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千日红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千日红花)

千日红花

别名万年红、千日白、球形鸡冠花、千日红,属苋科千日红属。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古时候的人们把千日红花看作是真挚友情的象征,许多佳话因此广为流传。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千日红花
  • 别 名:千日红
  • 拉丁学名:Gomphrena globosa Linn.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木兰纲
  • 亚 纲:石竹亚纲
  • 目 :石竹目
  • 科 :苋科
  • 亚 科:千日红亚科
  • 族 :千日红族
  • 属 :千日红属
  • 种  :千日红
  • 分布区域:原产美洲热带,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

千日红又名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千年红、吕宋菊、滚水花、沸水花、长生花、蜻蜓花、球形鸡冠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 。

形态特征

花序呈类球形,由多数小花密集而成,直径15~2cm。基部常有叶状总苞片2枚,绿色,下表面密被细长柔毛;小花基部有小苞片3,外轮1片卵形,内轮2片三角状披针形,紫红色,花被片5,紫红色,外面密被白色细长柔毛;雄蕊5,花丝合生呈管状;子房卵圆形,柱头2裂。胞果类球形。气微,味淡。

花序呈类球形,由多数小花密集而成,直径15~2cm。基部常有叶状总苞片2枚,绿色,下表面密被细长柔毛;小花基部有小苞片3,外轮1片卵形,内轮2片三角状披针形,紫红色,花被片5,紫红色,外面密被白色细长柔毛;雄蕊5,花丝合生呈管状;子房卵圆形,柱头2裂。胞果类球形。气微,味淡。

性强健,喜阳光,耐修剪,花后修剪可再萌发新枝,继续开花。喜疏松肥沃土壤。分布范围广。全国除华南等炎热地区外,均有分布

药材性状

干燥花序呈球形或长圆球形,通常单生,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由多数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叶状圃三角形的总苞片,绿色,总苞片的背面密被细长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质苞2片,带红色。气微弱,无味 。

栽培技术

春3月至4月播于露地苗床,播种前要先进行浸种处理,方法是先把种子浸入冷水中24小时,捞出将水挤干,拌以草木灰或细沙,然后搓开种子再播种,在气温20℃至25℃条件下,播后约一周即可出苗。幼苗2片至3片真叶时移植一次,6月上中旬即可定植于花坛中,株距30 厘米。千日红花生长势强盛,对肥水、土壤要求不严,管理简便,一般苗期施1次至2次液肥,花期再追施富含磷、钾的液肥2次至3次,则花繁叶茂,灿烂多姿。在幼苗期间应行数次“摘顶”整枝,即每次保留新生叶片两对,将顶尖掐去,但掐顶时要照顾株形的整齐美观。残花谢后,不让它结籽,可进行整形修剪,仍能萌发新枝,于晚秋再次开花。

栽培方法

千日红花原产我国印度。它对环境要求不严,但性喜阳光、炎热干燥气候,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小苗比较健壮,播种时较密的育苗盘,可以经一次移植后再上盆,也可以直播穴盘,出苗后4~6周上盆。采用10~14厘米直径的盆。盆土以草炭为主,园土的比例最好小于15%,完全采用无土介质也是可行的。

千日红花为阳性花卉,除幼苗阶段,不宜阳光直射,上盆后2~3周便可在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光照充足,有利形成圆整、低矮的株形,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足够的株行距,以免相互拥挤,缺乏光照

注意事项

[1] 喜温暖,耐阳光,性强健,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施肥,否则会引起茎叶徒长,开花稀少。千日红花生长在温热的季节,施肥不宜多。一般8~10天施一次薄肥,与浇水同时进行,每升水中加入l克肥料,以N-P-K-mg为1.0-0.5-2.O-0.3的复合肥料为好,土壤pH值为6.0,EC值控制在0.8~1.2。植株进入生长后期可以增加磷和钾的含量,EC值也可以略高些,为1.6。生长期间要适时灌水及中耕,以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及时排涝。花期再追施富含磷、钾的液肥2次至3次,则花繁叶茂,灿烂多姿。残花谢后,不让它结籽,可进行整形修剪,仍能萌发新枝,于晚秋再次开花。 千日红花分枝生于叶腋,为了促使植株低矮,分枝及花朵的增多,在幼苗期应行数次“掐顶”整枝。

