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紫藤 (豆科 紫藤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紫藤 (豆科 紫藤屬植物))

目錄

紫藤(學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是豆科、紫藤屬植物。落葉藤本。莖左旋, [9] 枝較粗壯,嫩枝被白色柔毛,後禿淨;冬芽卵形。奇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3-6對,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發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長15-30厘米,徑8-10厘米,花序軸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2-2.5厘米。莢果倒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密被絨毛,懸垂枝上不脫落,有種子1-3粒;種子褐色,具光澤,圓形,寬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分布於中國河北以南黃河長江流域及陝西、河南、廣西、貴州、雲南、北京。生於海拔500-1000米間的山谷溝坡、山坡灌叢中。紫藤花可提煉芳香油,並有解毒、止吐止瀉等功效。紫藤皮則有殺蟲、止痛、祛風通絡等作用;也可食用。同時也可做綠化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紫藤
  • 拉丁學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 別 名:朱藤、招藤、招豆藤、藤蘿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薔薇目
  • 亞 目:豆亞目
  • 科 :豆科
  • 屬 :紫藤屬
  • 種 :紫藤
  • 命名者及年代:(Sims)Sweet,1827

形態特徵

落葉藤本。莖左旋,枝較粗壯,嫩枝被白色柔毛,後禿淨;冬芽卵形。奇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3-6對,紙質,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上部小葉較大,基部1對最小,長5-8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尖,基部鈍圓或楔形,或歪斜,嫩葉兩面被平伏毛,後禿淨;小葉柄長3-4毫米,被柔毛;小托葉刺毛狀,長4-5毫米,宿存。

總狀花序發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長15-30厘米,徑8-10厘米,花序軸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2-2.5厘米,芳香;花梗細,長2-3厘米;花萼杯狀,長5-6毫米,寬7-8毫米,密被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細絹毛,上方2齒甚鈍,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花冠紫色,旗瓣圓形,先端略凹陷,花開後反折,基部有2胼胝體,翼瓣長圓形,基部圓,龍骨瓣較翼瓣短,闊鐮形,子房線形,密被絨毛,花柱無毛,上彎,胚珠6-8粒。

莢果倒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1.5-2厘米,密被絨毛,懸垂枝上不脫落,有種子1-3粒;種子褐色,具光澤,圓形,寬1.5厘米,扁平。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繁殖方法

扦插

包括插條和插根。插條繁殖一般採用硬枝插條。在秋季或第二年3-4月枝條萌芽前進行,操作時選取1~2年生的粗壯嫩枝,剪成10-15厘米長的插穗,直插或斜插於事先準備好的苗床,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插後噴水,保持苗床濕潤,加強養護,成活率很高,當年株高可達20-50厘米,兩年後可出圃。插根是利用紫藤根上容易產生不定芽來進行。一般在3月中下旬挖取0.5-2.0厘米粗的根系,剪成10-12厘米長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保持插穗的上切口與地面相平,插後要注意苗床濕潤。

播種

紫藤在開花時能自然結實,但採用人工授粉,促使結莢。種子在秋季成熟時可即采即播,也常將種子晾乾貯藏至翌春播種。播前用50-60℃熱水浸種1-2日,待開水溫度降至30℃左右時,撈出種子並在冷水中淘洗片刻,然後保濕再堆放1晝夜後便可播種,在10-13℃時可發芽。但播種繁殖產生的實生苗需3-5年才能開花,現較少採用。

壓條

在落葉後進行,操作時,選取兩年生健壯枝條,在壓條處削去部分皮後裹以水苔或壓入土中,並時常澆水,保持濕潤,促其生根,待其髮根後,將其和母體分開即可種植。

分櫱

可在落葉後發芽前進行,操作時,切取根際發出的幼小植株切下移植即可。

嫁接

一般用於優良品種的繁殖,可將優良品種嫁接在普通砧木上。嫁接可在春季萌動前進行,枝接、根接均可。根接時一般以一兩年生枝條嫁接在另一株的根上,盆栽時最適宜採用根接。

栽培技術

土壤和移栽

紫藤屬於強直根性植物,側根少,不擇土壤,但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最宜,過度潮濕易爛根。在移植定植時應儘量多掘側根,並帶土球。移植多於早春進行,移栽前須先搭架,並將粗枝分別系在架上,使其沿架攀援。

