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光慈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光慈菇)

光慈菇(学名:Bulbus Tulipae)

是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一较常用的中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胃病等,其用量不断加大,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一自然野生药材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为造成伪品混用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妨碍了临床用药到位及确凿性。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光慈菇
  • 拉丁学名:Bulbus Tulipae
  • 别 名:老鸦头、棉花包、毛地梨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科 :百合科
  • 属 :郁金香属
  • 分布区域:安徽、河南、江苏、云南、山西

形态特征

具鳞茎草本,鳞茎卵形,横径1.5~2.5厘米,外层鳞茎皮灰棕色,纸质,里面生绒毛。叶1对,条形,长15~25厘米,宽3~13毫米;花葶单一或分叉成2,从一对叶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对生或3枚轮生的苞片,苞片条形,长2~3厘米。花一朵,花被片6,矩圆状披针形,长1.8~2.5厘米,白色,有紫脉纹,雄蕊6,花丝长6~8毫米,向下渐扩大,无毛,花药长3.5~4毫米;子房长椭圆形,长6~7毫米,顶端渐狭成长约4毫米的花柱。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厘米。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边。分布于辽宁、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朝鲜,日本也有。

药用

* 性味归经:寒;甘;归肺、肝经;有小毒

* 功能主治: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淤滞。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 药用部位:鳞茎药材性状:干燥的鳞茎,呈卵圆形或圆锥形,高约0.7~1.5cm,直径约0.5~1cm。底部圆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表面黄白色,光滑。质硬而脆,横断面黄白色,粉质。无香气,味淡。

药物种植

3月中旬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块作育苗床,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按东西向做成宽1米的高畦,浇水湿润床土,将具本品种特征,球茎大而整齐、粗壮完整的顶芽带球茎上部掰下或切下,按行、株距10-12厘米扦插于苗床中,随即插长1.9米的毛竹片作拱架,覆盖薄膜压紧。育苗床保持土壤湿润,气温白天保持20-30℃,夜间10-20℃,温度过高时通风降温,过低时盖草帘保温。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降温炼苗。一般4月下旬有4-5片定型叶时即可移栽到大田。

药物鉴别

性状鉴别

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2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

显微鉴别

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细胞扁平,长30-60μm,厚18-23μm。其内侧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有外韧型维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导管3-7个,环纹或网纹,直径9-45μm。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单粒,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脐点呈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85%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lml,置水浴上蒸干,加6mol/L盐酸溶解,煮沸2-3min,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即显榄绿色,加氯仿数滴,振摇,氯仿层显黄褐色。

毒性原理

急性毒性试验

Col给小鼠腹腔注射1次,其半数致死量为2.6-2.8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7-3.03mg/kg。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61.77mg/kg,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0.59mg/kg。两者中毒现象相似,一般在给药后3-6小时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后以呼吸衰竭而死亡。

亚急性毒性试验

Col及秋水仙酰胺给小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95mg/kg及61.6lmg/kg。腹腔注射秋水仙碱1-2mg/kg,连续3天,可见胃肠蠕动减少,胃肠道充血、溃烂等;家兔静脉注射总量为3.9mg/kg时,可见胃、肠胀气,及肾脏的损害。在到达抗肿瘤剂量时,可使脾脏重量减轻约50%-60%。此外,一定量的Col可抑制正常细胞分裂,骨髓抑制而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秋水仙酰胺给犬静脉注射0.2-0.4mg/kg,第4日亦可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并见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骨髓抑制,但对肾脏无明显损害,以上症状在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丽江山慈菇含大量Col,内服后在体内可氧化成有剧毒的氧化二秋水仙碱(oxydicolchine),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产生严重刺激,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其致死量约为20-30mg。

Col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发生于快速增殖的胃肠上皮细胞,特别是空肠,主要是恶心、呕吐和腹痛。一旦发生应即停药,潜伏期约几小时或更长。静注Col同样有效,且发生效果更快,几可完全避免胃肠副作用。Col急性中毒时可致出血性胃肠炎、广泛性血管损害、肾毒性、肌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性麻痹。Cul可产生暂时性白细胞减少,随后发生白细胞增加,有时系由嗜碱性粒细胞显着增加之故。长期应用Col者还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肌病和脱发的危险。也曾有精子缺乏的报道。

中毒解救

光慈菇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在体内潜伏期较长,主要氧化二秋水仙碱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强烈的刺激症状毛细血管受损,并能使脊髓延髓麻痹抑制呼吸兴奋神经细胞加强胃肠活动

误服后或超量服用后3~6小时,开始出现咽喉及上腹部烧灼感吞咽困难、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血便,血管损害引起休克,肾脏受损出现血尿或尿闭、衰竭、虚脱,并可产生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后果。严重者可在1~2天内死于呼吸麻痹。