千日红花栽培管理的中心是培育出良好的株形,宜以保持阳光充足、采用矮壮素、负的DIF值(昼温减夜温值2~3℃)等措施达到目标。

千日花茶

  • 摘取部位: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
  • 产地: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
  • 适宜搭配: 不适宜搭配其它花茶。
  • 冲泡方式: 一取3-4朵,开水冲泡三分钟即可。

千日红的功效与作用

【加工采集】7~9月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干燥花序呈球形或长圆球形,通常单生,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由多数花集合而成;花序基部具2枚叶状圃三角形的总苞片,绿色,总苞片的背面密被细长的白柔毛,腹面的毛短而稀;每花有膜质苞2片,带红色。气微弱,无味。以洁白鲜红或紫红色,花头大而均匀者为佳。

产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其皂甙和黄铜部分能祛痰。

【功能主治】清肝,散结,止咳定喘。治头风,目痛,气喘咳嗽,痢疾,百日咳,小儿惊风,瘰窃,疮疡。用于慢性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 ①《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镇肝,退热,明目。"
  •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肝明目,散结消瘿。治瘰疬初起,肝热目痛,血压高头痛。"
  • ③《广西中药志》:"花序:凉血消肿,止痉咳。治百日咳;外治疮疡肿痛。民间治月经不调。全株煲水外洗,治跌打疮疖。"
  • 【性味】甘,平。
  •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 ②《药材学》:"甘淡,平,味微咸。"

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花1~3钱;全草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宜忌】尚不明确。
  • 【归经】归经_肺经
  • 【植物形态】千日红

一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茎粗壮,有毛,枝微有四棱,节部较膨大,略呈紫红色。叶对生,具短柄,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粗糙具毛,下面有白软毛,边缘有纤毛。头状花序顶生,淡紫色、深红色或白色,球形,基部有2枚叶状苞片;每花有膜状苞片2枚,三角状披针形,边缘有浅锯齿,苞片紫色、粉红色,稀为白色,包复花被;花被5,线状技针形,外面密被长白毛;雄蕊5,花丝愈合成管状,先端5浅裂,粉红色;花柱线形,短,柱头2裂。胞果圆形。种子扁豆形。花期7~10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千日红全草制成100%和200%两种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2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临床以200%注射液观察120例,五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3.3%,近控率为68.8%;以100%注射液观察125例,四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3.6%,近控率为11.2%。两组均以单纯型、痰湿型,以及病情轻、病程短者疗效较高。其中200%注射液对咳、痰、喘均有较好效果,而100%的注射液对喘的效果则不明显。副作用:约有10%的病例用药后有口干现象,大都在继续治疗中自行消失。治疗前后曾对部分病人作肝功能和尿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说明对肝、肾功能似无毒性作用。

用千日红花序片剂(每片含生药约3.2克,每次2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疗程)治疗500例,平均显效率27.9%,总有效率77.1%。以千日红全草(去花序)片剂(含量同花序片,每次3片,日服3次,疗程同上)治疗754例,平均显效率32.1%,总有效率81.8%;治疗支气管哮喘174例,显效率47.1%,总有效率88.5%。片剂的主要作用似为平喘、祛痰,但无明显的消炎作用。

此外,曾用30%的千日红花序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每穴0.3毫升,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40例,结果近期控制6例,好转28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喘重加天突,痰多加丰隆,憋气加膻中。注射时须注意心率增速、晕针等反应。体弱者可用千日红3~6钱煎服。

【药用部位】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或全草。

主要价值

观赏

千日红花期长,花色鲜艳,为优良的园林观赏花卉。是花坛、花境的常用材料,且花后不落,色泽不褪,仍保持鲜艳。 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供观赏,头状花序经久不变,除用作花坛及盆景外,还可作花圈、花篮等装饰品。 [3]

千日红花语:不灭的爱

人们平常所见的紫红、粉红、白色的可爱“花朵”实际小苞片,真正的花很小,埋在苞片中间,非常不显眼。干燥后的苞片可以长久不褪色。所以花名叫做千日红。花语也来源于不易褪色这个特点。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千日红花)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千日红花色艳丽有光泽


相关视频

千日红的种植方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