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柴可夫斯基

增加 1,71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opyedit|time=2019-09-20T01:31:07+00:00}}[[File:柴可夫斯基.jpg | thumb | 300px | 柴可夫斯基 <br> [http://www.naa.org.hk/blog/%E3%80%8A%E5%A6%82%E6%AD%8C%E7%9A%84%E8%A1%8C%E6%9D%BF%E3%80%8B%E6%9F%B4%E5%8F%AF%E5%A4%AB%E6%96%AF%E5%9F%BAandante-cantabilep-tchaikovsky/ 原圖鏈接]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lang-ru|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ref>[http://inogolo.com/pronunciation/d1576/Pyotr_Ilyich_Tchaikovsky Inogolo.com]</ref>,{{bd|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 [[ 作曲家 ]] ,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 早年生活 ==
[[File:Youngtchaik.jpg|thumb|right|学法律时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儒略历]]的1840年4月25日或者[[格里历]]的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le|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年長十歲)。
== 音樂生涯 ==
[[File:Der junge Tschaikowski.jpg|thumb|200px|1864年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自[[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畢業之後,[[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和聲學教授[[尼古萊·魯賓斯坦]]聘請他做音樂史的教師。當時的柴可夫斯基父親已經退休,經濟上頗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職,接下來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學和創作。教書的待遇不特別好,僅能餬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從事這份工作能夠有很充裕的時間創作,所以在從事教職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但聽眾反應不佳。沒多久,他就因為壓力太大又過度工作,在1877年時精神崩潰離開學校。休了一年假後,他嘗試回到學校繼續教書,但是沒多久就放棄,決定退休。在[[瑞士]]休養一陣子之後,便搬到[[基輔]]與妹妹同住。
有一次,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臨陣上場替代指揮他自己的歌劇「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之後便開始常態性的從事指揮工作。克服與生俱來的[[舞台恐懼症]]之後,他逐漸開始習慣在舞台上指揮自己的創作,並常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結識不少當時的音樂家。
189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 美國]] 指揮自己的作品,當年的5月5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開幕儀式中指揮[[紐約音樂協會交響樂團]]演出。美國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1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以及弦樂小夜曲。這首堪稱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萊的惡評,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閣遲遲未演,未料在美國首演卻一炮而紅,從此成為柴可夫斯基的招牌。
[[File:柴可夫斯基_第6號交響曲_悲愴.jpg | thumb | 300px | 柴可夫斯基 第6號交響曲 悲愴 <br> [http://blog.udn.com/OrientExpress/108649330 原圖鏈接] ]]
1893年,在首演第六號交響曲《[[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悲愴]]》九天後,柴可夫斯基死於聖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樂學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認為,柴可夫斯基對於死亡早有覺悟,而第六號交響曲正是他寫給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題之後緊接著快速的弦樂變化旋律以及強而有力的和聲,隨後出現的長號旋律和前後的旋律都沒有關連,此種突兀插入的樂段(non sequitur),一般認為是俄羅斯[[东正教]]死者彌撒典型的曲式。
 
==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还有《[[睡美人]]》,这些都是他创作的作品,而且都是享有盛名的。柴可夫斯基凭借着自己的音乐才能,给世界上的芭蕾舞剧留下了太多的有名作品了,而且全部都是经典的。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其中不缺少有名的作品。比如说有世界名曲《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还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有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都是有他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成名,才能被大家所喜欢。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业源泉,就是来自于农村跟一些特殊的民间音乐。所以,人们说他的音乐作品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ref name="评价">{{cite web |url=http://www.lishiquwen.com/news/82443.html | title= 柴可夫斯基怎么评价 | language=zh | date=2016-11-30 | publisher=歷史趣聞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3}}</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作曲家]]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