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藤 (豆科 紫藤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藤 (豆科 紫藤属植物))

紫藤(学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是豆科、紫藤属植物。落叶藤本。茎左旋, [9] 枝较粗壮,嫩枝被白色柔毛,后秃净;冬芽卵形。奇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托叶线形,早落;小叶3-6对,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发自种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顶芽,长15-30厘米,径8-10厘米,花序轴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针形,早落;花长2-2.5厘米。荚果倒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5-2厘米,密被绒毛,悬垂枝上不脱落,有种子1-3粒;种子褐色,具光泽,圆形,宽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分布于中国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北京。生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山谷沟坡、山坡灌丛中。紫藤花可提炼芳香油,并有解毒、止吐止泻等功效。紫藤皮则有杀虫、止痛、祛风通络等作用;也可食用。同时也可做绿化观赏植物。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紫藤
  • 拉丁学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 别 名:朱藤、招藤、招豆藤、藤萝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蔷薇目
  • 亚 目:豆亚目
  • 科 :豆科
  • 属 :紫藤属
  • 种 :紫藤
  • 命名者及年代:(Sims)Sweet,1827

形态特征

落叶藤本。茎左旋,枝较粗壮,嫩枝被白色柔毛,后秃净;冬芽卵形。奇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托叶线形,早落;小叶3-6对,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上部小叶较大,基部1对最小,长5-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至尾尖,基部钝圆或楔形,或歪斜,嫩叶两面被平伏毛,后秃净;小叶柄长3-4毫米,被柔毛;小托叶刺毛状,长4-5毫米,宿存。

总状花序发自种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顶芽,长15-30厘米,径8-10厘米,花序轴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针形,早落;花长2-2.5厘米,芳香;花梗细,长2-3厘米;花萼杯状,长5-6毫米,宽7-8毫米,密被细绢毛,上方2齿甚钝,下方3齿卵状三角形;花冠细绢毛,上方2齿甚钝,下方3齿卵状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圆形,先端略凹陷,花开后反折,基部有2胼胝体,翼瓣长圆形,基部圆,龙骨瓣较翼瓣短,阔镰形,子房线形,密被绒毛,花柱无毛,上弯,胚珠6-8粒。

荚果倒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5-2厘米,密被绒毛,悬垂枝上不脱落,有种子1-3粒;种子褐色,具光泽,圆形,宽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繁殖方法

扦插

包括插条和插根。插条繁殖一般采用硬枝插条。在秋季或第二年3-4月枝条萌芽前进行,操作时选取1~2年生的粗壮嫩枝,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直插或斜插于事先准备好的苗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插后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加强养护,成活率很高,当年株高可达20-50厘米,两年后可出圃。插根是利用紫藤根上容易产生不定芽来进行。一般在3月中下旬挖取0.5-2.0厘米粗的根系,剪成10-12厘米长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保持插穗的上切口与地面相平,插后要注意苗床湿润。

播种

紫藤在开花时能自然结实,但采用人工授粉,促使结荚。种子在秋季成熟时可即采即播,也常将种子晾干贮藏至翌春播种。播前用50-60℃热水浸种1-2日,待开水温度降至30℃左右时,捞出种子并在冷水中淘洗片刻,然后保湿再堆放1昼夜后便可播种,在10-13℃时可发芽。但播种繁殖产生的实生苗需3-5年才能开花,现较少采用。

压条

在落叶后进行,操作时,选取两年生健壮枝条,在压条处削去部分皮后裹以水苔或压入土中,并时常浇水,保持湿润,促其生根,待其发根后,将其和母体分开即可种植。

分蘖

可在落叶后发芽前进行,操作时,切取根际发出的幼小植株切下移植即可。

嫁接

一般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可将优良品种嫁接在普通砧木上。嫁接可在春季萌动前进行,枝接、根接均可。根接时一般以一两年生枝条嫁接在另一株的根上,盆栽时最适宜采用根接。

