色,3至5节及6节基半部黄色。前足腿节黄色。翅无色。头长是宽的1.4倍,是前胸长的1.7倍。头顶单眼区呈锥状隆起,有六角形网纹;复眼大;前胸背片布满交错或扭曲的横纹。中胸前基腹片发达;后胸背片有纵的交错纹及网纹。前翅很宽,边缘直,不在中部收缩;翅基部具并行的鬃3根,后缘端部生间插缨18~20根。前足股节不增大,跗节内侧具小齿。腹部背片第1节板片三角形,第2至4节两侧具交错横纹。管长是头长的1.2倍。雄成虫小。卵肾形,乳白色。若虫共4龄。

生活习性

榕管蓟马主要发生在榕树生长地,特别在南宁、福州、贵阳发生严重。近年来,随榕树盆景传播到北方的温室。该虫在贵阳一年发生8~9代。在北方温室常年发生。气温25℃相对湿度达50~70%适其繁殖,每年5月份为害严重,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对榕树偏爱,集中为害,使受害榕树生长发育受抑,光合作用减弱,降低其观赏价值。该蓟马常与大腿榕管蓟马混合发生混合为害。在日平均温度25℃时,完成一代需28~30天,平均29天,每年1月出现第一代,11月初出现第九代,并进入越冬期。世代重叠。该蓟马在一天中7~10点和16~19点化蛹或羽化,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化蛹率和羽化率不同。成虫羽化后5~7天开始产卵,卵分批产出,不规则。每头雌成虫一生可产25~80粒卵。卵多产于成虫形成的饺子状虫瘿内。有的成虫出虫瘿将卵产于树皮裂缝内。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锉吸榕树等植物的嫩芽、嫩叶,致使形成大小不一的紫红褐色斑点,后沿中脉向叶面折叠,形成饺子状的虫瘿,数十头致上百头成虫、若虫在虫瘿内吸食为害。、受害严重者多数树叶成饺子状,且布满红褐色斑点,降低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2]

防治方法

(1)注意保护小花蝽、横纹蓟马、华野姬猎蝽等天敌。

(2)发现虫瘿时及时摘除,修剪时尤其要注意把有虫瘿的枝条剪掉,集中深埋或烧毁。

(3)经常发生该蓟马的地区可在未形成虫瘿前喷洒50%杀螟松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七星宝乳油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4)已形成虫瘿时,上述方法则难于奏效,可改用15%涕灭威颗粒剂埋施在土中,用量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一般直径15cm的花盆用药1.5~2g。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