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柳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埠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区南部,距市区15公里,省道103线贯穿全街道。东南邻泰安市,北邻西营街道办事处,西邻仲宫街道办事处。东西、南北各长15公里,全镇总面积172.61平方公里。辖柳埠、李家塘、窝铺、闫家、突泉5个办事处,8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16280户,6万人。

2016年7月,济南市编委批复设立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南部山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局级规格,先期代管历城区仲宫、柳埠、西营。

2016年9月,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济南市历城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16〕9号),撤销柳埠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柳埠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柳埠镇政府驻地。

2016年11月,柳埠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1]

简介

柳埠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南部,全镇辖5个办事处、8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2004年人口总数6万。街道面积1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面积24万亩。

距离济南市区25公里,是济南市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省城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一个目标,打造两个品牌,突出三个亮点,为民多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平安柳埠” 建设,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开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2]

名称溯源

金设置柳埠镇。崇祯十三年(1640年)属锦阳川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属东南乡。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仲宫乡。

1948年为卧龙区。

1950年设第八区柳埠乡。

1956年调整为柳埠区。

1958年撤乡建立柳埠公社。

1961年调整为柳埠区。

1965年又改称柳埠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改称柳埠区。

1985年撤区并乡设立柳埠镇。

柳埠位于锦阳川上游北岸。据出土文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柳埠就有人居住。明代曾名柳蒲、柳埠店。因柳氏最早居于此,以开店铺为业而得名。

俗称柳埠街、柳埠庄。后因住户增多,遂形成为商贸集散地。以后沿称为柳埠。此地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交界处,是齐国的战略要地。隋唐时期是山东的商埠重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荟萃、名胜众多。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水相依,风光旖旎,被誉为绿色明珠。被专家公认为山东省生态旅游第一镇。[3]

经济发展

1995年,柳埠镇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776万元,财政收入319万元,人均纯收入1405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1.9倍、2.8倍、2.5倍。农业全镇有耕地2973公顷,宜林荒山833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等。

1986~1995年, 投资500万元,投工600万个,修复加固水库5座,新建提水站5处、水池30个、塘坝38座、截流6道,打机井428眼、旱井170眼,新建和维修水渠30条、长15万米, 改善灌溉面积1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980公顷;建人畜吃水工程300多个,解决了26个缺水村、2.17万人的吃水问题。

1992年冬,镇政府制定“一点、一线、两大片” (一点即差转台重点工程;一线即自柳埠至窝铺公路沿线;两大片即闫家和突泉办事处) 的治理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修环山公路3条、10公里,刨树坑386万个。

1994年冬,治山整地2600公顷,绿化荒山1500公顷,植树426万株,其中果树70万株。1995年抓了“两点、两线、四大片”(两点即槲疃,孟家;两线即李家塘流域,闫家流域;四大片即涝峪、龙门,东西坡、红旗,泥西、泥东和柳东、金牛9个村连片开发)治理,建起了板栗、核桃、玉杏、樱桃、苹果等干鲜果品基地。1994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拍卖荒山使用权,加速营造经济林的实施意见》,拍卖荒山860公顷。

全镇有林地面积增加4409公顷,达到6758公顷。大力发展畜牧特禽养殖,饲养小尾寒羊1500只,以石桥村为中心的特禽养殖场, 饲养乌鸡10万只,美国山鸡2000多只。

全镇饲养家禽83.11万只,比1986年增加77万只。 1990年, 镇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了生态农业建设项目。1993年,在实验区内建成了“分层、综合、循环利用”三种生态农业模式,经省科委组织鉴定, 达到了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

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18042吨,农业总产值5985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加5249吨、3774万元。

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513万元,增长25.66%。其中第一产业11650万元、第二产业34935万元、第三产业19928万元,分别增长35.5%、23.4%、24.4%。完成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8万元(新口径),增长2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53元,增长9.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63万元,同期增长75.8%;实际利用内资25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3万美元,增长19.3%,完成出口创汇36万美元,增长20%;2003-2004年,柳埠镇连续两年被历城区委、区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4]