误服或超量服用后,应立即用5%碳酸氢钠液洗胃,切不可用高锰酸钾液,因可加速氧化成二秋水仙碱。用5%鞣酸蛋白保留灌肠。静脉输液,加入大量的维生素C,促进毒素排出,并可减轻毛细血管损害。对症治疗。 [1]

饮片

名称:光慈菇

饮片性状:呈卵圆形或类圆锥形。表面类白色、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顶端尖,基部圆平而凹陷,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光慈姑 (中药材)

基本信息

  • 【药 名】光慈姑
  •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
  • 【功 效】解毒散结,行血化瘀。
  • 【主 治】 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 【性味归经】甘,寒,有毒。①《植物名实图考》:“味甘,性温。”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淡,性平。”③《湖南药物志》:“甘,寒,有小毒。”入肺、肝经。
  • 【别 名】老鸦瓣、老鸦头、棉花包(《植物名实图考》)、毛地梨(《中国药植志》)、光菇(《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山蛋(《山西中药志》)
  • 【动植物资源分布】 老鸦瓣分布中国长江流域。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放置干燥处保存。
  • 【拉丁名】 原植物老鸦瓣 Tulipa edulis Bak.
  •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鳞茎,呈卵圆形或圆锥形,高约0.7~1.5厘米,直径约0.5~1厘米。底部圆而凹陷,有根痕,上端急尖,一侧有纵沟白基部伸向顶端。表面黄白色,光滑。质硬而脆,横断面黄白色,粉质。无香气,味淡。以色白、体质饱满者为佳。产安徽、河南、江苏、云南、山西等地。
  • 【中药化学成分】 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

原形态

1.老鸦瓣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1.5-2.5cm,外层皮纸质,内面密被长柔毛。茎长10-25cm,通常不分枝,无毛。叶2枚,长条形,长10-25cm,宽5-9mm,两面无毛。花单朵顶生;靠近花基部具2枚对生(少3枚轮生)的苞片,苞片狭条形,长2-3cm;花被片6,狭圆状披针形,长20-30mm,宽4-7mm,白色,背面有紫红色纵条纹;雄蕊3长3短,花丝无毛,中部稍扩大,向两端逐渐变窄或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窄;子房长椭圆形,花柱长约4mm。蒴果近球形,有长喙,长5-7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2.伊犁郁金香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1-2cm,鳞茎皮黑褐色,薄革质,面上部和基部有伏毛。茎上部通常被密柔毛或疏毛。叶3-4枚,近轮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宽0.5-1.5cm,伸展或反曲,边缘平展或波状。花茎高10-20cm;花常单朵顶生;花被片6,外轮长圆形,内轮倒卵状长圆形,长2.5-3.5cm,宽0.4-2cm,外花被片背面有绿紫红色、紫绿色或黄绿色色彩,内花被片黄色;雄蕊6,等长,花丝无毛,中部稍扩大,向两端逐渐变窄;子房矩圆形,3室,近无花柱。蒴果卵圆形,长1.8-2.5cm。种子扁平,近三角形。花期3-5月,果期5月。

光慈菇的作用

1、抗痛风作用

秋水仙碱(Col)是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唯一抗炎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别显着的治疗效果,也是有效的预防药。Col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其他关节炎只偶尔有效。Col不是镇痛药,对其他类型疼痛无效。但Col对急、慢性椎间盘综合征恰有较快的止痛作用,静注Coilmg疼痛缓解,症状、体征也迅速改善,止痛机制尚不完全清楚。Col不影响肾对尿酸的排泄,也不影响尿酸的血浓度。Col能和微管蛋白结合,妨碍了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功能并引起粒细胞和其他可移动细胞中原纤维微管解聚和消失。这一作用显然是Col有效作用的基础,即抑制粒细胞移向发炎区,减少粒细胞代谢和吞噬活动。这一作用减少了发生于吞噬作用的乳酸和引起炎症的酶的前体的释放,使炎症反应的循环被打破。与尿酸盐接触的中性白细胞将尿酸盐摄取并产生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能是急性痛风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将其注入关节可引起明显的关节炎,与注入尿酸盐结晶引起者在组织学上没有区别。Col能防止白细胞产生这种糖蛋白。2.抗炎作用:Col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炎性水肿,抑制肥大细胞中组胺的分泌,提高白细胞内cAMP的水平,抑制炎症时多核白细胞释放溶酶,抑制多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反应及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利于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及减少炎症介质对组织的损伤刺激。

