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九里香(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
![]() |
目录
开花的种类——九里香(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
九里香,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r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九里香
- 别 名:石辣椒、九香树、过山香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芸香目
- 科:芸香科
- 属:九里香属
- 种:九里香
- 分布区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生理特性
1、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毙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2、千里香:小叶片呈卵形或 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或短尖。
产地
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福建、台湾、湖南等省。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切碎。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相关配伍
1、胃痛:九里香叶9g,煅瓦楞30g。共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香港中草药》)
2、骨折肿痛:九里香鲜叶或根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3、风湿痹痛:九里香干根15g。水煎服。(《中草药学》)
4、久年痛风:九里香15g。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6~12g。
禁忌:阴虚者慎用。 [1]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治肚痈。捣碎,浸酒服。
九里香属(学名:Murraya J. Koenig ex L.)
是芸香目、芸香科下的一属。该 属植物为无刺灌木或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稀单小叶,小叶互生,叶轴很少有翼叶;近于平顶的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兼有腋生;花蕾椭圆形,萼片及花瓣均5片,稀4片;有粘胶质液的浆果,有种子4-1粒;种皮光滑或有绵毛,二子叶等大,平凸,深绿色,有油点。
九里香属约有1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东北部也有分布。中国有9种。生于气候温暖,环境湿润的旷地或疏林中。
九里香属植物含多种生物碱(多存在于根部皮层),又含多种香豆素,还含少数属于氧甲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此外,该属植物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环境美化价值,可用于造型和绿篱。
植物学史
分类学研究
植物形态结构分类:1959年,黄成就对分布于中国的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进行分类,认为该属在中国有6种及2变种,分别是翼叶九里香、毛翼叶九里香、九里香、小叶九里香、凸果九里香、四数花九里香、山豆根叶九里香、金氏九里香。1978年,黄成就对上述分类进行修改,把“广西黄皮”归人九里香属,定了1个新变种,即大叶九里香;将四数九里香合并入豆叶九里香,将毛翼叶里香并入翼叶九里香;将小叶九里香上升为种,更名为九里香;把原九里香更名为千里香;金氏九里香改为调料九里香;山豆根叶九里香改为豆叶九里香;把凸果九里香上升到种,更名为兰屿九里香。邹联新等运用电镜技术对九里香的叶进行扫描,根据电镜图认为,大叶九里香应归入九里香组,独立成为1个种,四数花九里香与豆叶九里香不宜合并。
化学成分分类:1986年,毕培曦等将根部含有月橘烯碱和8-异烯化香豆精,不含咔巴唑生物碱的九里香属植物归一类,如翼叶九里香、九里香和千里香;根部含有咔巴唑生物碱,不含有月橘烯碱和8-异烯化香豆精归另一类,如豆叶九里香、调料九里香、小叶九里香和大叶九里香。 [2]
下级分类
九里香属约有12种;中国有9种。属的模式种: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 Mant.)。
- 1、翼叶九里香:Murraya alata Drake Drake,1892
- 2、兰屿九里香:Murraya crenulata (Turcz.) Oliv. (Turcz.) Oliv.,1861
- 3、豆叶九里香:Murraya euchrestifolia Hayata Hayata,1916
* 4、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 Mant. L. Mant.,1771
- 5、调料九里香:Murraya koenigii (L.) Spreng. (L.) Spreng.,1825
- 6、广西九里香:Murraya kwangsiensis (Huang) Huang (Huang) Huang,1978
- 7、小叶九里香:Murraya microphylla (Merr. et Chun) Swingle (Merr. et Chun) Swingle,1942
- 8、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L.) Jack.,1820
- 9、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 Huang,1959
- -
- :Murraya caloxylon Ridl. Ridl.,1908
- -
- :Murraya longifolia Blume Blume,1919
- -
- :Murraya alternans Swingle Swingle,1938
主要价值
九里香属植物含多种生物碱(多存在于根部皮层),分别属于carbazoles、pyranocarbazoles、furoquinolines、pyranoacridones、indole alkoides penta & hexacyclic carbazoles 6类,以前头二者较普遍存在。又含多种香豆素,以简构香豆素如:scopoletin、paniculatin、murrayone等较多见,属于二聚香豆素(如toddasin)和呋喃香豆素类(如imperatorin)等较稀见。还含少数属于氧甲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此外,该属植物开白色花,可散发浓烈的芳香气味,远距离可嗅其香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环境美化价值,可用于造型和绿篱。
《中国药典》:九里香
拼音注音:Jiǔ Lǐ Xiānɡ
英文名: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x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阴干。
性状: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先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千里香:小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最宽处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或短尖。
贮藏:置干燥处。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鉴别
(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其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30~70(100)μm,直径9~15μm;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组织2~3列。不通过中脉;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其上、下两侧有纤维群,木化;叶肉组织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9~25μm,有时可见方晶;油室多数,圆形,直径80~120μm,内含黄色油滴。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置试管中,加新制的7% 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加1%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紫红色。 [3]
性味: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