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格林威治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林威治村,是美国纽约市西区的一个地名,住在这里的多半是作家、艺术家等。格林威治村代表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美国的反文化[1]。格林威治村是在1910年前后在美国形成的,那里聚集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工作者、理想主义者甚至工联分子,他们大都行为乖张、和世俗格格不入。在战后,成为了美国现代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文名:格林威治村

外文名:Greenwich Village

别 名:格林威治村

所属地区:美国纽约

地理位置:美国纽约市西区

形 成:1910年

特征

·古雅的历史纪念性建筑区

·放荡不羁的波西米亚区

·少数民族地段

风景

格林威治村也叫西村,它的闹区主要在6大道,7大道,hudson街,和W.4街,Bleeker 街那旮。夜晚很多人,充满多元文化。

格林威治村的标准风景从窄小的街道,到人群不断的华盛顿广场;从亲密情调的咖啡屋、酒吧,到卖古怪物品的小店,从小型书店,到价钱便宜的小餐馆.从摇破乐吧,到爵士俱乐部。然而,基本上,垮掉派们进出过往的60年代,已是格林威治西村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最后一波。

80年代.村中房价飞涨,是里根时代的反映之一.也使年轻人和先锋文化移往东村。60年代的摇滚乐名剧《毛发》是在西村首演后被搬往上城百老汇剧场.90年代,又一出下城的音乐剧被搬往上城,不过这回是来自东村。《房租》(Rent)一剧将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人》改编成反映90年代东村新波西米亚文化的格滚剧.一群以跳舞、唱歌、写作为业的年轻人挣扎生存的故事。原剧《冰凉的小手》女主角咪咪是正在艰苦奋斗的黑人舞蹈演员,普契尼时代的肺病成了如今的艾滋。真正悲剧的是,此剧31岁的作曲兼编导拉森却于此剧首演之时心脏病发作去世。有人感叹,今日的西村与昨日相比,大有迪斯尼化了的味道,到处是对另类和不知无力尝试又充满好奇的中产阶级游客。不论怎样,西村仍然引人入胜。

音乐场景--爵士和摇滚--仍是格林威治西村不可或缺的因素。每晚,CBGB,Teh Continental,the Paramid Club挤满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声和年轻的人群,而Sweet Bazil,The Blue Note,The Village Vanguard则是长盛不衰,已成经典的爵士俱乐部,闹的有,静的也有。这里的旧书店、旧唱片店、旧衣饰店仍让人享受小而亲切的旧日风格,是村中的另一著名特色。更有Angelica,Film Forum,Cinema Village等小影院专放艺术电影、外国电影、老电影回顾,是除了校园影院之外,在美国能看到非好莱坞电影最集中的地方。

格林威治村是巴黎左岸的美国翻版,所以咖啡屋自然也是它不可缺少的传统所在。在格林威治村,有各式各样的咖啡、茶、饮料,也有简单的饭菜和各式蛋糕,供那些想长坐--或聊天,或读书看报--的顾客享用。像酒吧一样,它们得有自己的风格、气氛和魅力,否则就不可能长存。看看它们的名字,就会知道它们与文化生活的关系:除了上面提到的费加罗之外,还有什么但丁咖啡,因为它们开头都是19世纪意大利人经营.所以很多是意大利情调的名字和风味。

历史

格林威治村,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自上个世纪末起艺术家、激进分子、反叛者称为家的地方。背弃了小城镇和邦区的宁静传统生活方式,寻求一种他们称之为自由的生活。仿效巴黎左岸拉丁区,这里是美国各种激进思想和文艺潮流的发生地。亨利·詹姆斯.艾伦·波.尤金·奥尼尔……都在这里写下他们的名著;摇滚民歌手鲍伯迪伦在这里唱出60年代的反叛之声:“像一块滚石”;先后演《教父》的影坛实力派明星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帕西诺也都是在这里的小剧场卧薪尝田,初试啼声。在社会思想上,格林威治村也无时不反映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从上个世纪的妇女争取选举权,到本世纪60年代的反战,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同性恋争取权益运动,格林威治村都是波涛汹涌。

格林威治村位于纽约华盛顿广场西边,原是城里人逃避黄热病的临时住所,这一块地区道路错综复杂,迥异于棋盘式的规划,自从1831年华盛顿广场建立后,开始出现转机,许多艺术工作者陆续进驻于此,从艾伦坡马克·吐温惠特曼鲍伯迪伦等,这里的高租金只有混得开的艺术家才住得起。

视频

驾车游 041 - 纽约格林威治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