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花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花妆(中国古代妇女的装饰)又称落梅妆,乃古妇女之妆饰;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这种妆容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1]

  • 中文名:梅花妆
  • 外文名:Plum makeup
  • 别名:落梅妆
  • 类型:古妇女之妆饰
  • 时期:南北朝
  • 形状:梅花形

由来

寿阳公主额上印下梅花

相传,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其式,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2]

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日妆。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相关延伸:

五代前蜀时期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

南宋汪藻舟行汴中,无意中看见了水中画舫上的美人额妆,于是作《醉花魄》,在词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咏道:“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

《木兰诗》中木兰恢复女儿身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

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贴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比金片更轻薄精致。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上官婉儿眉间被刺红梅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曹丽芳介绍,他们的记载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了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

第一说: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

第二说:因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儿一为纪念李贤,二是因为无欲无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妆照镜。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第三说:有一次,武则天粉碎了一起宫廷政变,不料在策划政变的人员名单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儿!武则天大怒,令将婉儿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真是气死我了!

”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

”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到御花园摆宴,临起驾都被婉儿劝回宫的事情,便点头说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中,已经危机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参与谋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护您呀?

”武则天似有所悟,点头称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是要执行的。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点额,仅刺了红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间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一个个显得更加楚楚动人。[3]

诗词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4]

图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