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柘子树(桑科 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柘子树(桑科 植物))

目录

柘子树(桑科 植物)

柘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淡灰色,成不规则的薄片状剥落;幼枝有细毛,后脱落,有硬刺。叶卵形或倒卵形,顶端锐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幼时两面有毛,老时仅背面沿主脉上有细毛。花排列成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聚花果近球形,红色。花期6月,果然期9-10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柘子树
  • 拉丁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 别 称:柘树、桑橙、灰桑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科 :桑科
  • 种 :柘子树
  • 分布区域:河北南部、华东、中南、西南等省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长5-20毫米;冬芽赤褐色。叶卵形或菱状卵形,偶为三裂,长5-14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无毛或被柔毛,侧脉4-6对;叶柄长1-2厘米,被微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具短总花梗;雄花序直径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着于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质,先端肥厚,内卷,内面有黄色腺体2个,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花丝在花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雌花序直径1-1.5厘米,花被片与雄花同数,花被片先端盾形,内卷,内面下部有2黄色腺体,子房埋于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径约2.5厘米,肉质,成熟时桔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喜光亦耐荫。耐寒,喜钙土树种,耐干旱瘠薄,多生于山脊的石缝中,适生性很强。生于较荫蔽湿润的地方,则叶形较大,质较嫩;生于干燥瘠薄之地,叶形较小,先端常3裂。根系发达,生长较慢。产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北达陕西、河北)。生于海拔500-1500(-2200)米,阳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缘。朝鲜也有。日本有栽培。 [1]

主要价值

柘树用途广泛,叶秀果丽,可用于公园,街头绿地绿化,也可作庭院绿阴树和园地刺篱。木材可用于制作名贵家具,茎皮可用于造纸,根皮可入药,果实可食用或酿酒。柘树适应性强,再生能力强,根系发达,是治理石漠化、荒漠化恶劣土地条件,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先锋树种。

柘木利用价值最高,是一种珍贵木材树种。材质坚硬,密度大,耐磨损、耐腐蚀,木材纹理非常细腻清晰,其边材浅黄褐色,心材为浅红褐色,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珍贵材料。

由于种种原因,山东省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工栽培的用材树种主要是杨树,黑松、刺槐等速生树种,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房屋建筑、纸浆造纸和人造板用材等的需要。对于珍贵用材树种,基本上未有人工栽培。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话水平及鉴赏能力的提高,社会对珍贵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适时发展柘树种植,在经济上可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珍贵木材的需求,在生态上可以保持水土,改善恶劣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因此,适当发展柘树种植,既可抵御干早春薄土地自然条件限制,又可加大荒山植被覆盖,提供珍贵木材,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又可减少石漠化山地,固土护堰,减少水土流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材用兼持薄山地改良先锋绿化树种。

410岁的古柘树

青岛齐鲁网11月17日讯(记者 李英 通讯员 李玉华 孙庆兰)沿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大路前行,至西海岸新区王台镇韩家寨村路段,一棵苍老古树兀然耸立在路边的果园内,独具一份天然的苍古之韵。这棵孤零零长在村外的古树已有410岁,是素有“南檀北柘”的柘树。近日,记者来到新区王台镇韩家寨村,实地探访了这棵410岁的古柘树,以及她守护着的土地。

区最老柘树

上午10时许,刚走至韩家寨村,便远远望见那棵古老的大树孤零零耸立路边果园内,树干高约5米、胸径约182厘米,冠幅7米的树冠就像一把撑起的大伞,宛如卧倚虎躯,形似迄逦之苍龙。“这棵树叫柘子树,也叫柘树。”村民韩玉亮告诉记者,柘树一直孤零零地长在村外的果园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生长至今。“年岁太久了,村里的百岁老人都不知道这棵树的年龄。”

走近细观,古柘树形态奇特,盘根错节,虬劲有力。顺根枝向上仰望,在主干离地面约1米处分两个主枝。主枝自地面往上4米多处均为中空,树皮大都干裂,岁月的侵蚀在树干上形成了多处窟窿,有的深达10多厘米。记者从林业局了解到,在新区,一百年以上的柘树只有5棵,此棵柘树为最年老,已有410岁。

与村庄共成长

对于古柘树的历史,韩家寨村子里不少村民都难以说清,从一些年长者口中,还能大概了解到此树的由来。

记者跟随韩玉亮找到了90岁高龄的薛宗礼,他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明朝时这个村子叫寨里村,只有邗姓,后来发生战争,几乎所有的邗姓都被杀,只一户邗姓藏在地窖中,才得以活下来。”年迈的薛宗礼说起了这棵柘树的传说,后来韩姓和薛姓从云南和山西迁到此处。

“邗姓家有一女儿,唱戏为生,但未出嫁便得病去世。她死后,就埋在此处,后来便长出这棵柘树。”薛宗礼慢悠悠地说,据他推测,飞过的候鸟所衔的柘树种子无意中落在坟墓上,自然生长而成。“韩姓和邗姓合成现在的韩姓,村子也改名为韩家寨。”

“不管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这棵柘树都称得上是村里的奇迹,和村子一起经历了朝代变迁和战乱,又见证了村子的发展。”薛宗礼如是说。 [2]

村民奉如珍宝

虽然经历了朝代变迁和战乱,柘树仍然被保护得很好。在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中,村民们砍掉了很多树木烧了做饭,但没有人打过这棵树的主意。每年春天到来时,枯枝桠便吐出新芽;夏秋之际,桔红果挂满枝头。

记者了解到,柘树有着“南檀北柘”之称,是名贵树种之一,也是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柘树长成大树很不易,成为百年以上古树更是难得。”韩玉亮笑着说,在村里,古柘树已成为“神树”,村民无不敬畏,当作是珍宝中的珍宝。


《柘子树》的精美图片欣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