栽培技术

土壤和移栽

紫藤属于强直根性植物,侧根少,不择土壤,但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宜,过度潮湿易烂根。在移植定植时应尽量多掘侧根,并带土球。移植多于早春进行,移栽前须先搭架,并将粗枝分别系在架上,使其沿架攀援。

由于紫藤寿命长,枝粗叶茂,制架材料必须坚实耐久。采用细木柱或钢铁管架时,要刷漆防腐,也可采用水泥架或石柱做支架。紫藤幼树初定植时,当年枝条不能形成花芽,以后才会着花生蕾。如栽种数年仍不开花,其原因可能是树势营养生长过旺,枝叶过多,或因为树势衰弱,难以积累养分。当营养生长过旺时,可采取部分切根和疏剪枝叶处理,当树势衰弱时,增施肥料补充营养促进开花。紫藤在栽培过程中,一般在栽植穴施有机肥、过磷酸钙、草木灰等,生长期一般追肥2-3次磷、钾肥,促进开花。

修剪

紫藤为藤本植物,一般依附棚架或其他支撑物攀缘而上。如果采用缚杆支撑、扭蔓、修剪整形等栽培措施,可以培育成各种造型的紫藤,别有趣味。紫藤的修剪尤为重要,修剪时间宜在休眠期进行,修剪时可通过去密留稀和人工牵引使枝条分布均匀。开花后可将中部枝条留5-6个芽短截,并剪除弱枝,前剪除细弱枝能促进来年花芽形成。

病虫防治

* 病害

紫藤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叶斑病。软腐病发生时会使植株整株死亡,叶斑病发生时危害紫藤的叶片,两种病害均可采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湿剂800倍液防治。

* 虫害

紫藤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蜗牛、介壳虫、白粉虱等。蜗牛常在春夏多雨季节出来活动,此时应定期撒石灰粉于种植园四周或栽培架支脚处。当紫藤的栽培环境通风不良肘常引起介壳虫,介壳虫常寄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级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灭杀,或50%马拉松乳油2000倍液喷杀,或800-1000倍液速朴杀或速蚧灵喷杀。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风蚜或蚜虱消喷杀。

主要变型

* 白花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f. alba (Lindl.) Rehd. et Wils.)花白色与原变型不同。分布于中国湖北,南北各地常见栽培。

主要价值

药用

紫藤花可提炼芳香油,并有解毒止吐止泻等功效。紫藤皮则有杀虫止痛祛风通络等作用。《本草拾遗》载:“紫藤,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著树,从心重重有皮。”

食用

明代周王朱橘所著《救荒本草》,把紫藤花称为“藤花菜”,是灾害时期的救命菜。在中国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人们还常采紫藤花蒸食。北京的“紫萝饼”和一些地方的“紫藤糕”、“紫藤粥”“炸紫藤鱼”“凉拌葛花”“炒葛花菜”,都是加入紫藤花做成的。

绿化

紫藤长寿,宜作棚架、门廊、枯树、山石、墙面的绿化材料,也可修剪成灌木状植于草坪、溪水边、岩石旁,还可用于盆栽。

垂直绿化:利用紫藤花总状花序,下垂长达20-30厘米,花密集而醒目,蓝紫色至淡紫色的特点,在立交桥上进行垂直绿化,可改变立交桥的立体面形象,为城市的美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裸露的山石或陡坡用紫藤绿化可以遮盖山石和坡的不足。

构架绿化:利用紫藤的缠绕攀爬性可搭建各种造型的拱门、长廊、棚架等,为了让其尽快成景,可在造型四周栽植较大的苗木,2年可成景观。

盆景素材:利用紫藤茎大可随意弯曲特点,可按主人意愿将其扭转姿态,制作各种各样的盆景,花开季节美丽多姿。

屋顶绿化:利用紫藤茎秆柔软可随风票摆的特点,将紫藤栽植于屋顶,引茎向下长可形成绿色的屏障,花期时景色更加宜人。 [1]

