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日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日力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出生 1952年11月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格日力中共党员,1952年11月生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蒙古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2];美国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人物简介

格日力,青海籍,蒙古族,中共党员,博士,高原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在日本国信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现任青海省科协副主席,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担任青海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国际高原医学会主席;教育部医学与生物学部委员。

格日力同志从事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研究30余年,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基金委、教育部、人事部等多项。2000年获得"国际环境医学优秀论文奖";2004年被国际高原医学会"国际高原医学研究特殊贡献奖";2006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6年获"全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7年光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7年"慢性高原病诊断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青藏铁路工程"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获教育部"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高原训练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获青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11年获"优秀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奖励;2012年"藏族高原低氧适应遗传学机制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藏羚羊高原适应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藏羚羊基因组测序及对极端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6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奖",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现任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低氧生理学术讨论会顾问及中国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备战2008年奥运会高原体育训练特聘专家,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科协副主席。

工作业绩

格日力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学术论文共80篇,出版专著两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2006年获得"全国专业技术杰出人才"称号[3],2007年光荣地当选了中共十七大代表。博士后,现任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呼吸内科学、高原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1952年,格日力出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的一个偏远山沟。从放羊娃到医学博士,从青藏高原到日本、美国,格日力的求学之路曲折艰辛。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格日力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青海,从事高原医学研究。

当年回国时,财力困难的青海省为他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条件,格日力下决心要干三件事:第一,建立博士点;第二,建立高原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召开一次国际高原医学大会。"省里召开相关协调会,专门出具一份文件,对我们以后高原医学的研究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格日力说。

回到青海的格日力在高原医学研究道路上大步向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在格日力的主持下,2003年,中国第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建成;2004年,国际高原医学大会首次成功在中国举办;2006年,格日力领衔的高原医学专业为青海高校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实现了青海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

1975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从事低氧生理与高原医学研究工作。

格日力
获奖者格日力

期间,承担了省科技厅及卫生厅立项的有关高原医学及呼吸病的研究课题,曾多次带领课题组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进行现场研究,并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论文奖。他热爱祖国,作风正派,科研严谨,吃苦耐劳,1988年获"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0年荣获"青海省优秀党员"称号。1993年至1999年到日本国信州大学医学部学习,期间参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课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发病机制及急性高山病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了"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手术"等多项子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专业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由于成绩突出,提前一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9年5月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环境与运动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低氧运动生理"、"低氧与肥胖"等课题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际高山医学界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于2001年6月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由于在高原医学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曾分别获日本医学会和美国环境医学会科研经费资助。在长期科研生涯中,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论文共67篇。目前,他是国际高原医学会理事、国际慢性高山病专家委员成员、国际低氧生理学术讨论会顾问、美国运动医学会会员及中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理事。

2001年7月,基于对党的忠诚、对故乡的感情、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兴趣,格日力同志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中国,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青海。回青海省党政领导赵乐际、宋秀岩、白玛、马培华,邓本太等领导同志前往医学院亲切看望了格日力博士,苏荣书记对他的回青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回国一年多以来,格日力同志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完全放弃了节假日和午间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在他的倡议下,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医学院成立。当时经费短缺、人员缺少、实验条件比较简陋,但他充分利用医学院现有资源,呕心沥血,勤奋工作,计划在五年内将实验室建成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研究中心建成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教育和医疗基地。

高原医学是一门环境医学,海拔最高、自然条件严酷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医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其中的艰辛却也为常人难以承受。

为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与科研资料,2006年5月,格日力带领学生组成科考队,紧随登山队员攀登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玉珠峰。玉珠峰天气变化无常,冰雪峭壁,环境十分危险,为了采集不同海拔高度的血样、取得第一手的珍贵数据,54岁的格日力顽强支撑着自己随登山队员一直爬到了海拔5800米的数据采集点。每到达不同海拔的实验营地,他都不顾自己超乎寻常的血压和强烈的高山反应,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间伸出胳膊,让学生先采集自己的血样。

格日力教授事必躬亲的治学态度深为学生钦佩。一次,年过50的格日力去海拔43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捕高原鼠兔。为了活捉鼠兔,他和同伴在强烈的紫外线暴晒下长时间凝视着鼠兔洞口。捕获30只活鼠兔花去了格日力和同伴一周的时间,并付出了大面积皮肤暴裂、灼伤的代价。回到实验室后,格日力又肩负起了饲养员和清洁工的职责。然而最终,这项课题被国际高原医学界公认为是高原动物学研究领域的首次重大突破,其成果发表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生理学杂志上。

获得荣誉

曾荣获"国际高原医学研究特殊贡献奖"[4]、"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青海省优秀技术人才"、"青海省优秀教师"等称号[6]

2017年5月25日,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7]

人物评价

"让中国高原医学走向国际前沿,我责无旁贷。"作为国际高原医学会唯一一位华人常务理事,格日力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份重任,使青海的高原医学研究事业高标准起步、高水平运作,科研应用水平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

视频

【医视频】医周播报-格日力教授获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 2016年11月21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