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芍花 (毛茛科 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芍花 (毛茛科 植物))
白芍花,中药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白芍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科 :毛茛科
- 分布区域:安徽、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主产浙江、四川、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水煮,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根圆柱形,两端平截,长5~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萝卜甙及多种鞣质类等。 [1]
功能主治
性味:性微寒,味苦、酸;
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白芍花有着怎样的花语?
白芍花的花语
情有所钟、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蕴藏着害羞,寓意着思念,是富贵和美丽的象征。古人形容美女还有“立如芍药,坐如牡丹”的句子。
芍药花的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1.芍药花粥
做法是:选取色白阴干的芍药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用粳米加适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药花瓣再煮2一3分钟即可出锅,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诱人,饮用芍药花粥可以养血调经,治肝气不调、血气虚弱而见胁痛烦躁、经期腹痛等症。
2.芍药花饼
清代德龄女士在《御香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的花瓣与鸡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此外,芍药花还可以制作芍药花羹,芍药花酒、芍药鲤鱼汤、芍药花煎等,制作方法简便,美味可口,功效颇佳。
3.芍药花茶
芍药花茶的制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药花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饮用时取一茶匙干燥花瓣,用滚烫开水冲泡,可调入冰糖,蜂蜜,绿茶,红糖等一起饮用。另外芍药花生地茶可以养阴清热,柔肝舒肝,制作方法:芍药花2克,生地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药用价值
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2]
观赏价值
芍药可做专类园、切花、花坛用花等,芍药花大色艳,观赏性佳,和牡丹搭配可在视觉效果上延长花期,因此常和牡丹搭配种植。芍药属于十大名花之一,也可做切花。
其他用途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