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鲁什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鲁什科
出生 1908年09月02日
逝世 1989年
国籍 苏联
母校 列宁格勒大学
职业 科研工作者
研究领域 火箭

格鲁什科
著名火箭专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奠基人、苏联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 1908年9月2日,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
  • 1924年,16的格鲁什科在《敖德萨消息报》上发表《从地球征服月球》等文章,提出如何利用喷气技术征服月球的大胆构想。
  • 1925年--1929年,列宁格勒大学数理系学习。
  • 1928年,格鲁什科写了《利用太阳能做动力源的电热火箭发动机推进的航天器》的毕业论文,第二年又提出了这种航天器的设计方案。
  • 1929年,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被推荐进入列宁格勒气动力实验室工作。
  • 1929年,格鲁什科倡议成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同时他关于电热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 1932年,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试验了世界上最早的实验型电热火箭发动机。
  • 1931年,倡议成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
  • 1932年,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小组发展成喷气发动机设计部,并创建了实验火箭工厂,由科罗廖夫担任厂长,下设四个小组:第一组由灿德尔领导,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和飞行火箭的研制;第二组由吉洪拉沃夫领导;第三组由波别多诺斯采夫领导;第四组由科罗廖夫领导。
  • 1938年,苏联的肃反扩大化殃及喷气推进研究所,格鲁什科也未能幸免,被送到莫斯科的一个特种工厂。
  • 1941年,格鲁什科被解除监督,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局的总设计师。
  • 1942年,他同请求调进设计局的科罗廖夫一起,精诚合作,相互支持,开展大推力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 1945年,担任瓦连京设计局总设计师领导导弹和人造卫星用的液体发动机设计研制。为1957年后发射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提供了合格的发动机,对苏联征服太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 1947年10月10日,格鲁什科主持仿制的RD-100发动机装在P一1火箭上首次试飞成功。
  • 1949年9月25日,把改进后的RD-101发动机装在P-2火箭上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试验。到1953年,P-5中程火箭用的RD-103发动机研制完成。
  • 1957年8月21日,将研究成果,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大推力发动机装在P-7洲际火箭上和同年10月4日装在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上发射飞行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地送入地球轨道。

科研成果

  • 苏联最早的实验型火箭发动机(代号为OPM)成功地进行了试车,OPM-1和OPM-2发动机使用烃与四氧化二氮混合液体推进剂,推力达到196牛。
  • 1933年又成功试验了使用硝酸、煤油推进剂的OPM-23至OPM52发动机,其中OPM-50和OPM-52的推力分别达到1471牛和2942牛,能把火箭垂直发射到2-4千米的空中。此外还成功设计了向OPM-52发动机输送推进剂的带离心泵的涡轮泵装置。
  • 在1934年至1938年间,OPM系列发动机获得进一步发展。其中一项主要成就是他设计试验了苏联最早的燃气发生器和OPM-65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采用硝酸和煤油推进剂、钢制燃烧室、扩散形喷管,利用氧化剂进行再生冷却,可以多次启动,在试车台上做过65次地面试验。经过改进,这种发动机于1939年和1940年装在火箭上做了飞行试验。
  • 1947年10月10日,格鲁什科主持仿制的RD-100发动机装在P一1火箭上首次试飞成功。1949年9月25日又把改进后的RD-101发动机装在P-2火箭上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试验。到1953年,P-5中程火箭用的RD-103发动机研制完成。
  • 1953年,苏联开始研制P-7洲际火箭,最大的难题就是要攻破大推力和高可靠的液体发动机。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一起研究,确定P-7火箭采用捆绑式火箭和发动机多管并联的方案,格鲁什科全力投入到P-7火箭助推级用四台RD-107发动机和芯级用一台RD-108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中。他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克服了发动机燃烧不稳定,耐高温材料与结构、燃烧室波纹板高温钎焊等一系列难题,终于研究出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大推力发动机,先后于1957年8月21日装在P-7洲际火箭上和同年10月4日装在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上发射飞行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地送入地球轨道。格鲁什科主持研制的两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苏联火箭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创造了永载航天史册的重大功绩。
  • 在格鲁什科的领导下,除了继续发展这类使用液氧、煤油低温推进剂的发动机外,为了满足军方对导弹武器的使用性能要求,又设计研制了各种使用可储存推进剂的发动机,如采用硝酸和煤油、硝酸和偏二甲胼推进剂的RD-214、RD-216、RD-219、RD-119等型号的发动机,它们大都具有燃烧室压力大、比冲高、性能好的优点。特别是经过5年的努力,他设计研制的RD-253高压补燃发动机在技术上达到了更高水平,用于世界上最大的P-36S-9)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质子”号运载火箭都获得了成功。格鲁什科在完善发动机结构的各种技术方面进行了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后世纪念

  • 2008年3月17日,为纪念格鲁什科诞辰100周年,俄罗斯发行了一套1枚纪念邮票(图10)、1枚首日封(图11)和1枚莫斯科邮戳(图12),当年9月2日,莫斯科、拜科努尔发射场、喀山分别发行了纪念邮戳(图13-图15)。
  • 2003年4月11日,乌克兰发行一套4枚“火箭设计师”邮票,其中1枚就是格鲁什科(图16);2007年10月4日,乌克兰邮政为纪念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50周年,发行了1枚纪念小型张(图17),图案上有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的头像。

图10

图10.jpg

图11

图11.jpg

图12

图12.jpg

图13

图13.jpg

图14

图14.jpg

图15

图15.jpg

图16

图16.jpg

图17

图17.jpg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