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甘菊(菊科、菊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甘菊(菊科、菊属植物))

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茎枝有稀疏的柔毛,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几无毛。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头状花序,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片碟形,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5-11月开花结果。

甘菊花入药,味甘性寒,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禀金水之精英,益阴滋肾。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及云南。生长在海拔630-2800米的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黄土丘陵地。甘菊喜肥、喜光照、忌遮荫,耐寒、稍耐旱。

甘菊(学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tv.) Ling et Shih)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甘菊
  • 拉丁学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er ex Trautvetter) Makino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 :春黄菊族
  • 亚 族:菊亚族
  • 属 :菊属
  • 组 :菊组
  • 种 :甘菊
  • 命 名 者:(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 命名年代:187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厘米,宽1.5-4.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或几全裂,二回为半裂或浅裂。一回侧裂片2-3(4)对。最上部的叶或接花序下部的叶羽裂、3裂或不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几无毛。中部茎叶叶柄长0.5-1厘米,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

头状花序直径10-15(20)毫米,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直径5-7毫米。总苞片约5层。外层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2.5毫米,无毛或有稀柔毛;中内层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长5-7.5毫米,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瘦果长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主要变种

* 甘菊稳舌甘菊变种: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discoideum舌状花短,舌片长1毫米。总苞片3层。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康定)。生长在海拔2700米山坡。

* 甘菊甘野菊变种: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seticuspe (Maxim.) Shih.叶大而质薄,两面无毛或几无毛。显然这是一类湿生或偏湿生的生态型。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日本也有这类生态型。

* 甘菊毛叶甘菊变种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tomentellum (Hand.-Mazz.) Ling et Shih.该变种叶长椭圆形或长卵形,下面被稠密的长或短柔毛。分布于中国云南。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630-2800米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黄土丘陵地。甘菊喜肥、喜光照、忌遮荫,耐寒、稍耐旱、怕水涝。最适生长温度20℃左右,花期能耐-4℃,根可耐-17℃的低温。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东部)、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及云南。

繁殖方法

分根法:甘菊采收后,选健壮的植株,割除残茎,用马粪或土杂肥覆盖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发。翌春3-4月当新苗萌发后,扒开覆盖的粪土并加速生长。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时,将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压实。

扦插法:选留种的母株及覆盖越冬法与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时,沿地面将其割下,从中选10厘米以上长的粗壮苗,摘除最下部2-3片叶,按行株距7厘米×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阴保湿,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叶长出时,即可移栽,移栽方法与分根法栽植相同。

栽培技术

中耕除草:定植后,午后无萎焉现象时,苗己成活,可开始松土、除草。一般进行3-4次,到结蕾后不再进行。中期除草可用35%双草克乳油667平方米。用量70毫升进行药剂除草,或用人工除草。

追肥:定植后植株生长旺盛时,667平方米施稀薄粪水约1000千克;开始孕蕾时再施上述肥2000千克,另施过磷酸钙10-15千克或用2%过磷酸钙水喷雾作叶面追肥。

排灌:定植后遇旱需浇灌,保持湿润以提高成活率。成活后需要土壤偏干,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此时遇雨要及时排水降湿。

打顶:定植成活后,苗高15-20厘米时,选晴天打顶,摘去茎尖1-2厘米,促进分枝。此后每2周进行1次,连续3-4次,7月下旬以后不再进行,否则分枝过多、花个头过小。

病虫防治

叶枯病:又名斑枯病。病原菌是一种半知菌,生长各期均可发生,多雨季节严重。下部叶片首先发病,病叶出现近圆形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斑扩大后全叶干枯(不脱落)。

防治方法:生长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疯长以利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并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喷雾。

根腐病:根腐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锈病可用敌锈钠97%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

蚜虫:4月下旬开始发生,可用40%乐果乳油200倍液喷雾或25%唑蚜威1500-2000倍液喷雾杀灭。 [1]

主要价值

甘菊花入药,味甘性寒,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禀金水之精英益阴滋肾

甘菊(原变种)学名: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var.lavandulifolium

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厘米,宽1.5-4.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或几全裂,二回为半裂或浅裂。一回侧裂片2-3(4)对。最上部的叶或接花序下部的叶羽裂、3裂或不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被稀疏或稍多的柔毛或上面几无毛。中部茎叶叶柄长0.5-1厘米,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

头状花序直径10-15(20)毫米,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直径5-7毫米。总苞片约5层。外层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2.5毫米,无毛或有稀柔毛;中内层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长5-7.5毫米,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瘦果长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2]

本种提示

甘菊分布广,变化大,是一个多型种。在共同分布区内,它与野菊Dendrantherna indicum. (L.) Des Moul,有杂交发生的可能。甘菊的原变种模式采自河北张家口。

主要价值

【蒙药】主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病,肝炎,痢疾,痈肿疔疮,目赤,瘰疬,湿疹,毒蛇咬伤《蒙植药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