第2步抗肿瘤作用

Col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由Col经氢氧化铵水解而得,Colchicineamide)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秋水仙酰胺的抗肿瘤效果较明显,如对小鼠肉瘤S180、S37及肝癌的抑制率约为70%,对大鼠瓦克癌肉瘤256(W256)的抑制率约为60%。抑瘤率以秋水仙酰胺为高,其抗瘤谱比Col广,而毒性较低,安全范围较大,治疗指数为Col的1.75培。其抗瘤作用机制是由于它们是特异性细胞有丝分裂中期(M期)阻滞剂之故。Col与微管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两者形成二聚体,使微管不能发挥装配功能,阻止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最终凝集成团,使细胞分裂停止于中期。随后使细胞核结构改变,细胞发生畸形和死亡。分裂越旺盛和代谢速度越高的细胞最易受Col攻击,高浓度可完全阻止进入有丝分裂,但当纺锤体已经形成,它就不再影响其分裂过程。Col对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也同样有选择性阻断作用。

第3步抑制疤痕增殖

复方秋水仙碱离子导入法对人体皮肤瘢痕增殖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破坏细胞微管系统,干扰成纤维细胞排泌前胶原蛋白,使胶原纤维的形成受阻。电镜下可见一些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肿胀,核周间隙和粗面内质网扩大,以及胞浆膜性成分髓样变等,这是秋水仙碱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损伤表现。细胞内自身性溶酶体数量增多,提示细胞内堆积的前胶原蛋白,通过自噬作用进入溶酶体系统,被溶酶体内的酶所消化降解。

第4步防止粘连形成

用手术方法造成家兔坐骨神经损伤性炎症的病理模型及肠粘连模型,观察秋水仙碱的作用,结果表明秋水仙碱肌内注射每日125μg/kg,连续给药4星期,对神经周围组织的粘连、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家兔腹腔内注入30mg/L。秋水仙碱溶液,用量1mg/kg,术后10-15天剖腹探查,记录粘连处数、致密程度、粘连面积,并将粘连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秋水仙碱组所形成的粘连组织质脆,疏松易分离。毛细血管增生减少,并以纤维母细胞为主。电镜发现纤维母细胞浆内有成团的中等电子密度颗粒,线粒体变性。腹腔内粘连面积显着减少,但粘连处数未见明显减少,说明秋水仙碱对家兔腹腔粘连具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且在1mg/kg水平并不引起家兔机能状态的明显改变,但也提示以上剂量并非抗粘连组织的最大效应,其抗粘连的给药方式宜在术后2-7天内。

护肝作用

用两种浓度(12.5%、25%)四氯化碳(CCI4)的橄榄油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造成中毒性肝坏死模型,部分小鼠分别给予丙酸睾酮或戊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见睾酮对雌雄鼠存活率无影响,但可提高秋水仙碱对雌鼠的治疗效果,可见秋水仙碱(0.5μg/只,灌服,每日1次,共14次)对雄鼠的治疗效果优于雌鼠。雌二醇可促使雄鼠全部死亡,加用秋水仙碱后能使半数雄鼠存活,有显着差异,且存活鼠肝脏病理改变也较轻,说明有护肝作用。单用雌二醇能使雌鼠对抗较大剂量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与单用秋水仙碱治疗组有显着差别。

其他作用

Col给家兔皮下注射(3mg/kg),可使白细胞总数下降,持续1小时,2-6小时后,白细胞又显着增加,10-24小时达高峰,增加值可达正常值的2-5倍;静脉注射后,可使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下降70%,切除垂体后下降50%,在白细胞下降阶段,血凝加速,但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血凝亦延迟。Col给正常大鼠注射后24小时可选择性抑制淋巴组织(脾、胸腺)的呼吸,切除肾上腺后,此作用减弱,提示此作用可能与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Col在接近毒性剂量时,可引起移植性肿瘤出血;并伴抗肿瘤组织的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同时还能使大鼠、小鼠肝和小肠中抗坏血酸含量降低,但不影响肝脏代谢。此外,Col还能增强或延长催眠药的作用,增加中枢抑制药的敏感性,抑制呼吸中枢;增加拟交感神经药的反应,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升高。对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导致充血,甚至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2]

光慈菇的副作用

(一)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在体内潜伏期较长,主要氧化成二秋水仙碱后起毒性作用。能引起强烈的刺激症状及毛细血管受损,并能使脊髓及延髓麻痹,抑制呼吸,兴奋神经细胞,加强胃肠活动。

(二)不良反应

误服后或超量服用后3~6小时,开始出现咽喉及上腹部烧灼感、吞咽困难、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血便,血管损害引起休克,肾脏受损出现血尿或尿闭、衰竭、虚脱,并可产生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后果。严重者可在1~2天内死于呼吸麻痹。

(三)治疗与解救

误服或超量服用后,应立即用5%碳酸氢钠液洗胃,切不可用高锰酸钾液,因可加速氧化成二秋水仙碱。用5%鞣酸蛋白保留灌肠。

静脉输液,加入大量的维生素C,促进毒素排出,并可减轻毛细血管损害。

各家论述

  • 1.《本草新编》:光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光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光慈菇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 2.《本草正义》:光慈菇之名,始见于《嘉祐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 3.《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
  • 4.《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 5.《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 6.《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
  • 7.《国药的药理学》:为粘滑药。用于呕吐下痢等。

