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柳枝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根茎被鳞片。秆直立,质较坚硬,高1-2米。叶鞘无毛,上部的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顶端具睫毛;叶片线形,两面无毛或上面基部具长柔毛。圆锥花序开展,分枝粗糙,疏生小枝与小穗;小穗椭圆形,无毛,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长约为小穗的2/3-3/4,顶端尖至喙尖,具5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顶端喙尖;第一外稃与第二颖同形但稍短,具7脉,顶端喙尖,其内稃较短,内包3雄蕊;第二外稃长椭圆形,顶端稍尖,长约3毫米,平滑,光亮。花果期6-10月。

原产北美;中国引种栽培。其种植成本低,生长迅速,植株可高达2米,最高产量可达74吨/公顷,高产期可持续15年,对环境适应性强。柳枝稷既可作为饲草,水土保持和风障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燃料和生产替代能源的原材料。

柳枝稷形态特征

柳枝稷多年生草本。根茎被鳞片。秆直立,质较坚硬,高1-2米。叶鞘无毛,上部的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顶端具睫毛;叶片线形,长20-40厘米,宽约5毫米,顶端长尖,两面无毛或上面基部具长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长20-30厘米,分枝粗糙,疏生小枝与小穗;小穗椭圆形,顶端尖,无毛,长约5毫米,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长约为小穗的2/3-3/4,顶端尖至喙尖,具5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顶端喙尖,具7脉;第一外稃与第二颖同形但稍短,具7脉,顶端喙尖,其内稃较短,内包3雄蕊;第二外稃长椭圆形,顶端稍尖,长约3毫米,平滑,光亮。花果期6-10月。[1]

柳枝稷生长环境

柳枝稷为C4植物,对生长温度要求较高。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3℃,柳枝稷生长的最适温度在30℃左右。柳枝稷具有明显的光周期特性,它是短日植物,短日照条件下才可开花。柳枝稷可适应砂土、粘壤土等多种土壤类型,且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甚至在岩石类土壤中亦能生长良好,其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4.9-7.6,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

柳枝稷分布范围

柳枝稷原产北美;中国引种栽培作牧草。美国大平原及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土生种。

柳枝稷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一些品种或种批的种子发生生理休眠,尽管是具有活力的种子,但在正常的条件下依然不能萌发。通过长时间存放和低温层积处理便可打破种子休眠。在室温下存放1年时,绝大多数种子休眠已经破除;但室温下存放超过3年的种子,因种子活力下降其品质降低。对于低温层积而言,要求种子在4℃的条件下,存放2-4周即可解除休眠。在低温湿冷条件下层积处理的种子,在恢复干燥环境后可再返回至休眠状态,因此延长层积时间至6周可显著地减少二次休眠的种子数量。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使用出苗率不足75%的种子和存放时间超过3年的种子。

播种:柳枝稷一般采取春播与夏末播种,以春播效果较好。播种方式常采用在播床上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建议为50-80厘米,播种量以10-15千克/公顷为宜,在壤土或黏土中播种,适宜的播种深度为1-2厘米,播种过深会引起柳枝稷无法出苗,在沙土中播种深度在3-10厘米范围内为宜。在裸露荒地等边际土地上种植柳枝稷,也可使用免耕播种技术。总之,采用常规播种或免耕播种应取决于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播种深度。播种前适量的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植株幼苗生长。在定植成功前,应尽量不施用氮肥,以避免杂草的迅速生长。在柳枝稷出苗前也要预防杂草的生长,施用有效成分为70克/公顷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咪草烟对杂草的生长有优良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定植一次成功。

