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仙百草(菊科 紫菀属 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仙百草(菊科 紫菀属 植物))

仙百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仙百草Aster tur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的根或全草。分布于浙江。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于毒蛇咬伤。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仙百草
  • 别 名:仙白草、浙江紫菀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属 :紫菀属
  • 种 :仙百草
  • 分布区域:浙江 采集时间 夏、秋季

形态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茎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壮,常单生,有时具长分枝,被糙或有长粗毛,下部有较密的叶。下部叶在花期常枯落,叶片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有疏齿,顶端尖,基部截形或圆形,渐狭成4-8稀12厘米具宽翅的柄;中部叶无柄,长圆或椭圆披针形,长3-12稀15厘米,宽1-3厘米,有浅齿,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顶端尖或渐尖;上部叶渐小,卵圆形或披针形;全部叶厚纸质,两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脉有长糙毛;中脉在下面凸起,有离基三出脉及2-3对侧脉。头状花序径2-4厘米,单生或2-3个簇生上部叶腋,花序梗长1.5-5厘米,有密集而渐转变为总苞片的苞叶。总苞倒锥形,长10-12毫米,径10-18毫米。总苞片约5层(不包括总苞片的苞叶),覆瓦状排列,厚干膜质,背面近无毛,边缘膜质,常常带紫红色,有缘毛;外层卵圆形,长2-3毫米,顶端圆形或急尖;内层长圆状线形,长达10毫米,宽2毫米,顶端圆形。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2.5毫米;舌片蓝紫色,长达14毫米,宽2-5-3毫米。管状花长6.5毫米,管部长3毫米,裂片长1.7毫米;花柱附片长达1毫米。冠毛白色,长6.5毫米,有近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两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疏林下、灌木或草丛中。分布于浙江。

入药部位:根或全草。

性味:味辛、涩,性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解蛇毒。

主治:用于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治毒蛇咬伤:

  • (1)(仙百草)根30g。水煎服,并以渣外敷患处。
  • (2)(仙百草)全草、半边莲、半枝莲各30g。水煎服,以渣外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根和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鲜用。 [1]

药理作用

具有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消肿止痛解蛇毒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尚可治疳积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百草

来源: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 mss.,以根入药

原形态:本变种与正种区别在于茎下部的叶片中部以下作柄状收缩,基部深耳状抱茎,茎上部多分枝,头状花序直径较小,舌状花的舌片小而白色。

生境分部:浙江

化学成分:含酚类、甾醇黄酮类。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伤寒杆菌中度敏感。

性味:辛、涩,温。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将根切细,水煎服;或用白酒浸服;渣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仙百草

拼音:Xiān Bǎi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turbinatus S.Moore var. chekinan- gensis C.L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和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仙百草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具短根状茎,根须状。植株各部被短硬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无柄;茎下部的叶片自中部以下骤然收缩成柄状,长12-18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深耳状抱茎,边缘有粗齿;茎上部的叶渐次变小且不作柄状收缩。头状花序辐射状,有短梗或无梗,单生于上部分枝的叶腋;总苞倒圆锥形,宽6-9mm;总苞片多层,卵形至长圆形,边缘干膜质,有疏纤毛,由外向内渐次变大,丙层者长约6mm;舌状花白色,舌片长4-5mm;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有毛;冠毛毛状,淡褐色,待长或稍长于管状花。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下、灌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

化学成分:含酚类、甾醇、黄酮类。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对伤寒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轻度敏感。 [2]

性味:味辛;涩;性温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