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枋寮 (高雄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枋寮
圖片來自高雄旅遊網

枋寮位於台灣高雄市杉林區集來里金興社區,為大武壠族部落。明鄭時期,原居於臺南市玉井盆地大武壠族人因受漢移民西拉雅族進逼,其中芒仔芒社大武壠族人約於 1781 年遷徙至此,建立枋寮部落,並於 1799 年遷徙至六龜、荖濃等地[1][2],至今枋寮與六龜仍有便道能互相往來,兩社族人有長期通婚關係。1871 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即曾在此停留[3]

地理與文化

沿著高雄市杉林區台29線往北疾駛,途經過上平、新庄等客家聚落後,便能見到小份尾山麓地突現一條通往山上的巷道(司馬路),緊接著是一段兩公里爬升、彎繞鳳梨田、荔枝與芭樂園的升降坡。倘若在望月夜裡,在彎道處的路燈明滅之間,還能乍見月光映照環山的丘陵稜線,當迎來橋下枋寮溪的潺潺水聲與蟲鳴後,旋即見到象徵庄界的七星石劍座落庄頭,此時庄落高處的公廟──伍龍廟,便會捎來朔望之夜全庄為了迎神起駕的喧囂鑼鼓聲,這是一處由玄天上帝信仰臨照的聚落,同時也是環山、溪畔間將近二十多座山神土地祠庇蔭的處所──枋寮金興社區。

枋寮(金興社區)位處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東岸,在行政區域上屬杉林區最東北角的集來里(1-3鄰),由玉山山脈延伸而下的內英山與緊鄰東邊的六龜區相隔。整個聚落位在海拔200至230 m的丘陵地,在往南不到300 m傍有枋寮溪,該溪由東向西匯入楠梓仙溪,讓四面丘陵層抱的枋寮還留有一道水脈貫穿而出,成為早期居民走溪埔路上學、買賣的共同記憶。枋寮便是這樣一處由丘陵掬捧又親水的庄落,你能將身子滿蓄的憂勞浸入枋寮溪中,任它西向淌入楠梓仙溪中,或是往東處中上游走去,去和19世紀英國攝影家(探險家)約翰‧湯姆森擦肩而過。幸運的話,還能穿梭於躍躍翩躚的紫斑蝶,仰望上空盤旋的大冠鷲與鳳頭蒼鷹作為嚮導,翻山橫越至六龜追尋與枋寮同為「大武壠」的族裔身影。如今,這一路走來盎然輕快,杳無日本時代以前既屬番界外域、魯凱下三社獵場的膽戰心驚,昔日大量種植禦敵的刺竹林,已成為醃罐中的醬筍,回到庄內憑著味蕾,倒也能在酒飯野味之間與上個世紀的枋寮神交領會。  

以潘姓為多數姓氏的枋寮金興庄,靠著這片山林的農墾與採集經濟滋養。為數約86戶的人口,在這漫山的山道間留下耐人尋味的舊地名,「竹湖仔」、「公館」、「蜻蜓仔頂」、「咬人狗窟」、「七命坪」等,每個地號名都是承載枋寮人的故事與遷徙歷史,每個戮力胼胝處就會長出一座石砌的土地祠,而這些土地祠從石片推砌到磚造小廟的變遷同時見證了庄落產業變遷。自日本時代政府大規模栽植柚木林後,庄民便利用零星山坪地粗耕旱稻(埔針仔)與苧麻。庄民也趁著雨季過後,採收柚木林所滋發的木耳,或採集無患子以及柚木種籽來販賣。直到1956年前後,搬來一批約40人的外省老兵住進枋寮東邊「雙溪仔」,開始墾闢林班地並引進粉質優良的樹薯。至此,枋寮殷盼的好日子來臨,60、70年代藉著大規模採收樹薯後,開始修建大厝,並由玄天上帝為新厝牽座向、踩風水地理(劃地基),幾乎將全庄安排為背山望溪的南北座向,留下要全庄「同向仝心」語重心長的諭令,也形成現今具三合院與透天厝交錯的聚落景致。  

光陰荏苒,2009年枋寮因應莫拉克風災於三年後遷住大愛里,留下20多戶守護原鄉,讓返家的心急駛往來一段台29線七公里的路程,也讓「枋寮」隨著石頭土地神向新居地擴展延伸。老厝猶然懶懶地沐浴在日照光華裡,伸手抱住每一位返家或探訪的來人,如果有機會走進枋寮金興社區,記得在轉角泡茶處答嘴鼓,喝杯茶。讓心像茶葉舒展、浸潤在枋寮泉水茶湯裡,親人,親土。

參考資料

  1. 張運正. 六龜鄉文化與特色 (PDF). [2018-06-10]. 
  2. 胡家瑜. 大武壠平埔的衣飾收藏與刺繡工藝.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4: 2–10. ISBN 978-986-04-1415-8.
  3. 鍾瑞玲. 社區營造中的藝術展演---以高雄杉林金興社區的災後重建為例.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暨世界人類學會聯合會. 2014 [2018-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