教育与文化

教育发展

该街道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镇办中学2处,成教中心1 处,在校学生2087人,完小8处,教学点6处,在校生3413人,教职工563人。

2004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达标争创工作通过了市督导组的验收。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成柳埠一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柳埠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总面积1.2万余平方。

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类敬老院。民政优抚工作被评为市级“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满意在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卫生院有床位40张,设内、儿、外等13个科室,有职工54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48 人。

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配置了CT、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2004年,在省卫生乡镇达标验收中,该镇被授予“省级卫生乡镇”和“全省优美乡镇”称号。

教育、科技从1986年开始,对全镇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1987年通过了省政府中小学“六配套” 达标验收。1989年,实现了小学五年义务教育。1995年全镇将7所初级中学合并为3所。投资600万元,建6200平方米的柳埠一中教学楼,容纳24个教学班,当年9月竣工启用。

投资400万元,建1800平方米的二中、三中教学楼各1幢,分别为18个教学班的规模。筹资110万元为3所中学购置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教学书籍等。刘家峪、泥淤泉、东坡3村建起了教学楼。

1995年全镇共有中小学42所,240个班, 在校生10530人,小学适龄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脱盲率99.6%,并被省、市政府验收为“两基”达标乡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2.2%和95%。

向各类中等学校输送学生2236人, 其中考入中等专业学校896人,初中升学率居全市前列。 实施科技兴镇战略。 全镇有农技、水利、林果等服务机构6个,协会、研究会20个, 村村有科普服务组织。

1992~1995年举办科技培训班91期,培训3525人次;有299人获得中央、省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结业) 证书。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0年中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2项,开发新产品18个,取得科技成果53项,其中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和星火奖21项,“窝铺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5]

文化发展

文化、 卫生广播电视迅速发展。1988年6月投资60万元建起镇电视差转台,有50瓦发射机2台,5米地面卫星接收站1处,3米发射台1座,卫星接收机、录像机各2台,覆盖面160.5平方公里,可收看中央电视一台、二台节目。1995年3月投资30万元建起了镇有线电视台, 拥有5米卫星地面接收站1处,3米卫星地面接收站2处,300兆赫邻频前端机1套,可接收14套电视节目,还自办节目。

1993年购进50瓦调频机1套,通播率85%。 镇卫生院1986年有62名职工,床位40张,设内、外、妇等科,占地2.13公顷,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

1991年购商品楼1幢,征地0.17公顷,配套安装锅炉1台,打深水井1眼。投资40万元,购200毫安、100毫安X光机各1台,B超机、尿分析仪、血分析仪各1台, 购买救护车1辆,改善了医疗条件。1995年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年门诊1.5万人次,收入102万元。

全镇有村卫生室75个,甲级卫生室39个,乡村医生116人。 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儿童监测查体率均达95%,妇幼保健建册率95%,妇女两病治愈率100%。柳埠镇镇办工业起步较早,1986年已建起了服装厂、印刷厂、果品厂石英厂、纸箱厂、汽车修理厂、鞋厂、食品厂等13个镇办工业企业,45家村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45万元,销售收入1119万元,镇办利税37万元。[6]

特色产业

西山小米西山小米:西山小米因产于柳埠镇西山村而得名,柳埠镇西山村海拔500多米,是柳埠镇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青石山土质是谷子生长的最佳土壤,西山谷脱皮而成的西山小米,颗粒饱满圆润,色泽金黄,富含蛋白质、脂肪、铁及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胃、补虚损等功用。

