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高原鸢尾 (鸢尾科 鸢尾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高原鸢尾 (鸢尾科 鸢尾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节不明显;根膨大略成纺锤形,棕褐色,肉质。叶基生,灰绿色,条形或剑形。花茎很短,不伸出地面,基部围有数枚膜质的鞘状叶;苞片绿色,宽披针形或狭卵形,内包含有1-2朵花;花深蓝色或蓝紫色,外花被裂片椭圆状倒卵形,长约4.5厘米,爪部细长,中脉上有桔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3-3.5厘米,直立。蒴果绿色,三棱状卵形,顶端有短喙;种子长圆形,黑褐色,无光泽,无附属物。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1650-3500米高山草地及山坡向阳的干燥草地。产中国四川、云南、西藏,也产于印度、缅甸、尼泊尔及泰国。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高原鸢尾(学名:Iris collettii Hook. f.):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高原鸢尾
  • 拉丁学名:Iris collettii Hook. f.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百合目
  • 科 :鸢尾科
  • 属 :鸢尾属
  • 种 :高原鸢尾
  • 命名者及年代:Hook. f., 1903

形态特征

高原鸢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围有棕褐色毛发状的老叶残留纤维。根状茎短,节不明显;根膨大略成纺锤形,棕褐色,肉质。叶基生,灰绿色,条形或剑形,花期叶长10-20厘米,宽2-5毫米,果期叶长20-35厘米,宽1.2-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互相套叠,有2-5条纵脉。

花茎很短,不伸出地面,基部围有数枚膜质的鞘状叶;苞片绿色,宽披针形或狭卵形,长2-4厘米,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内包含有1-2朵花;花深蓝色或蓝紫色,直径3-3.5厘米;花被管细长,上部逐渐扩大成喇叭形,长5-7厘米,直径1-1.5毫米,外花被裂片椭圆状倒卵形,长约4.5厘米,爪部细长,中脉上有桔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3-3.5厘米,直立;雄蕊长约2.3厘米,花药黄色,花丝白色;花柱分枝花瓣状,长约2厘米,顶端裂片细长而尖锐。

蒴果绿色,三棱状卵形,长1.5-2厘米,直径1.3-1.5厘米,顶端有短喙,成熟时自上而下开裂至1/3处,苞片宿存于果实基部;种子长圆形,黑褐色,无光泽,无附属物。花期5-6月,果期7-8月。

繁殖方式

分株

分株繁殖一般每隔2至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鸢尾在花后进行分株(要避开梅雨季节),在冬季到来之前花芽就能分化充足,第二年即可开花。分割根茎时,以3至4个芽为好。分株若太细,则会影响翌年开花。在进行分株繁殖时,应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留20厘米左右进行栽植。鸢尾大多数品种宜浅植。栽植间距依种类而异,强健种为50×50厘米,一般品种在20×20厘米左右。

播种

若采用种子繁殖,应在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这样种子容易萌发,2至3年即可开花。

种球

一只种球经过一年的种植开花后养分将会耗尽,产生新根,新球周围又会有许多子球,子球通过1至2年的种植,又可发育成开花球。世界花卉种植专家对球根鸢尾的腋芽、鳞茎、茎盘、花茎等不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使之长出新的球茎,这为加速繁殖及培育无病害的健壮母球提供了新办法。

主要价值

经济

鸢尾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上植株,对固定地表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沙土流动有着显著的作用。分为不同的功能群分别占有冬季到夏季的生态位和从干旱到湿润的生态位。作为观赏地被植物,鸢尾属植物成片种植时在提高城市生物群落层次感上也能获得显著效果。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作用就是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作为生态园林中观赏地被植物的鸢尾属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性价值,同时在调节小气候水土保持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群落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1]

医药

根、叶柄残基及叶:辛,温。有大毒。祛瘀,止血,止痛,通窍,杀蛆。用于跌打损伤,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外用于外伤出血,疮毒生蛆。

【傈僳药】果西:根、茎、叶治跌打损伤,鼻塞不通,神经性牙痛,外伤出血《怒江药》。

高原鸢尾子(中药材)

拼音:Gāo Yuán Yuān Wěi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卷鞘鸢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potaninii Maxim.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去果壳及杂质,留取种子,再晒干。

原形态:卷鞘鸢尾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围有纤维状的老叶叶鞘,向外卷曲,褐黄色。根茎短粗,块状;根粗而长,黄白色,近肉质。叶基生;叶片条形,长5-18cm,宽2-3mm,先端渐尖,全缘。花葶极短,不伸出地面,基部有l-2枚鞘状叶;苞片2枚,狭披针形,内含有1朵花,花柄极短;花黄色,直径达5cm;花被管漏斗状,长1.4-4cm,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中脉上密生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轮裂片被针形,先端微凹.直立;雄蕊长约2cm.花丝白色,花药紫色;子房纺锤形,花柱分枝3,花瓣状,先端2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具微齿。蒴果椭圆形,长3-3.5cm,直径1.3-1.6cm,先端具1短咏;种子近梨形,直径约3mm,棕色,表面有皱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石质山坡或干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2]

性味:微苦;甘;凉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肠痈;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