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兔耳兰:白嫖如风,常伴吾身)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兔耳兰:白嫖如风,常伴吾身)

目录

兔耳兰:白嫖如风,常伴吾身

兔耳兰(学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半附生植物,假鳞茎近扁圆柱形或狭梭形,有节,多少裸露,顶端聚生2-4枚叶,叶倒披针状长圆形至狭椭圆形,叶柄长3-18厘米,花葶从假鳞茎下部侧面节上发出,直立,花序具2-6朵花,较少减退为单花或具更多的花,花通常白色至淡绿色,花瓣上有紫栗色中脉,唇瓣上有紫栗色斑,花期5-8月。 [1] 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产中国多地,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医药用途

全草:补肝肺,祛风除湿,强筋骨,清热解毒,消肿。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兔耳兰是兰科、兰属的半附生植物,别看名字起得可爱,实际上却是个彻彻底底的腹黑。

兔耳兰的历史

兔耳兰又名宽叶兰,就如名字所说的一样,兔耳兰的叶片宽厚,十分醒目,花通常为白色到淡绿色,有是萼片和花瓣上会出现浅褐色的中脉,唇瓣上会出现浅褐色的斑纹,其有四个花粉团,通过很短,且具有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型的粘盘上,虽然长相看似普通,和普通的兰花差别不大,但实际上这些部件却是兔耳兰白嫖的最强装备,这个之后再说。

历史上最先发现兔耳兰的是英国学者虎克,其于1832年在《外来植物志》上发表了有关兔耳兰的文章,是世界上第一篇明确记载了兔耳兰的文章,现如今的兔耳兰分布广泛,国内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和西藏等地都有所分布,国外从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

其属名Cymbidium源自希腊文,用来表现兰属植物那突出的舟形唇瓣,兔耳兰的种加名lancifolium意思是“只披针叶的”,连起来倒也大致表现出了兔耳兰的结构特点。

兔耳兰的白嫖传粉

在地球千百万年的演化历史中,众多的动植物为了适应地球环境进化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能力,在这之中,兰科植物当属被子植物中进化的最具特殊性的植物类群之一,其花独特,并具备极高的与多样性,促成这种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便是兰科植物的传粉者选择压力带来的动力。

大多数兰科植物都依靠花蜜或者脂类物质来吸引传粉者,属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公平交易,但也有一些尽搞歪门邪道的——大概三分之一的兰科品种不为传粉者提供任何回报!

白嫖!就使劲白嫖!

但白嫖也是要讲究技术的,虽然归根结底都是“骗”!但手段不同,效果也不同,这使得这些兰科植物在进化途中演化出了各种野路子,比如食源性欺骗,一些兰科植物会模拟传粉者的食物来源的来诱骗传粉者靠近自己,还有性欺骗,也就是模拟传粉者的雌性个体,甚至是繁殖地欺骗——模拟传粉者的产卵场所……知道真相的传粉者气冷抖,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在这众多诈骗手段中,最常见的便是食源性欺骗!

食源性欺骗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颜色,一般花色越是艳丽的植物越能够远距离吸引传粉者,这种手段在全球各地甚至是各个种族都通用,沙漠中的植物之所以大多数都花色艳丽,便是因为那地方荒凉,传粉者稀少,打扮得足够花枝招展才能提高吸引传粉者的效率。

当然也有用气味欺骗的,具有气味的蜜导会引导昆虫迅速找到蜜源,这是许多嗅觉出色的传粉者有效防蚊和促进植物繁殖成功的重要手段。而兔耳兰用的就是模拟颜色的食源性欺骗!

据程瑾等研究发现,中华蜜蜂是兔耳兰的唯一传粉者,所以兔耳兰的食源性欺骗也是专门针对中华蜜蜂设计的。

之前就提到过兔耳兰的大致花型结构,而据观察,中华蜜蜂与兔耳兰的结构存在高度的适应性,而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来中华蜜蜂,并非里面有什么中华蜜蜂喜欢的蜜汁或者脂类物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花色和结构。

兰科植物最普遍的食源性传粉方法有两种,一种模仿别人,是在形态和颜色上模拟某种传粉者喜欢的花朵,等遇上脑子不太好使或者眼神不太好的传粉者的时候就能顺路白嫖一波快递费,另一种是做最好的自己,即是通过自身的颜色和形态来吸引传粉者,之后同样白嫖一波路费。

兔耳兰使用的是后一种方法,之前我们提到过,兔耳兰的唇瓣上有无规则的紫色小斑点,据观察,中华蜜蜂在降落到兔耳兰身上的时候通常都会直接落到兔耳兰花唇瓣外弯的中裂片上,也就是那些小紫斑点上,所以吸引中华蜜蜂注意力的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小紫斑点。

兔耳兰的传说

小小兔耳兰,确有一个凄惨的传说

相传在大别山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儿媳是童养媳,被人称作兰姑娘,从小就不受婆婆待见,在婆婆眼中,她好吃懒做,没有一点好处,于是动不动就不给兰姑娘吃喝,还经常惩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的石碓上舂米,家中的锅台上有一块糍粑被猫给拖走了,婆婆发现后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的,还逼她承认。

兰姑娘坚持自己没有偷吃,于是婆婆将她毒打了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多斤米,兰姑娘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的踩动沉重的石碓

这一踩就踩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兰估量踩了一天,没有和一滴水,吃一口饭,又累又饿又渴,终于累倒在石碓旁,忍不住顺手抓起了一把生米放在嘴里。

谁知那可恶的婆婆一直在屋里听着,一听石碓不响了,跑出来一看,正好看见兰姑娘吃米的一幕,立刻气得双脚直跳:“你这该死的贱骨头,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

说着就拿起木棍来吧兰姑娘打得晕倒在地,但即便如此恶婆也不解恨,她说兰姑娘是装死吓人的,于是就扯下兰姑娘裹脚的布带,将其死死的困在石碓的扶桩上,然后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拽出她的舌头,拔下簪子,使劲的在兰姑娘舌头上乱戳一气,直到戳得血肉模糊……可怜的兰姑娘,便这样悄无声息的死去了。 [2] 随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在兰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长出了一只小花,花色淡雅,枝叶清秀,释放着淡淡的清香,最醒目的是这花的唇瓣上,点点紫斑仿佛被戳出来的窟窿一般,于是人们便说这是兰姑娘的化身,卷曲的唇瓣是舌头,唇瓣上缀满的紫斑是血迹斑斑的血痕,而这株小花,便是如今的兔耳兰。

近些年来因为从意大利等地引入“洋蜂”,对兔耳兰的传粉者中华蜜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性),如今中国蜜蜂的数量急剧减少,传粉者的单一性使得兔耳兰的数量也在逐年降低,希望这种情况以后能得到改善。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兔耳兰:白嫖如风,常伴吾身)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标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