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林央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林央敏(1955年12月19日-),台湾嘉义县太保市人,知名诗人。毕业于省立嘉义师专、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国小教师、台语文推展协会会长、静宜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台语文学理论的建构者,也是倡导台湾民族运动的推动者,天主教辅仁大学校友。

简介

林央敏于小学11岁时(1965年)即能写五言古诗,国中阶段,开始接触现代文学并显示写作潜力,资质聪慧,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进入师专后,益发展露其文学才赋,1972年首次发表新诗,次年便陆续在中央日报,联合报,台湾新闻报等校外的文学副刊发表新诗及散文,又1974年参加“森林诗社”,与一群文艺青年合办出版《也许》诗刊;退伍后作品更大量问世,笔触更扩展到小说、戏剧及评论,为一多产的青年作家。在其使用中文写作的同时因台湾本土意识的醒觉而开始尝试台语写作,即1983年开始台语文学创作,1987年与宋泽莱、林双不、林文钦、李乔、谢长廷、王世勋、锺逸人…等人合办《台湾新文化》鼓吹台湾本土文化及台湾民族主义,并致力提倡台语文学及台湾民族文学,同年他的台语诗[呒通嫌台湾]发表后,很快地被谱成24首不同的曲子传唱于国内外,一时成为台湾本土化的象征口号,对台湾民主运动及催化台湾人意识产生巨大影响,1989年与1991年的台语文学论战期间,林央敏不仅参予笔战,同时也是论战的引燃人。1991年与林宗源、黄劲连、李勤岸、陈明仁等人成立台湾第一个主张以母语写作的社团“蕃薯诗社”,又于1995年担任台语文推展协会的创会会长,发行《茄苳台文月刊》,大力鼓吹母语教育及提升台语地位。他是战后第一位将台语散文带入纯文学领域的诗人,也是台语文学理论的主要建构者。1986~1997年间因热衷民主人权、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语文学、教育改革等社会运动,作品且勇于突破政治禁忌而屡遭官方查禁封锁。作品含括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评论、政治评论及其他社会与文化类杂文,为一全方位作家,包含台语与华语两类作品中有百余篇分别入选诗、散文、小说、评论的各类选集九十余种,并选入大、中、小学教科书中,其中散文[在地图上]也同时被香港新加坡选为华语教材,又有部分文学作品被国内、外机构或人士译为英、日文刊行于国外。曾获《联合报》散文奖第一名、青溪文艺金环奖新诗奖、全国学生文学奖新诗奖、金曲奖最佳方言歌曲作词人奖、荣后台湾诗奖、巫永福评论奖、[吴金德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著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剧本集、评论集、杂文集、台语字典、作曲与电脑软件等三十余册,其中9000行、11万字的《胭脂泪》是台语文学第一部史诗(EPIC),也是台湾文学史至今最长的诗篇;《菩提相思经》是台语文学最大本的长篇小说,此二书及其最著名的诗作〈毋通嫌台湾〉皆被誉为台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资料来源:文建会网站、中华民国作家名录、国立台湾文学馆出版[台湾诗人选集--林央敏集]、林央敏文学田园部落格)

圣经

基督教的《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1]》《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成,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新约》一共27卷。《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但《旧约全书》和《希伯来圣经》有所差异,书目的顺序也不同[2]

视频

林央敏 相关视频

犹太教“旧约”和基督教“新约”,讲了什么?圣经的历史
TED演讲:宗教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