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多穗蓼(蓼科、蓼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多穗蓼原图链接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多穗蓼(蓼科、蓼属植物))

多穗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多穗蓼Polygonum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n.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多穗蓼
  • 别 名: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蓼目
  • 科  :蓼科
  • 属  :蓼属
  • 种  :多穗蓼
  • 采收时间:6-10月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 毒 性:无毒
  • 分布区域:云南、西藏等地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苦,性凉。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采集加工: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1]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药用与偏方】

现代药理分析表明,蓼的煎剂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蓼还有止血的作用,水蓼叶用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以及其他内出血等。水蓼中所含的甙能加速血液的凝固。水蓼对蛆虫还有杀灭作用。动物实验:还表明:水蓼中所含的挥发油有显著降低血压的作用。

我国医学认为,水蓼性味辛、温。有化湿行滞祛风、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胃肠炎、风湿、脚气、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外用可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跌打损伤等。《唐本草》记载说:水蓼“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1。治急性肠炎

  • ①水蓼全草研粉装入胶囊,每服0.5~0.7克,每日4次,小儿酌减。
  • ②水蓼干根60克,水煎2次,合并过滤,浓缩至100毫升,1日3次分服。

2.治阿米巴痢疾水蓼全草9克,白花蛇舌草、仙鹤·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治风寒大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各适量,水煎服。

4。治水泻红辣蓼30克,水煎,一日3次服。

5.治小儿疳积水蓼全草15~18克,麦芽12克。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

6.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

7.治脚癣鲜水蓼100克,切碎,加水150毫升,煎30~40分钟,过滤,滤液加适量苯甲酸作防腐剂,贮瓶备用。每天用药液涂患部2次。 [2]

【营养成分与食用方法】

每100克蓼的可食部分中,含胡萝卜素7.89毫克,维生素B20.38毫克,维生素C225毫克。另外,还含有水蓼二醛、异水蓼二醛、水蓼素、槲皮素、槲皮甙、槲皮黄甙、8-谷甾醇、氯化钾等成分。其食用方法是,每年的春天,采嫩苗或嫩叶,开水烫后去汁,加调料炒食。陶弘景曾说古代有三种蓼可食:“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叶有圆者、尖者,以圆者为胜,所由即是此。”李时珍也说:“古人种蓼为蔬……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载.惟造酒釉者用其汁耳。”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

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

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6~10月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沟边较阴湿处。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态

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状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为大型开展的圆锥状,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棱形,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全草含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 [3]

性味: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