功效

功能主治

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结核、痨伤,和猪肉煮食。
  • ②《河南中药手册》:败毒。治产后血闷攻心。
  • ③《中药材手册》:行血,解百毒,消肿,下石淋。治痈疽,产难,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附方

  • ①治咽喉肿痛:光慈姑五钱,水煎服。
  • ②治无名肿毒:光慈姑,捣敷。
  • ③治脸上起小疔疮:光慈姑,磨汁搽。(选方出《湖南药物志》)

备注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伊犁山慈姑,地下鳞茎球形,外包多层棕褐色膜质鳞片;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叶2~3片基生,狭长披针形,平行脉,全缘,基部下延抱茎。花顶生,钟状,黄色,6瓣。蒴果长圆形,有三棱。分布新疆,亦作光慈姑用。

摘录:《*辞典》

早期曾用秋水仙碱制剂局部治疗上皮细胞癌和其注射剂治疗慢性白血病。但秋水仙碱毒性大大,国内临床常用复方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制剂,治疗多种癌症均取得一定疗效。

光慈姑

1.乳腺癌

天津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报道,用复方秋水仙碱治疗乳腺癌110例,可分析病例75例,特效5例,显效23例,有效40例,无效7例,有效率90.6%。制剂及用法:复方秋水仙碱注射液:每1000ml含秋水仙碱0.5g,肌苷酸钠75g,蕈糖25g,葡萄糖醛酸钠50g,维生素已25g,甘露醇50g,静滴:常用量1次2ml,1日1次,用5%葡萄糖500ml稀释后,缓解点滴,每次不少于2小时。动脉插管:常用量1次1~2ml,用5%葡萄糖稀释后用。组织内注射:剂量根据肿瘤大小而定,一般采用多点注射,总量一次不超过2ml。总剂量与疗程:一般情况下约80~120ml,可根据情况酌情增减。秋水仙酰胺注射液:每瓶含10mg,用时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每日1次,静滴时间不得低于2h,200~300mg为1疗程。

2.宫颈癌

天津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报道,用复方秋水仙碱治疗宫颈癌40例,可分析病例38例,特效3例,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20例,有效率47.4%。剂量及用法见乳腺癌。北京市妇产科医院报道。用新催脱方(山慈姑、枯矾各18g,华黄12g,炙砒9g,蛇床子、硼砂、冰片各3g,麝香0.9g)制成钉剂外用,治疗宫颈癌96例,其中宫颈鳞状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30例,近期治愈30例,占100%;原位癌32例,近期治愈29例,占90.6%;患者已随访5~9年无复发。浸润癌27例,近期治愈14例,占51%,有13例随访5~9年,无新生病变及远外转移病变。

鉴别

性状鉴别

  • (1)老鸦瓣鳞茎呈卵状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高1-2cm,直径0.5-1cm。表面粉白色或黄白色,光滑,一侧有纵沟,自基部伸向先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质,内有一圆锥形心芽(经加工蒸煮的表面呈浅黄或浅棕色,断面呈角质)。气微弱,味淡。
  • (2)伊犁郁金香鳞茎形似老鸦瓣鳞茎,惟外层鳞茎皮呈革质,黑褐色显微鉴别老鸦瓣鳞茎粉末特征类白色。淀粉粒为单粒,呈灯泡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类圆形,长15-75μm,直径5-70μm,脐点呈点状、裂缝状或人字形,位于较小端,层纹不明显。导管多为网纹导管,直径9-15μm。

理化鉴别

  • (1)取本品粗粉0.5g,加水5ml,振摇后,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绿色,并产生絮状沉淀。(检查酚类和鞣质)
  •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热浸约10min,滤过。取滤液滴在滤纸上,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显淡紫色。(检查萜类)
  • (3)另取上述乙醇滤液,滴在滤纸上,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加热后显粉红色。(检查萜类、内酯等)
  • (4)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3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浓缩后作供试液。另取光慈姑乙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无水乙醇-环已烷(20:1,5:1)展开,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110℃烤10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樱红色斑点。

临床运用

[3]

1.治疗甲状腺肿

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

  • 1.1.用光慈菇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光慈菇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
  • 1.2.用未经炮制的光慈菇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
  • 1.3.光慈菇浸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g),每日100ml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源源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光慈菇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
  • 1.4.将光慈菇制成流浸膏,每日3-6ml(每3ml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女例临床症状子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

2.治疗百日咳

取鲜光慈菇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光慈菇果(切片)3-5钱,加水400ml,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

3.治疗食道癌、胃癌

取光慈菇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ml。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观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光慈菇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