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梵高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梵高故居

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本名 梵高故居

國家 法國

梵高故居:是梵高又譯為凡高,最後生活並去世的地方。 [1]

簡介

梵高故居,是梵高最後生活並去世的地方。梵高故居位於法國奧維爾小城(AUVERS-SUR-OISE),在巴黎近郊30公里的瓦茲河右岸,梵高生命的最後70天就是在這裡度過的。1890年7月的一天,梵高背着畫架走向麥田,在那片他曾經畫過的《麥田裡的烏鴉》的麥田中開槍自殺。但子彈沒有打中心臟,他於是踉踉蹌蹌地走回住所。他的弟弟提奧聞訊立即趕往拉烏客棧,陪伴他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夜,兩天後梵高在拉烏客棧的5號房間與世長辭。照片中右邊的那棟房子邊上的巷子進去就是凡高生命中最後70天居住的地方---拉烏客棧。

構造

梵高住在拉烏客棧的頂層,一個天窗旁的小屋便是梵高的房間。這個只有7平方米的小屋光線昏暗,牆面上是一道道裂痕。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把椅子外,房間裡再沒有別的物品。房間還留有一個很小的窗口,可以看見天主教堂的尖塔、一小段公墓的圍牆。

由於凡梵高正是在這間屋內死去,這間客房從此以後一直未租出去。在凡高房間隔壁,一個梵高的追隨者布置了一間投影室,用梵高在奧維爾創作的畫和他寫給母親以及提奧的信配上音樂做了部電影。這名追隨者平生的最大願望,就是把梵高的名畫都借來在拉烏客棧展出,以此實現梵高生前一個小小的心愿:「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我的畫能在一間咖啡館裡展出。」如今看來,這位追隨者的願望過於奢侈,而梵高本人的願望,又是那樣的簡單。拉烏客棧的一樓就是餐館,現在仍然對外營業,在客棧的二樓,可以購買與凡高有關的紀念品,如書、明信片、畫冊以及一些用凡高名畫構圖的精美藝術品,三樓的閣樓就是當年梵高住的5號房間。此外,梵高與他兄弟提奧的墓也在奧維爾小鎮。

故居景點

早晨從巴黎北站(Gare du Nord)乘坐旅遊直達快線(RER)大約40分鐘的時間,就來到梵高在法國的故居Auver Sur Oise.站台上站着兩三個當地人在派發旅遊指南。每年夏季,是當地的旅遊旺季。每天從巴黎乘火車來的遊客就有上百人。對於這個郊外的小鎮來說,是個不菲的旅遊收入來源。背上行囊,夾雜在熙熙攘攘的同行者中,開始了一天的文化之旅。可以說,Auver Sur Oise小鎮的成名來源於梵高。生命中最後的70天,梵高就寄居在這個小鎮。走出車站,迎面是條大路(rue du general de gaulle),也是小鎮唯一的主幹道。向左拐,順着街道,兩側是幾間小店鋪,一兩間餐館。臨近大路的棚檐下,三三兩兩的圍坐着遊客,喝着飲料,悠閒地聊着家常,給人的感覺是現代化的小鎮樸實而寧靜。

拉烏客棧-梵高故居(AubergeRavoux-Maison de Van Gogh)

拉烏客棧(AubergeRavoux)梵高故居位於奧維爾小鎮中心,奧維爾市政廳正對面。客店處於街角,這裡就是當年梵高在小鎮的寄居地。1890年7月28日,梵高在客棧二樓的一間小客房裡結束了37歲的生命。如今故居的餐館照常營業,門口兩旁的櫥窗里展示着一些舊相片和有關梵高的檔案,資料,相片裡的主人公曾親眼見證梵高當年的寄居生活。相片裡,站在店門口的女子是老闆的女兒。店中的一切都還保留着當年的原樣,為了久遠的回憶,同樣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梵高迷,能有機會親身體驗百年前的景象。菜單上列着小店特有的菜湯,而更多的是各樣pizza的餅。不知道梵高當年的伙食如何,一天3點5法郎的房租應該是筆不小的開銷對於為了畫畫窮困潦倒的梵高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畫家為此不得不每天堅持工作才能維持日常開銷,生活窘迫可想而知。拉烏客棧就是現在的梵高故居,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後來因為梵高在此度過他生命的最後歲月而聞名於世,現在拉烏客棧每天接待很多遊客前來參觀,故居梵高的5號房間也保存完好,拉烏旅館一樓是餐館,每周三到周日中午營業,此外周五和周六晚上也營業,樓上是梵高紀念店,遊客在參觀房間之餘可以逛一逛商品紀念店,在客棧頂層的閣樓就是梵高故居。

凡高·多比尼公園(LejardindeDaubigny)竄過街道,有一個小公園。如今,花園的名字叫做凡高·多比尼的公園(LejardindeDaubigny).從左側進入公園,就看到公園內的花圃中矗立一尊梵高的雕塑。瘦削而筆直的軀幹,刀法採用畫家的筆法,剛勁有力,如刀如錐,一如凡高桀驁不屈,超凡脫俗的個性。帶着草帽,身背畫夾,握着畫筆和調色板,雙目遠眺。無限的風光盡收眼底。畫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激動,凡事凡物存在於畫家的世界裡,展現出別樣的景致。來照張像,和畫家站在一起,留下時光的記憶。(雕塑由Zadkina完成)