用西山小米熬成粥后,香气浓郁,美味可口,是米中之上品。产地以西山村为主,面积800亩,总产量16万公斤。

花椒

花椒:花椒性麻味辛香,用作香料调味,是烹调的重要佐料之一,具有消毒杀菌、舒气通窍、抗癌之功效。

柳埠镇栽植花椒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长岭村为主,面积1万亩,总产量24万公斤。主要有大红袍、红袍、金阳椒、青椒等品种,是家庭、饭店宾馆的主要调味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红玉杏

红玉杏红玉杏:红玉杏,又名“御杏”,俗称“大会杏”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作为贡品,被汉武帝食后誉为“杏中佳品”,故又称为“汉武杏”。红玉杏果实大,最大可达150克,果肉及果皮均为桔红色,肉厚质细,不粘核,甜酸可口,除含较多的糖分和有机酸外,还富含胡萝卜素、核黄素、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类物质,是鲜食和加工兼用的优良品种。其药用价值也较高,有补脑、润肺、治咳、平喘的功效。柳埠大会村为红玉杏的原产地,1987年被农业部定为“名优特”品种,是山东省出口杏的主要栽培品种,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大樱桃

大樱桃大樱桃:大樱桃被誉为“百果之先,果中之王”。果实肉嫩多汁,甜酸可口,营养丰富,外观和内在品质皆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其中铁的含量在水果中居首位,具有治疗腹泻、胃痛、冠心病、高血压、调气活血、平肝去热、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等作用。

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期短,期间一般不打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柳埠镇大樱桃栽植以王家峪村为主,面积500亩,总产量6万公斤,主要有大红灯、红丰、佐藤锦等16个品种。因其果实成熟最早,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

山楂

山楂山楂:山楂又名红果、山里红,堪称“山中一宝”。山楂果实呈球形,色泽艳丽、殷红诱人,味酸,性微温,富含酒石酸、柠檬酸、果糖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其含钙量居群果之首,具有开胃消食、活血化瘀、收敛治痢、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抗癌之功效。山楂在柳埠栽培已有3000年历史,主要以三岔村为主,面积8000亩,总产量可达14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大金星、小金星、大绵球、草红等。山楂果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精、山楂糖等十几个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板栗

板栗板栗:板栗又名栗子,是著名的干果之一。栗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可代替粮食,是哺育幼儿的良好食品。栗果还可以健脾益气,补肝、消除湿热,医治腰腿痛病。板栗在柳埠栽培历史悠久,产地以长峪等村为主,全镇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176万公斤。以红光、华光、海丰、石丰、泰丰红等优良品种为主。栽培、管理、采收全过程采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质量控制技术,产品达到了无公害产品标准,2002年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并注册了“柳埠绿”商标,成为济南著名的无公害品牌,享有“东方名珠”之美称,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是我国重要的外销果品之一。

核桃

核桃核桃:核桃又名胡桃、合桃,是著名的干果之一。其性甘湿,生熟皆可食,是补肾益脑的佳品,自古就有智力神、长寿果的美誉。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健脑益智的营养佳品,能迅速改善人的智力。研究证明核桃中的磷质可起调节人脑神经作用。柳埠镇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核桃的理想产地,主要产地以闫家流域的田褚村为主,核桃品质好,而且无任何污染,全镇核桃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98万公斤。2002年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并注册“柳埠绿”品牌,成为济南市著名的无公害品牌核桃。主要品种有鸡爪绵、香铃、元丰等,各种优质核桃具有个大均匀、表面光滑、含仁出油率高、香脆可口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畅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7]

旅游景点

千佛崖

境内四门塔、九顶塔、龙虎塔、千佛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齐长城遗址、黄巢起义纪念地、天齐庙等省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有柳埠、药乡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涌泉竹林有“赛江南”之美称。境内水资源丰富,突泉、涌泉、苦苣泉等均属济南72名泉之列。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风景区、九顶塔民族风情园、水帘峡风景区、槲树湾度假风景区等景区,是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该镇是济南市林果生产大镇。盛产红灯大樱桃、华丰板栗、鸡爪绵核桃、大货山楂等干鲜果品,核桃、板栗、大樱桃、山楂等优质果品基地面积达12.3万亩。按照“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提高品质” 的要求,到2004年,全镇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达到3家,带动发展板栗、核桃、山楂、杂粮种植2万余亩,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10处,年加工转化农产品2000多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柳埠绿”、“野风酥”、“四门塔”牌无公害绿色食品已形成50个系列、160个品种。其中,山楂饼、糖酥煎饼、茶汤、板栗仁、核桃油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四门塔