由於紫藤壽命長,枝粗葉茂,制架材料必須堅實耐久。採用細木柱或鋼鐵管架時,要刷漆防腐,也可採用水泥架或石柱做支架。紫藤幼樹初定植時,當年枝條不能形成花芽,以後才會着花生蕾。如栽種數年仍不開花,其原因可能是樹勢營養生長過旺,枝葉過多,或因為樹勢衰弱,難以積累養分。當營養生長過旺時,可採取部分切根和疏剪枝葉處理,當樹勢衰弱時,增施肥料補充營養促進開花。紫藤在栽培過程中,一般在栽植穴施有機肥、過磷酸鈣、草木灰等,生長期一般追肥2-3次磷、鉀肥,促進開花。

修剪

紫藤為藤本植物,一般依附棚架或其他支撐物攀緣而上。如果採用縛杆支撐、扭蔓、修剪整形等栽培措施,可以培育成各種造型的紫藤,別有趣味。紫藤的修剪尤為重要,修剪時間宜在休眠期進行,修剪時可通過去密留稀和人工牽引使枝條分布均勻。開花後可將中部枝條留5-6個芽短截,並剪除弱枝,前剪除細弱枝能促進來年花芽形成。

病蟲防治

* 病害

紫藤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葉斑病發生時危害紫藤的葉片,兩種病害均可採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濕劑800倍液防治。

* 蟲害

紫藤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虱等。蝸牛常在春夏多雨季節出來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於種植園四周或栽培架支腳處。當紫藤的栽培環境通風不良肘常引起介殼蟲,介殼蟲常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或800-1000倍液速朴殺或速蚧靈噴殺。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風蚜或蚜虱消噴殺。

主要變型

* 白花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f. alba (Lindl.) Rehd. et Wils.)花白色與原變型不同。分布於中國湖北,南北各地常見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

紫藤花可提煉芳香油,並有解毒止吐止瀉等功效。紫藤皮則有殺蟲止痛祛風通絡等作用。《本草拾遺》載:「紫藤,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藤,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

食用

明代周王朱橘所著《救荒本草》,把紫藤花稱為「藤花菜」,是災害時期的救命菜。在中國河南山東河北一帶,人們還常采紫藤花蒸食。北京的「紫蘿餅」和一些地方的「紫藤糕」、「紫藤粥」「炸紫藤魚」「涼拌葛花」「炒葛花菜」,都是加入紫藤花做成的。

綠化

紫藤長壽,宜作棚架、門廊、枯樹、山石、牆面的綠化材料,也可修剪成灌木狀植於草坪、溪水邊、岩石旁,還可用於盆栽。

垂直綠化:利用紫藤花總狀花序,下垂長達20-30厘米,花密集而醒目,藍紫色至淡紫色的特點,在立交橋上進行垂直綠化,可改變立交橋的立體面形象,為城市的美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裸露的山石或陡坡用紫藤綠化可以遮蓋山石和坡的不足。

構架綠化:利用紫藤的纏繞攀爬性可搭建各種造型的拱門、長廊、棚架等,為了讓其儘快成景,可在造型四周栽植較大的苗木,2年可成景觀。

盆景素材:利用紫藤莖大可隨意彎曲特點,可按主人意願將其扭轉姿態,製作各種各樣的盆景,花開季節美麗多姿。

屋頂綠化:利用紫藤莖稈柔軟可隨風票擺的特點,將紫藤栽植於屋頂,引莖向下長可形成綠色的屏障,花期時景色更加宜人。 [1]

植物文化

紫藤花冠似蝶,花開時候若萬千紫蝶飛舞,加之虬枝盤干,葉子碧綠,在紫藤架下乘涼,品茗讀書,臻於妙境。《花經》說:「紫藤緣木而上,條蔓纖結,與樹連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龍出沒于波濤間。仲春開花,披垂搖曳,宛如瓔珞坐臥其下,渾可忘世。」《北墅抱瓮錄》曰:「紫藤二月花發成穗,色紫而艷,披垂搖曳,一望煜然。」

中國栽植紫藤有悠久的歷史。民國前,北京的許多官宅私園,都栽植紫藤美化庭院,許多同子的紫藤名聞遐邇。如清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書法家于敏中的「雨梧書屋」前,紫藤滿架,一派芬芳;清東閣大學士梁詩正「清勤堂」前,紫藤茂盛可人,占斷物華;清代詩人、藏書家朱彝尊「古藤書屋」,藤蘿成蔭,令人流連;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周起渭的院中,紫藤鐵干蒼堅、披鱗斑駁。屈指算來,北京的許多紫藤都有數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上海有個叫紫藤的地方,就是以一棵明朝時栽植的紫藤命名的,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在這裡休息過。蘇州拙政園內,也有一棵六百多年的紫藤。據史書記載,紫藤原產於西域,干有一抱多粗,花大香郁,胡人視為聖物,千方百計控制其流入中土。漢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自此在中華延續千年。

