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大叶小雀花 (豆科 杭子梢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大叶小雀花 (豆科 杭子梢属植物))

为豆科杭子梢属下的一个变种变型。生长于海拔1700-2700米的山坡、路边、灌丛、草地等处。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多在西部)及云南省(西部,特别是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德钦县。

大叶小雀花(学名:Campylotropis polyantha)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大叶小雀花
  • 拉丁学名:Campylotropis polyantha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蔷薇目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 :豆科
  • 亚 科:蝶形花亚科
  • 族 :山蚂蝗族胡枝子亚族
  • 属 :杭子梢属
  • 种 :小雀花
  • 分布区域:产四川(多在西部)及云南(西部,特别是西北部)

形态特征

小叶较大,长达6厘米,宽达3厘米,椭圆形至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圆形。叶形近似于?子梢及太白山。子梢,但其他特征同小雀花。 [1]

小雀花(原变型)

灌木,多分枝,高(0.5-)1-2(-3)米。嫩枝有棱,被较疏或较密的短柔毛,老枝暗褐色或黑褐色,无毛或被较疏短柔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狭三角形至披针形,稍渐尖至长渐尖,长2-4(-6)毫米;叶柄长6-25(-35)毫米,通常被短柔毛或长柔毛;小叶椭圆形至长圆形、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楔状倒卵形,长8-30(-40)毫米,宽4-15(-20)毫米,先端微缺、圆形或钝,具小凸尖,基部圆形或有时向基部渐狭呈宽楔形或近楔形,上面绿色,通常无毛,稀有短柔毛,脉明显,下面淡绿色,贴生或近贴生长柔毛或短柔毛,毛较疏生至密生,有时近于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并常顶生形成圆锥花序,有时花序下无叶或腋出花序的叶发育较晚以致开花时形成无叶的圆锥花序,通常总状花序连同总花梗长2-13厘米,总花梗长0.2-5厘米,有时总状花序短缩并密集,形如花序分枝或类似簇生这状;苞片广卵形渐尖至披针形长渐尖,长(1)1.5-3毫米,通常早落,有时一部分较晚脱落或少数宿存;花梗长(3-)4-7(-9)毫米,密生开展的短柔毛或有时毛贴生;小苞片早落;花萼钟形或狭钟形,长3-4(-5)毫米,中裂或有时微深裂或微浅裂,密被近贴状的短柔毛,裂片近等长,上方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离部分长0.3-0.7(-1)毫米;花冠粉红色、谈红紫色或近白色,长9-12毫米,龙骨瓣呈直角或钝角内弯,通常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连瓣柄)短(0.5-)1-2毫米,少为短2-3毫米;子房被毛。荚果椭圆形或斜卵形,向两端渐狭,顶端渐尖,稀为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顶端具骤尖的,长(6-)7-9(-11)毫米,宽3-5毫米,顶端具0.2-1毫米长的喙尖,基部具1.3-2.3毫米长的果颈,被白色至棕色长柔毛或短柔毛,边缘密生纤毛。花、果期3-11(12)月。

其他种类

狭叶小雀花(植物研究)

f. souliei (Schindl.) P. Y. Fu op. cit. 46. 1987. ——Campylotropis souliei Schindl. in Engl. Bot. Jahrb. 54:66. 1917.小叶狭长圆形至线形,长2-6厘米,宽0.5-1厘米,花梗长2-6(8)毫米,其他特征同小雀花原变型。产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生于向阳山坡、石质地及岩壁上,海拔2500-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巴塘。

大叶小雀花(植物研究)

f. macrophylla P. Y. Fu op. cit. 46. 1987.小叶较大,长达6厘米,宽达3厘米,椭圆形至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圆形。叶形近似于[艹/杭]子梢及太白山[艹/杭]子梢,但其他特征同小雀花。产四川(多在西部)及云南(西部,特别是西北部)。生于山坡、路边、灌丛、草地等处,海拔1700-27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德钦县。

密毛小雀花(变种)(植物研究)

var. tomentosa P. Y. Fu op. cit. 46. 1987.小枝被灰白色绒毛;叶柄被短绒毛或密生开展的长柔毛或短柔毛;小叶上面被短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绒毛或近绵毛状;总花梗具短绒毛;苞片长约3(-5)毫米;荚果密生开展的长柔毛,果柄长达2毫米;其他特征同原变种模式。产四川及云南。生于干山坡及荒野草地、路边等处,海拔900-13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省石棉县。

光果小雀花(变种)

var. leiocarpa (Pampan.) Petetr-Stibal in Act. Hort. Gothob. 13:437. 1940;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上册, 576. 1984; P. Y. Fu op. cit. 47. 1987. ——Lespedeza eriocarpa DC. var. chinensis Pampan. subvar. polyantha (Franch.) Pampan. f. leiocarpa Pampan. in Nouv. Giorn. Bot. Ital. 17:22. 1910. ——L. dichromoxylon Levl. Fl. Kouy-Tcheou 236. 1914. ——Campylotropis schneideri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21:20. 1925. ——L. "dichromocalyx" (Sphalm.) Rehd. in Journ. Arn. Arb. 13:329. 1932. pro syn.荚果及子房无毛,边缘有纤毛;其他特征同原变种。产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生于山坡、沟谷、林缘、林内、路边、灌丛等处,海拔1300-3000米。 [2]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昆明

本种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南部贵州西藏东部,生长较普遍,生态幅宽广形态变异也较大,特别是叶的形状,大小,毛被,腋出花序的叶发育早晚或有时无叶,荚果的形状及顶端渐尖与骤尖之间的逐步过渡等等。这些变异均是逐渐过渡、交叉连续不可分割而属于同一种的范围这内的。如取个别标本看来,易误定为不同的种,因而过去曾发表过许多种的名称。我们结合原始资料,研究了大量标本,特别是模式产地的标本,观察其形态特征上的变化系列,认为前人发表的一些种应属于本种的同物异名,而对于比较稳定的类群,则作以上的种下分类群安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