奧維爾市鎮廳(Lamairied'auvres)

走出花園,繼續順着大路往前走,就會看到在馬路的對面,一排小餐館的盡頭一個大廣場,一棟標準的法式建築樓,是奧弗爾市政廳。廣場周圍的梧桐樹上掛着三色小彩旗,二樓的旗杆上飄着紅,白,蘭三色棋,哦,剛過國慶。在馬路邊立着一塊牌子,是當年凡高繪製的奧弗爾市鎮廳的複製品,同樣的景觀,百年來不曾有多少變化。 今天是周末,廣場上有集市,水果,菜蔬,魚肉以及法國特製的香腸,奶酪和果醬。當然價格要略高於巴黎市中心市場,畢竟是在郊區小鎮。

奧維爾的階梯(L'escalied'auvre)

繞過客棧,迎面是條小徑,左側是一段矮牆,石頭,泥灰堆砌而成。右側就是拉伍客棧。當年,梵高曾在這條小徑上留下過深深的足跡。小徑的盡頭就是梵高名畫奧弗爾的階梯(L'escalied'auvre)的原景,現在,凡高的原作留在了聖·路易藝術美術館的牆上。而我們的面前就是一條彎彎的水泥階梯從一個小坡上伸展下來,階梯旁矗立着一條細細的鐵欄杆。靠牆的一面鐵牌,豎立着凡高的複製作品。比照畫和原景,畫中的小徑是條泥路,如今澆上了柏油。除此之外,一切都還保留着原樣。從畫作中,每個觀光客是否可以體會到畫家內心的感悟就不得而知了。從右側小門就可以進入拉烏客棧的後院,參觀梵高故居也由此進。再沿着小徑走到盡頭,登上階梯,照張像,自己也成了畫中人。拾階而上,是個大平台,泊着一兩小車,從平台的那一側可以通向山坡上的小路,小鎮的居民住在當年的居所中,擁有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新舊的結合透射出文化的交融。一樣的景致,別樣的情懷。一個原本寧靜的小村莊,因為一些19世紀法國畫壇上的傑出人物,如卡米依·皮薩羅(CamillePISSARRO)。保羅·塞尚(PaulCézanne)等的到訪,因而聲名鵲起,直到凡高的來到。可以說,小鎮在19世紀的法國鄉村繪畫史上留下了濃重的色彩。

奧維爾城堡(LeChateaud'Auvres)

城堡被包裹在一片花園中,花園外是圍牆。走進大門,往裡進,眼前的城堡在烈日的映照下,塗染上一層耀眼的白光。從左走進花園,一片大大的草鋪,奇偉的梧桐樹張開雙臂。來,坐一會。就在大樹蔭地下乘涼。共進午餐。麵包,火腿腸,礦泉水。

梵高生平

VincentVan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梵高几乎沒有受過什么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着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梵高着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係。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係……」.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後,他選擇了自殺。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於想象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讚揚。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儘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梵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

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裡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凡高故居1890年7月的一天,凡高背着畫架走向麥田,在田野中開槍自殺。但子彈沒有打中心臟,他於是踉踉蹌蹌地走回住所。第二天白天,他還與前來看他的弟弟提奧談論他的藝術見解,半夜便離開人世。

凡高生命的最後70天就是在奧維爾度過的。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幽靜小鎮,他創作了70幅作品,其中包括現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的《奧維爾教堂》、《加歇醫生》和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凡高美術館的《群鴉飛過的麥田》。 1890年5月,凡高拿着弟弟提奧的介紹信,來到奧維爾小鎮找加歇醫生——畫家畢沙羅和塞尚的朋友,一位熱衷繪畫的業餘藝術家。醫生給他找了個每天6法郎的避暑旅館,而凡高卻住進了鎮政府對面的拉尤客棧(AUBERGERAYOUX),因為這裡只要3.5法郎一天。在拉尤客棧的頂層,一個天窗旁的小屋便是凡高的房間。這個只有7平方米的小屋光線昏暗,牆面上是一道道裂痕。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把椅子外,房間裡再沒有別的物品。房間還留有一個很小的窗口,可以看見天主教堂的尖塔、一小段公墓的圍牆。而由於凡高正是在這間屋內死去,這間客房便一直未能租出去。

在凡高房間隔壁,一個凡高的追隨者布置了一間投影室,用凡高在奧維爾創作的畫和他寫給母親以及提奧的信配上音樂做了部電影。這名追隨者平生的最大願望,就是把凡高的名畫都借來在拉尤客棧展出,以此實現凡高生前一個小小的心愿:「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我的畫能在一間咖啡館裡展出。」如今看來,這位追隨者的願望過於奢侈,而凡高本人的願望,又是那樣的卑微。

參考來源

  1. 梵高故居, 途牛,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