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梅林村属于二十二都,南阳坊、常安里。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梅林隶属吾峰乡,陇内保,新中国成立后,梅林先后隶属八区,十一区,霞陵区,蓬壶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梅林隶属城关人民公社,属吾顶大队。1961年全县重新划为二十二公社,梅林独立为大队编制,隶属吾峰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政社分开,改梅林大队为梅林村。[1]
中文名: 梅林村
区域面积: 15平方公里
户 数: 620户
人 口: 2500人
村名来由
梅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朝
宣德年间,黄氏始祖进成公就从呈祥迁入聚居此地,因此地有杨梅、梅苑、酸梅整片成林,取名为梅林。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三年改为实行保甲制度,梅林属于二十二都,南阳坊、常安里。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梅林隶属吾峰乡,陇内保,新中国成立后,梅林先后隶属八区,十一区,霞陵区,蓬壶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梅林隶属城关人民公社,属吾顶大队。1961年全县重新划为二十二公社,梅林独立为大队编制,隶属吾峰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政社分开,改梅林大队为梅林村。
地理位置
梅林村与县道社汤公路11公里+500米路段相连,与乡道高梅公路连通。本村与90年代后全部连通各个自然村水泥路。东邻吾西村,西蓬壶汤城,南吾顶村,北苏坑镇。1982年前大队部设在梅林堂,1981年新建大队部办公楼,于1982年冬迁入新大队部。
土地面积
全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冷水亭、后吴、苏田、水堀垵、对山墘、蕉林兜、上治、下治8个自然村。
人口状况
共有13个村民小组。全村620户,2500人,其中外出经商劳务300人。
物产经济
梅林村现有耕地面积900多亩,数年来开垦荒山,耕作水稻,种植柑桔、枇杷、茶叶等经济作物,不断增加收入。梅林村海拔500公尺,平均温度18.5摄氏度。
主要景点
辖区内有华地宫、炉美宫、梅林堂峰纪念地。华地宫:约公元1910年,从蕉林兜下池宫迁徏到下治始建华地宫,文革期间被毁,1985年重建未装修。建在下治自然村北角水圳池山下,下治地名原称华地乡,遂称华地宫。华地宫主要供奉三代祖师,王史大使等众多神佛。因三代祖师公佛显赫,有求必应。为境内外善男信女排忧解难,化凶为吉,祈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闻名远播,吸引信士前来礼拜。炉美宫:巍然耸立的福聚山麓,奔流不息的炉美宫溪畔,有一座小宫殿式建筑物,名叫炉美宫。宫内左殿供奉着通义尊王,中殿供奉着保生大帝;右殿供奉着张公圣君,雷霆元帅以及林公圣侯之尊诸佛。历年农历三月初六氏境主公生日,从初一到初六,黄、梁、陈、何、吕五姓轮流为境主公上寿。当值的家家宰牛羊,户户蒸糕粿搭台排演影戏,放烟花爆竹,夜以继日,煞是热闹。由于炉美宫香火长年不衰,施主络绎不绝,还有许多高规格的佛事礼仪活动,梅林村也因此声名远播。今日的炉美宫,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将永远成为人们向往的朝拜圣地。梅林堂:黄氏祖厝-梅林堂。坐落于桃源龙鲤境内的福聚山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朝宣德年间,梅林黄氏始祖进成公就从呈祥迁居此地开基繁衍。因此地梅花,杨梅树枞整片成林,取名为梅林。梅林堂是黄氏先祖(十三世祖)恰斋公重新修建,作为供奉先祖,族人议事的重要场所。初建的祠堂背靠福聚山,坐丑向未兼艮坤。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秋,改为坐癸向丁兼丑未重建。梅林堂重建至今已历半世纪有余。随着历史沿革和岁月沧桑,梅林堂可谓千疮百孔,破损不堪,于2001年7月旅居台北市的族亲捐资,多方集资重修建梅林祠堂。
视频
4月5日梅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