植物文化

紫藤花冠似蝶,花开时候若万千紫蝶飞舞,加之虬枝盘干,叶子碧绿,在紫藤架下乘凉,品茗读书,臻于妙境。《花经》说:“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仲春开花,披垂摇曳,宛如璎珞坐卧其下,浑可忘世。”《北墅抱瓮录》曰:“紫藤二月花发成穗,色紫而艳,披垂摇曳,一望煜然。”

中国栽植紫藤有悠久的历史。民国前,北京的许多官宅私园,都栽植紫藤美化庭院,许多同子的紫藤名闻遐迩。如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书法家于敏中的“雨梧书屋”前,紫藤满架,一派芬芳;清东阁大学士梁诗正“清勤堂”前,紫藤茂盛可人,占断物华;清代诗人、藏书家朱彝尊“古藤书屋”,藤萝成荫,令人流连;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起渭的院中,紫藤铁干苍坚、披鳞斑驳。屈指算来,北京的许多紫藤都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上海有个叫紫藤的地方,就是以一棵明朝时栽植的紫藤命名的,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这里休息过。苏州拙政园内,也有一棵六百多年的紫藤。据史书记载,紫藤原产于西域,干有一抱多粗,花大香郁,胡人视为圣物,千方百计控制其流入中土。汉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自此在中华延续千年。

春有紫藤,夏有凌霄,两者都有宏大的气势,深得国人喜爱。唐代李白《紫藤树》日:“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诗中把紫藤同香风美人摆在一起,刻画了紫藤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晚唐名相李德裕在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功绩显赫。他与唐武宗君臣相知成为晚唐的绝唱。李德裕喜爱紫藤,在《忆新藤》诗中说:“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缣风来。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把紫藤喻为朝霞和彩凤,清香凝结在小岛上久久不散。也有人认为紫藤攀附树木,像蟒蛇缠绕食物一样使树木枯死。这种攀附性,不管是因弱而就势,还是因生而曲意,都应谴责。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名的是唐代白居易,他在《紫藤》一诗中说:“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又如妖妇人,稠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紫藤的攀缘性正是它的特性,是无可非议的。而先人大哲或喜或悲,或比或喻,以物寄情,以诗言志,把他们的作品和情操留在史册上,这是他们的伟大,也是中华文字的伟大。

相关报道

日本栃木县足利公园有一棵144岁左右的紫藤,虽然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紫藤,但面积也足足有1990平方米(世界最大的紫藤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为4000平方米)。虽看起来像树,但它其实是藤蔓植物,茎杆具有缠绕性,需要用钢铁支架作为支撑。每到花开时节,一串串蝴蝶形状的花朵垂直向下,犹如紫色瀑布一般,壮丽迷人、如梦如幻。

紫藤 (中药)

别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藤萝、黄环、小黄藤、小黄草、紫金藤、轿藤、黄纤藤

入药部位:茎或茎皮。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小毒。

归经:归肾经。

功效:利水,除痹,杀虫。

主治:水癊病,浮肿,关节疼痛,肠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夏季采收茎或茎皮,晒干。

使用注意:茎皮中含有紫藤苷,紫藤苷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相关配伍

1、治休息痢肠滑:藤萝二两,捣细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普济方》)

2、治蛔虫病:紫藤茎皮、红藤各9g。水煎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形态特征

紫藤,又名藤萝树。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先端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黄色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性状鉴别

本品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复叶羽状,互生,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 [2]

药理作用

紫藤苷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相关论述

《梦溪笔谈·补笔谈》:“黄镮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实如皂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镮者,黄镮即此藤之根也。古今皆种以为庭槛之饰,今人采其茎于槐干上接之,伪为矮根。其根入药用,能吐人。”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

