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梵音(郑愁予诗歌)

《梵音》是诗人郑愁予写得一首现代诗歌。

目录

作品原文

云游了三千岁月

终将云履脱在最西的峰上

而门掩着 兽环有指音错落

是谁归来 在前阶

是谁沿着每颗星托钵归来

乃闻一腔苍古的男声

在引罄的丁零中响起


反正已还山门 且迟些个进去

且念一些渡 一些饮 一些啄

且返身再观照

那六乘以七的世界

(啊 钟鼓 四十二字妙陀罗)

首日的晚课在拈香中开始

随木鱼游出舌底的莲花

我的灵魂

不即不离

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笔名“愁予”,台湾现代诗诗人。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1]

曾任教于美国艾奥瓦大学及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香港大学等。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2]

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

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3]

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中国时报》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

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雨说》等13首,及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2部。[4]

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