苗期管理:在土壤墒情良好的条件下,播种后3-7天内柳枝稷种子即开始萌发。柳枝稷出苗后第1个月内,由于受到边际地盐碱胁迫、土壤墒情等影响,柳枝稷幼苗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本土的杂草生长势大于柳枝稷,此阶段最主要的管理就是防治杂草。防治杂草主要用化学方法,阿特拉津等都能有效地控制杂草。施用除草剂可用于除灭主要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应当在柳枝稷第4-5片叶生长阶段施用。阿特拉津常用于阔叶杂草和C3途径杂草的灭杀。在施用除草剂时应考虑其毒害作用和使用量,尽量选择对柳枝稷无毒害作用的除草剂,并严格控制使用量。此外,可以人工除草,以达到较好的杂草控制效果。苗期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以防杂草生长。同时,定植当年若柳枝稷成活量在20万株/公顷以上,且杂草控制成功,则当年即可有生物量收获,定植的第2年便可达到最大生产力。定植当年的柳枝稷成活量少于10万株/公顷时,则必须补种或重新定植。如果幼苗长势不好,可适当施用一些针对性的肥料。当幼苗露出地面后,应尽量保持土壤的墒情良好。柳枝稷在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是必需的,幼苗初生根较细弱,如在春末播种后即遇到干旱高温,则会严重影响幼苗的成活数量,因此要多次灌溉,以保持地表0-10厘米土层的相对湿度,同时缓解盐碱地对幼苗发育和根系生长的胁迫。[2]

柳枝稷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柳枝稷对土壤类型没有严格要求,适应广泛的土壤类型,甚至在沙地上亦可种植。柳枝稷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因此对土壤的排涝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根据传统的禾本科作物耕作方法对柳枝稷进行种植,创造平整的种床能够保证统一的播种深度,防止灌溉不均匀。对于杂草生长严重的地块,播种前的旋耕作业能够有效地减少杂草的生长。

后期管理

柳枝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种植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维持10-15年的连续生产。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定植第1年的田间管理质量对柳枝稷生产力有直接影响。定植第1年,柳枝稷地下根茎系统尚不足够发达,抗冻能力差。根茎部位幼芽和茎秆基部幼芽也易受到冬季低温冻害的影响而死亡,致使第2年春季的恢复生长受到影响。因此,越冬能否成功是定植的关键阶段。在定植第1年冬前采取在柳枝稷基部覆土、秸秆、粪肥,以及浇1次透水等措施,以保护基部幼芽和浅层根系不受冻害影响。柳枝稷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于一般农作物和牧草。当植株建成后,庞大的根茎系统将使其抗旱能力显著增加,一般保持耕层土壤墒情良好即可。氮肥的施用可显著地增加柳枝稷的生物量,因此在定植后的第4或第5年,适量地投入纯氮50千克/公顷,可以维持生物量产出的稳定。对于单次收获而言,多数研究倾向于施纯氮70千克/公顷,且应在晚春柳枝稷恢复生长后进行,过早施肥对杂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柳枝稷对土壤中磷元素有很高的利用率,在酸性环境中,泡囊—丛枝菌根能够为柳枝稷提供含磷的养分,这也是磷肥对柳枝稷增产作用有限的重要因素。柳枝稷对钾同样表对出很高的利用效率,钾肥对提高生物量的效果不显著,另外钾肥过剩会推迟柳枝稷的开花期。苗期过后,柳枝稷对杂草的竞争能力较强,一般不再进行化学或人工除草。

收获与贮藏

柳枝稷收获的目标是在最低能量投入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生物量。单次刈割所获得的生物量普遍比多次刈割的生物量高。此外,单次刈割可以有效地保持柳枝稷持续多年的较高生物量产出。多次刈割的收获方式比单次刈割缺乏生产的可持续性,会损害柳枝稷第2年的生长恢复,使其生产力在3-5年内出现衰退。只有在水肥良好的条件下,一年内适时地收割2次可以增加柳枝稷的生物量产出。为保证柳枝稷在第2年的生长,收割的过程中应保留高度为15-30厘米的残茬,保护幼芽生长点不受损伤,从而在春季尽快恢复生长。延迟收获是提高柳枝稷生物量品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即当年生长季节结束后,不进行柳枝稷的收获而是将收割时间推迟至第2年早春。伴随着深秋降霜期的开始,柳枝稷地上部分开始衰亡,其茎秆与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矿质元素被运输至底下的根茎中储存。这一过程有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灰分以及碱性金属含量,从而减少对锅炉的损害。但延迟收获会造成约20%的生物量的损失,尤其是在冬季干燥且多大风的地区更是明显。总之,应根据不同的收获目的,确定不同的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3]

柳枝稷主要价值

柳枝稷木质纤维素含量极高,其乙醇转化率可达到57%。火力发电废气排放量少,燃烧充分。柳枝稷既可作为饲草,也可作为水土保持和风障植物,同时也是很好的生物燃料和生产替代能源的原材料。[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