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麻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栽麻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地处榕江县东部边陲鸡冠岭东南麓、九十九垴东北麓的从江县四寨河上游,东邻黎平县九潮镇,东南连从江县往洞镇,南接从江县停洞镇,西南连古州镇,西与忠诚镇接壤,西北与寨蒿镇毗邻,北与东北和黎平县九潮镇相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政府27千米。总面积164.9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栽麻镇户籍人口19460人。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厅后,划入东路苗寨。1984年,恢复栽麻、加利2乡。1992年,加利乡并入栽麻乡。2016年1月14日,撤销栽麻乡,设置栽麻镇。截至2020年6月,栽麻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栽麻一村。
2011年,栽麻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截至2019年末,栽麻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厅后,划入东路苗寨。
民国六年(1917年),划归东区,直属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分置宰麻、高洞、利洞3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置宰麻联保办公处。
民国三十二年年(1943年),置宰麻乡,属朗洞区署隶榕江县。
1950年,沿置宰麻乡,属二区。
1951年,废保甲制建行政村,隶属不变。
1953年,宰麻乡更名裁麻乡,乡境析出宰荡、苗兰、岭厕、八国、归柳、高包、丰登共7行政村置加利乡。
1954年,又析出高洞、大利洞、小利洞共3村置高利乡,全境置栽麻、加利和高利3乡,属忠诚区。
1956年,高利、加利2乡并入裁麻乡。
1958年置卫星公社。
1959年,分置栽麻、加利2管理区,属古州公社。
1961年,改置栽麻公社管理委员会,领原栽麻、加利2管理区,辖11生产大队。
1984年,恢复栽麻、加利2乡。
1992年,加利乡并入栽麻乡。
2016年1月14日,撤销栽麻乡,设置栽麻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1]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二年年(1943年),辖7保、78甲。
1992年,辖12行政村、73村民小组。
2004年4月,撤销12行政村,组建11中心行政村。
2008年,撤中心行政村,建办事处。
2010年,撤办事处,恢复12行政村。
2011年末,辖栽麻一、栽麻二、高洞、大利、苗兰、小利、八匡、丰登寨、宰荡、归柳、高邑、领所12个行政村,下设73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栽麻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栽麻一村。
地形地貌
气候
栽麻镇多年平均气温18.8℃,极端最低气温0℃;7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6℃(2011年7月20日)。最低月均气温0.3℃(2011年1~2月)。最大日较差12℃。生长期年平均190天。无霜期年平均322天,最长达351天,最短为326天。0℃以上持续期335天(一般为2月1日至12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52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3天,最多达180天(1996年),最少为81天(2010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71毫米(199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7月,8月最多。
水文
栽麻镇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西江干流,流域面积211平方千米,占16%;年均流量6.8方米/秒。主要河道有高硐、大利、小利、八匡溪,总长33千米;径流总量1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栽麻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冻等。洪涝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4~6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6年7月16日。
自然资源
栽麻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高岭土、硅、水晶等。
2011年,栽麻镇有耕地面积923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6100亩,林地面积17.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栽麻镇辖区总人口1.92万人。另有流动人口552人。总人口中,男性1.05万人,占54.7%;女性8688人,占45.3%。总人口中,以侗族为主,达1.71万人,占89.1%;另有苗、汉、水、瑶、布依、彝、土家、壮、回、藏、畲、蒙古、黎13个民族。2011年,栽麻镇人口出生率8.11‰,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3.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4人。
截至2019年末,栽麻镇户籍人口1946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栽麻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2011年,栽麻镇财政总收入2543万元,比上年增长9.8%。
截至2019年末,栽麻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农业
栽麻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7.1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46万元,2011年达到4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
栽麻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060吨,其中水稻4041吨,小麦5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烟叶、药材、蔬菜。2011年,烟叶产量16.1吨,药材产量57.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280吨其中油菜籽260.7吨;蔬菜种植面积1200亩,产量360吨。
栽麻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511头,年末存栏2661头;羊饲养量859只,年末存栏646只;牛饲养量2888头,年末存栏2182头;家禽饲养量1.75万羽,上市家禽2000羽。2011年,主产肉类918吨,其中猪肉287吨,牛肉612吨,羊肉17吨;禽蛋2吨。
截至2011年末,栽麻镇累计造林18.2万亩,其中经济林3718亩,竹林0.8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9万株,林木覆盖率73.6%,活立木蓄积量17.7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7400亩,产量24.6吨。
2011年,栽麻镇稻田养鱼面积8505亩,产量128吨;鱼塘养殖面积50亩,产量24吨。
金融
2011年,栽麻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是1978年的27倍,实现税收14万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9万元,比上年增长9.5%。
电信业
2011年,栽麻镇电信业务收入7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栽麻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327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10所,在校生2018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921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人学率97.2%,小升初升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
2011年,栽麻镇教育经费达121.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2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1.2%、1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5%。
文化事业
2011年10月开通栽麻镇有线电视,有76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2户,电视综合覆盖率37.1%。现有广播喇叭36只,入户率78.3%。
2011年末,栽麻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藏书500册。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宰荡、大利村侗族大歌表演队。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栽麻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1个;病床42张,固定资产总值21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00人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
2011年,栽麻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2.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8.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万人,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栽麻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46人,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人次,共支出2.1万元,比上年增长68.5%。
2011年,栽麻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92户,人数2808人,支出174.7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8人,支出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8人,支出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农村医疗救助1.4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次,共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农村临时救济78人次,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4%。
2011年,栽麻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45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43亩,倒塌房屋15间,直接经济损失8.1万元,救灾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2011年,栽麻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4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4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93人,比上年增长8.2%。社会福利费2.7万元,比上年增长6.4%。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7人,比上年末增加18人。参加生育保险46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全年共有46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25人次。[2]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栽麻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容量2500门,固定电话用户710户,移动电话用户620户,宽带接入用户38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栽麻镇因此地的上寨宰南200户,下寨宰应200户,此地为中寨500户,侗语称为懈麻,大寨子之意,汉语谐音为栽麻,由此而得名。
民间艺术
栽麻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侗族大歌,主要举办文化旅游接待表演。
非物质文化
2009年9月,栽麻镇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交通运输
栽麻镇境内有308省道通往黎平。
风景名胜
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位于栽麻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5千米,距县城26.5千米,距榕锦公路线(308省道)4.5千米,有柏油路相通。寨子依山傍水,两条小溪穿寨而过,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寨内有侗族地区独一无二的侗族古民居--侗族四合院,有建于清朝年间的雕刻石板路,寨内五座古朴风雨桥横跨小溪之上,在侗族地区实属罕见,寨内步道全是石板路或鹅卵石铺就的道路,有128株楠木、红豆杉、枫树等古树。寨内建有古萨玛台一大利侗族鼓楼,被世人誉为"藏在深山里的东方明珠"。
宰荡侗寨
宰荡侗寨地处九万大山山脉,海拨高度均在718米,属高原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78天,是避暑、度假、休闲的地方。位于榕江县城东部25千米,距镇政府8千米。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寨(即宰荡、加稍)、325户、1430人、总面积7平方千米。
2014年建设"和谐乡村"、"文明村寨"成效显著,宰荡侗寨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侗族大歌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