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壮歌悠扬(文香婵)
![]() |
《梦桂林壮歌悠扬》是中国当代作家文香婵写的散文。
目录
[隐藏]作品欣赏
桂林壮歌悠扬
桂山如画,桂山如诗,桂山如酒,桂山如歌。在桂西南的莽莽群山中,星星点点散布着一个个风景秀丽的山寨屯落,那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酷爱歌唱的古老民族——壮族。“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哎嗨,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哎嗨,湾又多。”据说当年的山歌仙子刘三姐就居住在那苍山歌海里。在那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不管是岚雾迷漫的晨曦中,还是星光闪烁的静夜里,经常可以听到山歌的袅袅回荡。而那空灵山谷中飘扬出来的歌声却有着特别不一样的清越和悠长。
我曾几度去过那个仙境一般的壮歌之乡,并有幸观赏了有着蓝孔雀一般身姿、金夜莺一样歌喉的“山歌公主”的演唱,因而对在山歌滋养中成长起来的那个“公主”有了较为深入了解的机会。那里经常与山歌为伴的多为屯子里的年轻人。多年以来,他们把情感融进了生活,把生活唱进了山歌,把山歌唱到了晨曦翠微的白云边,唱进了落霞悠悠的涟漪里,唱到了木寨竹林的清风明月中,唱进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心房里。
“我思念着你,你思念着我。心灵就像彩云和明月。
我思念着你,你思念着我。爱情就是泉水的心河。
在这宁静的夜晚,
你可听到我的歌唱?
在这神秘的夜晚,
你可听到我的诉说?
我思念着你,你思念着我。袅袅歌声荡起爱的情波。
我思念着你,你思念着我。丝丝心语拨动情的漩涡。
在这美丽的夜晚,
你可听到我的歌唱?
在这甜蜜的夜晚,
你可听到我的诉说?”
歌声悠悠。唱歌的人无愧于桂山里钟情的精灵,无愧于明月下吹奏木叶琴的仙雀,无愧于当今这个美好时代真正的歌者。在那歌声飘荡的地方,青山掩映、绿水环绕,人们千百年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村民们摘完芒果、砍完甘蔗后无事可做。晚饭后,山里变得越发冷清寂静。于是,唱山歌就成了他们调节枯燥生活的“舌尖文化”。每年的三月三,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屯里少有的开阔地带,参加一年一度的“歌圩”。歌圩一连几天时间,是集农贸、娱乐、交流、恋爱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民间集会,与中原农村的“庙会”颇有几分相似,已有千年的历史了。歌圩是人们物质文化和思想情感集中交流的载体和佳期,也是山歌的海洋。人们一开口便是山歌,即便是寒暄问候、迎来送往、相互攀谈、聚首聊天,也带有山歌的味道,山歌成了具有音韵旋律的别样语言。山歌除了代言的功能之外,还被人们作为择偶的工具。屯子里的青年男女相恋之初,会分别选择一个幽静的山头,互相吹奏木叶琴寻找心灵感觉。彼此之间如果情趣相投就开始对唱山歌,表达心仪对方的爱慕之情,将山歌作为进一步联络情感的月下红线。在众多的屯落之中,有一个叫“月圩寨”的小村,山若黛螺,水如飘练,木廊竹楼,石径绿荫,可谓是人间仙境。(舞台上的叶琳)山茶花一样娇艳的叶琳就出生在这个小村里。她聪颖慧敏,打幼年起学习成绩就一直很优秀,但是因为家庭贫困,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高中毕业后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进入村办小学担任了一名教师。她天资过人,勤奋好学,一出生就在花团锦簇般的歌海里游弋,常常听母亲唱山歌,听姐姐唱山歌,听屯子里的乡亲们唱山歌,耳濡目染,自然成就了她遐迩闻名的唱山歌的佼佼者。她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被人们昵称为“山歌公主”。世间万物听着她的歌声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闲荡的白云有了生气,郁闷的芭蕉萌生了活泼。
清风与之倾情,吻遍山山水水;明月为之重义,携手岁岁年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山寨里的年轻人大都走出乡村,到远方打工去了,唱山歌的传统逐渐式微,吹奏木叶琴的技术更是几近绝迹。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发扬光大民间传统艺术,将山歌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叶琳不仅在学校里教孩子们唱山歌,还在屯子里组织了“山歌演唱队”,吸纳了数十人参加。因陋就简,叶琳在自家屋后山脚下选择了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略加整理,权且作为演出舞台。竹竿、草帽、背篓、箩筐等,劳动生活用具都可以作为演出的道具。每当日落霞飞、月柔星灿之时,“舞台”上就会亮起一盏雪亮的灯。“舞台”两端各有一个简陋的音箱。伴随着姑娘们窈窕轻盈的翩翩舞步,音箱里缕缕飞扬出清悠的歌声来。而此时此刻,沉寂的大山里也就渐渐流淌出了欢声笑语,蓬勃了异样的生气。
热情的客人从远方来,
带来了山外芬芳的云彩。
青山连着我们的心,
兄弟姐妹情深似大海。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这里的青山有你更精彩。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这里的绿水因你更可爱。
“舞台”四周掩映着翠绿的芭蕉树和茂盛的小叶榕,赏心悦目、自然清新。叶琳身着壮锦制成的民族盛装,与一群蝴蝶一样美丽的壮族姑娘共同演唱那首《迎宾歌》,时而玉音婉转、明快清扬,时而缠绵悱恻、如诉如慕。优美的歌声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人们蜂拥而至,有的是来欣赏的,有的是来献艺的,有的是来取经学习的,也有的是专门为一睹“山歌公主”的芳容而来的。那年中秋之夜的一场演出,几十个节目串联起来,一直绵延到次日凌晨。通俗而时尚的节目,认真而精彩的演出,让观众大饱眼福、乐不思归。就连那些曾经对“山歌演唱队”说风凉话的人也忍不住跷起了大拇指。“山歌演唱队”由此而名声大噪,灰喜鹊涅槃成了金[凤凰]],下里巴人蝶化而为阳春白雪。
叶琳她们从村里唱到乡里,从县城唱到首府,最后一直唱到北京的豪华大舞台。(“山歌演唱队”在演出)叶琳“山歌演唱队”的美誉传播到哪里,哪里就会荡漾出诗与画般的优美山歌旋律,哪里就会鸣奏美酒一样清妙甘醇的木叶琴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桂山桂水的葱茏苍翠之间,相继诞生了数百个山歌演唱团体,参演者可逾万人之多。不久,叶琳被一位国家级的声乐老师收为门徒。经过高等学府的深造和大山里风花月露的滋润,叶琳越发显得风韵绰约、举止脱俗,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就是刘三姐下凡。当我再一次见到叶琳时,她已经从“山歌公主”成长为“山歌皇后”,每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山歌文化,率领“山歌演唱队”巡回演出,而且还要跋涉在山林村舍之间,深入调研,收集整理山歌的古老曲目,改编、创作、开发新曲目,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那天籁般清越悠扬的壮歌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由衷地祝愿她美梦成真![1]
作者简介
文香婵,酷爱诗歌文学创作。长期从事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