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炭疽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枇杷炭疽病
枇杷炭疽病是一种危害幼苗,致使叶片大量脱落并形成叶斑的植物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枇杷炭疽病
症 状: 叶片枯死脱落,形成叶斑
危害对象: 幼苗,叶片,果实
病 原: 胶孢炭疽菌,围小丝壳
传播途径: 暴风雨,虫害
防治方法: 剪除病枝,喷药保护,加强管理
发病症状
枇杷树叶片受炭疽病危害时,会形成圆形至近圆形的叶斑,病斑后期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3~7毫米,扩展后可互相愈合成大斑。枇杷果实受炭疽病危害后,会在果上形成圆形、淡褐色、水渍状的病斑,后期病斑凹陷,病部生有粉红色的粘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而且炭疽病后期病斑扩展很快,常引起全果变褐而腐烂,或病果干缩成为僵果。 [1]
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1、炭疽病的病菌在在树上和地面病残果上越冬,在第2年春季靠雨水把病菌溅击开后传播到幼果、花及蕾上,经伤口或直接侵入。
2、炭疽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干旱地区发病轻。
3、由于果园排水差、氮肥过量、枝叶密蔽、阴雨连绵季节或大风、冰雹后,枇杷果实和幼苗易感染炭疽病。
4、由于品种不同,如长红3号比较抗炭疽病,早钟六号中抗,大钟、白梨最容易感染炭疽病。
5、炭疽病的病菌在相对湿度为100%,湿度低于75%不萌发,在水中24小时后大量萌发。 [2]
细菌特征
参见枸杞炭疽病。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称尖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表生,黑色,直径106—166μm。刚毛和分生孢子梗均缺;产孢细胞瓶梗型,无色,5~12×2.4~3.1(μm);分生孢子梭形,无色单胞,内含2—3个油球,大小10~16×2.6~4.0(μm)
枇杷炭疽病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的管理,在雨季及时做好果园排水工作,并增施有机肥、钾肥,加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对果树进行疏果、果实套袋,可使发病率下降,而且发病程度减轻。
3、采收后修剪,将病果、病叶、病苗彻底破除烧毁或深埋以淘汰病原。
4、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成熟前喷0.5∶0.5∶100波尔多液,每10~15天喷1次,连续3~4次。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