春有紫藤,夏有凌霄,兩者都有宏大的氣勢,深得國人喜愛。唐代李白《紫藤樹》日:「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詩中把紫藤同香風美人擺在一起,刻畫了紫藤優美的姿態和迷人的風采。晚唐名相李德裕在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功績顯赫。他與唐武宗君臣相知成為晚唐的絕唱。李德裕喜愛紫藤,在《憶新藤》詩中說:「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水似晨霞照,林疑縑風來。清香凝島嶼,繁艷映莓苔。金谷如相併,應將錦帳回。」把紫藤喻為朝霞和彩鳳,清香凝結在小島上久久不散。也有人認為紫藤攀附樹木,像蟒蛇纏繞食物一樣使樹木枯死。這種攀附性,不管是因弱而就勢,還是因生而曲意,都應譴責。持這種觀點的人最有名的是唐代白居易,他在《紫藤》一詩中說:「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誰謂好顏色,而為害有餘。下如蛇盤曲,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柔蔓不自勝,裊裊掛空虛。豈知纏樹木,千夫力不如。先柔後為害,有似諛佞徒。附著君權勢,君迷不肯誅。又如妖婦人,稠繆蠱其夫。奇邪壞人室,夫惑不能除。寄言邦與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難圖。願以藤為誡,銘之於座隅。」

紫藤的攀緣性正是它的特性,是無可非議的。而先人大哲或喜或悲,或比或喻,以物寄情,以詩言志,把他們的作品和情操留在史冊上,這是他們的偉大,也是中華文字的偉大。

相關報道

日本栃木縣足利公園有一棵144歲左右的紫藤,雖然它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紫藤,但面積也足足有1990平方米(世界最大的紫藤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面積為4000平方米)。雖看起來像樹,但它其實是藤蔓植物,莖杆具有纏繞性,需要用鋼鐵支架作為支撐。每到花開時節,一串串蝴蝶形狀的花朵垂直向下,猶如紫色瀑布一般,壯麗迷人、如夢如幻。

紫藤 (中藥)

別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藤蘿、黃環、小黃藤、小黃草、紫金藤、轎藤、黃纖藤

入藥部位:莖或莖皮。

性味:味甘、苦,性微溫,小毒。

歸經:歸腎經。

功效:利水,除痹,殺蟲。

主治:水癊病,浮腫,關節疼痛,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莖或莖皮,曬乾。

使用注意:莖皮中含有紫藤苷,紫藤苷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相關配伍

1、治休息痢腸滑:藤蘿二兩,搗細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普濟方》)

2、治蛔蟲病:紫藤莖皮、紅藤各9g。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形態特徵

紫藤,又名藤蘿樹。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m。莖粗壯,分枝多,莖皮灰黃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2-40cm;有長柄,葉軸被疏毛;小葉7-13,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色疏柔毛;小葉柄被短柔毛。總狀花序側生,下垂,長15-30cm,花大,長2.5-4cm;花萼鍾狀,先端淺裂,萼齒5,上部萼齒不明顯,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個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先端微彎;雄蕊10,二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半球狀。莢果長條形,扁平,長10-20cm,密生黃色絨毛。種子偏圓形,l-3顆。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疏林緣、溪谷兩旁,空曠草地,也栽培在庭園內。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北方為種植,長江以南有野生。

性狀鑑別

本品莖粗壯,分枝多,莖皮灰黃褐色,複葉羽狀,互生,有長柄,葉軸被疏毛;小葉7-13,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色疏柔毛;小葉柄被短柔毛。 [2]

藥理作用

紫藤苷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相關論述

《夢溪筆談·補筆談》:「黃鐶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葉如槐,其花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師人家園圃中,作大架種之,謂之紫藤花者是也。實如皂莢。《蜀都賦》所謂青珠黃鐶者,黃鐶即此藤之根也。古今皆種以為庭檻之飾,今人采其莖於槐幹上接之,偽為矮根。其根入藥用,能吐人。」

《全國中草藥匯編》:紫藤

拼音:Zǐ Ténɡ

別名:藤蘿

來源:豆科紫藤屬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莖皮、花及種子入藥。夏秋采,分別曬乾。

性味:甘、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痛,殺蟲。用於腹痛,蟯蟲病。

用法用量:1錢。

備註:(1)種子內含氰化合物,用量過大有中毒的可能,雖能治療蟯蟲病,但不宜久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紫藤

