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柏林国家歌剧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柏林国家歌剧院

图片来自sohu

柏林国家歌剧院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国王腓特烈二世下令于1742年建成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1]

除了作为歌剧院乐团参加歌剧演出外,也举行大量交响音乐会,在这两个领域乐团均代表了德国和世界乐坛的最高水准。

介绍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时代建造(1743年),由波茨坦王宫的著名建筑师克诺贝尔斯道夫设计。 1843年剧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毁,后又按原样修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再次毁于炮火,1951—1955年又重建。剧院内精美的雕像和绘画比比皆是。供休息用的阿波罗厅以典雅和谐著称。

光线从顶部射入,像温煦的阳光。演出大厅的地座和3层楼座共有1500个座位,大厅的墙壁和栏杆上布满了金色和白色的彩饰。这是一座典型的巴罗克式建筑物,其外形以及内部的装饰体现了德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

历史

17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刚一登基,就下旨盖了一座豪奢的大剧院。兴建的目的,当然是要为自己执掌的专制政权扬威争光。

承当这项工程的任务,落到了当时在波茨坦宫廷效力的著名建筑家文茨劳斯·冯·诺贝尔斯多夫头上。他用了两年时间,将剧院盖成,到1742年12月7日,就以时任宫廷指挥的克劳恩的一出<尤苟萨与克里奥帕特拉>,正式开幕演出。 这家剧院虽然注定了日后要成为德国歌剧的大本营,但在初创时,仅仅为了想扶植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就很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上至腓特烈二世本人,下至大小廷臣,这一班亲贵显要,嗜好的是意大利的艺术,而所谓皇家剧院,就是要满足他们的消遣娱乐之兴,普通民从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剧院所有的演出都向众开放,是迟至19世纪初的事,那得感谢当时占领柏林的拿破仑大军。

当拿破仑的大军横扫欧洲的时候,普鲁士原本牢固的封建制度,也被触及,随着柏林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剧院顺应时尚,也向平民开放。

从19世纪后期到1918年革命,剧院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演出,但其间由于俾斯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风格显得保守,60余年间,只有三场首场演出。

革命后剧院正式更名为国家歌剧院。从19世纪末到纳粹上台前这段时期,剧院的历史极为辉煌,它广邀名家助阵,不断推陈出新,然而辉煌过后,紧接着是空前的黑暗,在纳粹统治时期,剧院往日开放与探索的风气荡然无存,很多艺术家被迫流亡国外,但仍有一些名家在此工作,如卡拉扬等人,水平并未下降。

1933年,纳粹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个市立歌剧院改称作德国歌剧院,剧院被置于戈培尔的直接领导之下,建盖了当时号称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但由于政治上的干预较多,剧院演出水平明显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家剧院也遭受破坏,于是暂时移到其它剧院演出,1961年建盖新剧院,正式定名为柏林德国歌剧 院。随后在瑟尔纳担任总监督的时代,变成西德代表性歌剧院。在瑟尔纳之后,由瑟尔纳和鲍姆继任,1981年起由弗利德里希就任总监督,而音乐监督是罗佩士柯博斯。1986-1987年乐季是创立二十五周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1948年,莱特延重回剧院,制作了许多瓦格纳的主要作品,也恢复了纳粹时期禁演的一些剧目。 1961年9月24日,在原址重建的歌剧院落成,开业之日演出了莫扎特的《唐璜》。此后,歌剧院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演员人数增加到120人,管弦乐团扩大到140人,一些著名指挥家来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或客座指挥,使演出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德国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有75部以上作品。柏林德国歌剧院是全年演出的,只在7、8月间休整几个星期,其余时间每周7天演出各种不同的剧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