四门塔景区位于柳埠琨瑞山北金舆谷内,景区苍山幽谷,古塔巍立。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是中国四门塔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简洁,外貌古朴,深厚庄严。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叠筑,砌成四角攒尖方锥型层顶,顶端是由露盘、山华、焦叶、相轮等构成塔刹。塔内四座佛像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四门塔我国古建筑的珍贵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北邻有一古松,九顶苍秀,传云汉植。因顶股有粗大的树干平伸,“因凤凰衔枝而生九顶”,人称九顶松。古老苍松交相辉映,秀丽壮观。龙虎塔位于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与四门塔隔谷相望,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

该塔为砖石混合建筑的重檐方塔,从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和塔身建于唐代,塔顶补建于宋代,是我国著名高浮雕石刻艺术珍品。千佛崖位于神通寺遗址西北的白虎山腰,崖壁上镌有大小石佛千尊,雕刻精美,造型精湛,故名千佛崖。[8]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是集中华民族风情、风景名胜、游乐探险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距济南市20余公里,由山东华洋置业集团按4A景区标准独家开发建设,总投资超亿元,汇集了中国傣、壮、藏、彝、佤、摩梭等16个少数民族和泉城人家、泰山人家、黄河人家、沂蒙人家、胶东人家和微山湖人家等6个齐鲁民居,分别展现了少数民族和齐鲁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民俗、歌舞、服饰、餐饮和民间工艺等六大文化。

来自16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让人们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走进齐鲁民俗文化村,沂蒙人家除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热腾腾的煎饼;泰山人家可以看到现场制作的粉皮和织布;微山湖人家有渔家乐,还可欣赏到悠扬的微山湖小调;黄河人家里有现场制作豆腐、打铁;胶东人家有人们喜爱的胶东大饽饽和木板年画;泉城人家有现场酿制的美酒,游客可现场亲手制作、品尝,有兴者也可买些带走馈赠亲友。民族风情区还有精彩的上刀山下火海,摩托车飞车,神鞭、飞斧等民间绝技表演。

九顶塔影视剧场精心打造了五大实景剧。新推出的有红色经典参与剧《地道战》,好莱坞场景剧《山洪暴发》,与原有的大型马战实景剧《好汉秦琼》、《武松醉打蒋门神》、《刘三姐招亲》五大实景剧,是目前国内实景剧节目演出最多的景区。红色经典参与剧《地道战》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参与性、喜剧性和娱乐性,再现了当年地道战的战争场景,浓缩了地道战的精彩片段,是一部难得的“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生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好莱坞场景剧《山洪暴发》,再现了暴风骤雨、惊心动魄的场面,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弘扬了中国人民不被自然灾害所吓倒和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大无畏精神。

欢乐园20余个时尚前卫的娱乐项目。有挑战极限运动的溜索、速降、蹦极、攀岩等,有风靡全球的滑草、真人CS、滑车等,有目前深受游客喜爱的高尔夫、碰碰车、拓展、射箭等娱乐项目。欢乐谷两岸绿色成荫,在长度达40米、深度达30米的峡谷两侧建有各种吊桥、藤桥、步云桥、独木桥等十几个桥拱连接,谷底潺潺流水,瀑布秀美。欢乐园的所有项目融趣味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水帘峡瀑布