'拼音:'粗體文字Zǐ Ténɡ

別名:招豆藤(《本草拾遺》),朱藤(《夢溪筆談》),藤花菜(《救荒本草》),小黃藤(《植物名實圖考》),紫金藤(《江蘇藥材志》),轎藤、豆藤、藤蘿、黃纖藤(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本草拾遺》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藤的莖葉。夏、秋採收。

原形態:落葉攀援灌木。莖纏繞於他物上。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托葉線狀披針形,早落;小葉7~11枚,卵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4~7厘米,頂端一枚較大;小葉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幼時密生平貼細毛,成熟時無毛。總狀花序側生,倒垂,長15~30厘米;花梗柔弱,有毛,長1~2厘米;萼鍾狀,5齒裂,密被細毛;花冠蝶形,藍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雄蕊2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莢果長而扁平,長10~20厘米,密生絨毛。種子扁圓形,1~3粒。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紫藤根)、種子(紫藤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部:多栽培於庭園。分布東北、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湖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樹皮含紫藤甙及樹脂。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新鮮葉含維生素C109毫克%。花含揮髮油0.6~0.95%;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占花中總氮量的27%。又含廿七烷和22,23-二氮豆甾醇。

藥理作用紫藤甙及樹脂均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主水癊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紫藤

拼音:Zǐ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Wisteria

別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小黃藤、紫金藤、轎藤、黃環、藤蘿、黃纖藤、小黃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紫藤,花LU碎拭酒醋白腐壞;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着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藤,皮着樹,從心重重有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紫藤的莖或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莖或莖皮,曬乾。

原形態:紫藤 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m。莖粗壯,分枝多,莖皮灰黃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2-40cm;有長柄,葉軸被疏毛;小葉7-13,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色疏柔毛;小葉柄被短柔毛。總狀花序側生,下垂,長15-30cm,花大,長2.5-4cm;花萼鍾狀,先端淺裂,萼齒5,上部萼齒不明顯,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個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光瑞微彎;雄蕊10,二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半球狀。莢果長條形,扁平,長10-20cm,密生黃色絨毛。種子偏圓形,l-3顆。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坡、疏林緣、溪谷兩旁,空曠草地,也栽培在庭園內。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北方為種植,長江以南有野生。

栽培生物學特性 性喜濕潤,避風向陽,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

栽培技術 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繁殖均可。播種繁殖:於秋後來種曬乾貯藏,次年早春浸種,氣溫10-13℃即可發芽。扦插繁殖:可於秋季,選當年生莖部枝條長8-10cm,帶種扦插,如控制溫度16℃則生根較快。變種可用嫁接繁殖:以實生苗作砧木。春夏進行嫁接。定植宜選空曠地,以利根系發展與枝蔓攀援,寒冷地區應選向陽避風處,防止晚霜使嫩葉受凍。定植後設立棚架,以便枝蔓牽引。

病蟲害防治 有刺蛾、赤楊毛蟲、紫藤葉蟲等為害葉片,可用敵百蟲防治。

化學成分莖皮含a-L-吡喃鼠李糖基(1→5)-β-D-呋喃木糖基(1→3)-a-香樹脂醇[a-L-rhamnopyranosyl(l→5)-β-D-xylofu-ranosyl(1→3)-a-amyrin],β-谷甾醒(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12-羥基三十烷-4,7-酮(12-hydroxytriacontan-4,7-dione),原甾醇(protosterol)B和山奈酚(kaempferol)。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ol-7-glucorhamno-side),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ol-7-rhamnoglucoside)即忍冬苦甙(loniceroside),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ol-7-rhamnoglucoside)即野漆樹甙(rhoifol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花含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22,23-二氫豆甾醇(22,23-di-hydrostigmasterol),夏至草素(marrubiin),鮮花含揮髮油,經GC分離獲得120個峰,其中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辛烯-3-醇(1-octen-3-ol),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苄醇(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2-phenylethanol),6-乙炔基四氫-2H-吡喃-3-醇(6-ethynyltetrahydro-2H-pyran-3-ol),2,3-氫苯並呋喃(2,3-dihydro-benzofuran),2-氨基苯甲酸(2-aminobenzoic acid),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a-金合歡烯(a-farnesene),1H-吲哚(1H-indole),異丁香油酚(isoeugenol),十六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棕櫚酸乙酯(ethyl palmitate),二十二烷(heneicosane),二八烷酸(coctadecanoic acid)即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三烷(tricosane)。

毒性紫藤甙及樹脂均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3]

性味味甘;苦;性微溫;小毒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除痹;殺蟲。主水YIN病;浮腫;關節疼痛;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主水YIN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錄《中華本草》


《紫藤 》的精美圖片欣賞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藤 (豆科 紫藤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紫藤的春季修剪


相關視頻

最美麗的紫色花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