拼音:Zǐ Ténɡ

别名:藤萝

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

性味:甘、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杀虫。用于腹痛,蛲虫病。

用法用量:1钱。

备注:(1)种子内含氰化合物,用量过大有中毒的可能,虽能治疗蛲虫病,但不宜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紫藤

'拼音:'粗体文字Zǐ Ténɡ

别名:招豆藤(《本草拾遗》),朱藤(《梦溪笔谈》),藤花菜(《救荒本草》),小黄藤(《植物名实图考》),紫金藤(《江苏药材志》),轿藤、豆藤、藤萝、黄纤藤(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落叶攀援灌木。茎缠绕于他物上。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小叶7~11枚,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7厘米,顶端一枚较大;小叶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幼时密生平贴细毛,成熟时无毛。总状花序侧生,倒垂,长15~30厘米;花梗柔弱,有毛,长1~2厘米;萼钟状,5齿裂,密被细毛;花冠蝶形,蓝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雄蕊2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荚果长而扁平,长10~20厘米,密生绒毛。种子扁圆形,1~3粒。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紫藤根)、种子(紫藤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分布东北、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紫藤甙及树脂。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新鲜叶含维生素C109毫克%。花含挥发油0.6~0.95%;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占花中总氮量的27%。又含廿七烷和22,23-二氮豆甾醇。

药理作用紫藤甙及树脂均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水癊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紫藤

拼音:Zǐ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Wisteria

别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小黄藤、紫金藤、轿藤、黄环、藤萝、黄纤藤、小黄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紫藤,花LU碎拭酒醋白腐坏;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着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着树,从心重重有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茎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茎或茎皮,晒干。

原形态:紫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光瑞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黄色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湿润,避风向阳,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繁殖均可。播种繁殖:于秋后来种晒干贮藏,次年早春浸种,气温10-13℃即可发芽。扦插繁殖:可于秋季,选当年生茎部枝条长8-10cm,带种扦插,如控制温度16℃则生根较快。变种可用嫁接繁殖:以实生苗作砧木。春夏进行嫁接。定植宜选空旷地,以利根系发展与枝蔓攀援,寒冷地区应选向阳避风处,防止晚霜使嫩叶受冻。定植后设立棚架,以便枝蔓牵引。

病虫害防治 有刺蛾、赤杨毛虫、紫藤叶虫等为害叶片,可用敌百虫防治。

化学成分茎皮含a-L-吡喃鼠李糖基(1→5)-β-D-呋喃木糖基(1→3)-a-香树脂醇[a-L-rhamnopyranosyl(l→5)-β-D-xylofu-ranosyl(1→3)-a-amyrin],β-谷甾醒(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12-羟基三十烷-4,7-酮(12-hydroxytriacontan-4,7-dione),原甾醇(protosterol)B和山奈酚(kaempferol)。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ol-7-glucorhamno-side),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ol-7-rhamnoglucoside)即忍冬苦甙(loniceroside),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ol-7-rhamnoglucoside)即野漆树甙(rhoifol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花含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22,23-二氢豆甾醇(22,23-di-hydrostigmasterol),夏至草素(marrubiin),鲜花含挥发油,经GC分离获得120个峰,其中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辛烯-3-醇(1-octen-3-ol),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苄醇(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2-phenylethanol),6-乙炔基四氢-2H-吡喃-3-醇(6-ethynyltetrahydro-2H-pyran-3-ol),2,3-氢苯并呋喃(2,3-dihydro-benzofuran),2-氨基苯甲酸(2-aminobenzoic acid),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a-金合欢烯(a-farnesene),1H-吲哚(1H-indole),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十六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二十二烷(heneicosane),二八烷酸(coctadecanoic acid)即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三烷(tricosane)。

毒性紫藤甙及树脂均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3]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小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除痹;杀虫。主水YIN病;浮肿;关节疼痛;肠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主水YIN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录《中华本草》


《紫藤 》的精美图片欣赏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藤 (豆科 紫藤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紫藤的春季修剪


相关视频

最美丽的紫色花海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