柳埠镇泉水潺潺,溪流遍地,被誉为济南泉水的源头。新命名的济南72名泉中,柳埠就有6个,分别是涌泉、突泉、泥淤泉、苦苣泉、避暑泉和缎华泉。泉水旺盛,一年四季不断,并有“细水长流”“锦上添花”“悬崖瀑布”景观。镇内还有黄巢、吴家沟、龙门、大会等柳埠水帘峡瀑布12座水库,锦阳川河道贯穿全镇。其中黄巢水库是柳埠镇最大的水库,容水量460万立方,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下游形成的瀑布蔚为壮观,有“银河落九天”的美感。泉水甘冽清澈,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水帘峡的泉水,被誉为“神水”“圣水”。柳埠还有鹿宝泉、水帘泉、凉湾泉、琴泉、永乐泉等泉子43个,不知名的泉子有上百处,山山有泉水,川川是溪流。

森林公园

柳埠街道还是天然氧吧。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1%。茂密的森林净化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最高2万个,是市区的300倍,噪音比市区低30--50分贝,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柳埠森林公园是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名列全国25位,是山东省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门塔景区内的涌泉竹林是江北最大的竹林。

柳埠又是有名的“花果山”,板栗2000亩,大樱桃、山楂、苹果等8万亩。春来,山花烂漫,五彩缤纷;夏季,丛竹滴翠,清凉无暑;秋日,天高水清,漫山遍野,果实累累;寒冬,松柏伟岸,山舞银蛇。既有江南景致的秀丽,更有北国风光的壮美。[9]

基础设施

该镇交通、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省道103线贯穿全街道,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到2004年,以街道驻地为中心,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乘车20分钟可上绕城高速、30分钟进市区、40分钟抵济南机场,通车公路里程达200余公里,公交车通村率达到97%。

通讯网络健全,已铺设程控电话光纤主干线 130余公里。建有移动、联通、小灵通基站十几处,网络覆盖全镇,并开通了宽带信息网。镇内建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总容量为6300千伏安,户户通有线电视率达到了90%以上。加大城镇开发力度,开发了一批商贸、住宅、办公项目,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新建健身广场、府前休闲公园和驻地文明商住街。2004年该镇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商住街建设优秀乡镇”。

1989年实施“济南市保泉绿化第一期工程”建起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2294公顷。 1990年10月万人在岱密庵村会战,刨树坑7.5万个,新修生产路、 村公路10公里,综合治理面积367公顷,引进果树新品种20多个,市委、市政府在此召开了现场会。1991年引进13.5万株石榴,在突泉等10个村栽植150公顷。同年10月,万人在桃科村会战,治理面积1800公顷,刨大树坑11.2万个,水平梯田10公顷,植果树15万株,修环山路15公里。1992年10月万人在蔡家庄会战,刨大树坑9万个,鱼鳞坑30万个,综合治理面积550公顷。1994~1995年分别进行了治山整地、 绿化荒山和兴建林果基地万人会战工程,完成了市长2号工程,基本消灭了荒山。

1995年,全镇果园面积为628公顷,果品产量5523吨,比1986年增加2154吨。1990年柳埠镇与市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实行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建设。当年完成了镇驻地长587米、宽23米的商业街路面拆迁任务,拆迁99户, 587间, 5880平方米; 1992年投资50万元,完成商业街的路面硬化;1993~1995年在商业街两侧建商品楼房, 拆迁房屋857间、9866平方米,建成2~3层商业楼103幢,建筑面积21898平方米。1987年以来,对镇驻地通往闫家河、桃科庄、李家庄公路进行拓宽改造,路面全部硬化,总长33公里。从1993年起,投资38万元新建神通寺山门牌坊和通往涌泉、竹林的公路,建成660平方米的别墅2处。济南四季村宾馆工程于1996年底主体竣工。电讯事业迅速发展,架设光缆72杆公里,1995年安装电话400部。 新增变电容量3495千伏安,1995年用电量1197万千瓦时,消灭了无电自然村。[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