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柴湾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柴湾邨
图片来自xuite

柴湾邨香港东区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柴湾新厦街300号,毗邻东区走廊港铁柴湾站。以前的柴湾邨共有27座徙置大厦,经拆卸重建后,大部份楼宇分拆为环翠邨悦翠苑茵翠苑乐轩台以及蝶翠苑,现时的柴湾邨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负责设计,由西松建设负责承建,并建有湾映楼与湾畔楼两座T字型非标准设计出租楼宇,此两幢楼宇同时亦是港岛区首个采用非标准型设计的公屋项目。

历史说明

前代柴湾邨于1957年至1966年间陆续落成,位于香港东区柴湾港铁柴湾站现址附近一带,1973年前称为柴湾徙置区,第1至12座为旧长型大厦第三型徙置大厦),第13至15座为旧长型大厦第四型徙置大厦),第17、18、20、22座为旧长型大厦第一型徙置大厦),第16、19、21、23至27座为旧长型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当中,旧长型大厦第一型徙置大厦)和旧长型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曾经以英文字母命名。

拆卸及重建

柴湾邨的重建工程历时47年,是香港公共建设工程中最长的一项工程,而拆卸工程于1975年开始,直到2022年8月原第13座现正重建为绿表置居计划屋苑蝶翠苑交付为止,拆卸重建后,旧长型大厦第一型徙置大厦)和旧长型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的部份已成为环翠邨(包括改建后的21座和22座,即环翠邨以前的安翠楼及宁翠楼);而第1至8座重建为乐轩台;9至12座及13座的其中一半位置重建后成为中华传道会刘永生中学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

前13座另一半土地现正兴建绿表置居计划屋苑蝶翠苑(于2019年3月列入绿表置居计划,同年10月签立地契,并与青衣青富苑一并于同年12月接受申请,但命名则于同年11月才公布[1]。于2020年6月29日起拣楼,并预计于2022年8月31日完工。蝶翠苑亦是柴湾邨原址上重建的最后一座楼宇,亦象征旧柴湾邨历时47年的重建工程正式圆满结束。)

而旧柴湾邨第14及15座的位置则重建成湾畔楼及湾映楼,此2幢大楼已于2010年4月14日落成,并于同年6月陆续交付使用,并重用“柴湾邨”一名作为屋邨名称,故此在2001-2010年这段期间柴湾邨曾经消失过。唯“柴湾”已不再只是柴湾邨的代名词,而指柴湾整个地区或港铁柴湾站

自选单位计划

在1996年,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选定柴湾邨第二期重建(9-12座)作为首个推行试验性质的“自选单位计划”(Self Selection Scheme) 的重建计划。

当时经认可的9-12座居民及新分户家庭,在拣楼前可透过此计划收到备供拣选单位目录、以及附有模型照片、地图、总平面图、楼宇样本平面图及单位平面图的兴东邨二期楼书,以作拣选单位前的参考之用,并在指定日期在设于房屋署柴湾邨办事处内的拣楼中心,分批拣选属意的同区安置资源(筲箕湾兴东邨二期的新单位及港岛区未纳入整体重建计划屋邨内的翻新单位),以提高配屋的透明度及减少安置资源的空置时间。

几个月后,房屋署认为此计划成功可行,故此随即把这计划推展至其他受重建计划影响的屋邨。

楼宇

第10座只有3层之原因

一般的旧长型大厦第三型徙置大厦),楼高均为7-8层,但柴湾邨第10及11座却分别仅建有3层及2层。原因是当初兴建第10座时,地基并不稳固,当兴建到第3层时,楼宇部份地方倒塌,幸好不影响结构,但是当时徙置事务处为了安全起见,当时第10座只建到第3层便停工,以及将此座分成几个部份,所以有部份单位入伙前已被拆除。

另外第11座也仅建有两层,设计基本上与慈云山邨第41座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柴湾邨11座设有4个独立厨房、浴室连浴缸及梗房的出租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