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构造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构造带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构造带

提出者;哈曼

提出时间;1926年

意义;完善了造山带的含义

构造带由哈曼于1926年提出,以此代替造山带。指受到各种构造作用影响的地壳的综合体。

就整体而言,它不仅包括经地壳运动形成于地表的巨大山系,也包括位于深处的拗陷部分--山脉的根部,即从未上升的变动带。从而完善了造山带的含义。[1]

定义

断层、褶皱和它们在地表所反映出的形态,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相互联系确有规律的。我们常把那些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共同的成因和内在联系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归为一个构造带。

在我国,有许许多多构造带,它们的延伸方向有北东向的,还有东西向的、南北向的等等。有些构造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另外一些构造带则还在活动,这就是活动构造带。它在地面上常呈狭长形,那里经常表现为地面较

表现形式

大幅度的升沉及水平方向的错动,有些地方还表现为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的频繁活动。

当然构造带的活动不一定都表现为地震。但地震之所以发生,必然是由于某一个构造带的局部或全部,甚至更大范围的活动,达到了一定激烈程度所引起的。因此,查清哪里有活动构造带,鉴定活动构造带的性质,测定那里活动的强弱程度,以及了解和这个构造带相关的地区的地质情况,认识周围环境对这个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就有可能找到那种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这对我们预防地震有重要意义。

地震位置

活动构造带中以下几个部位容易发生强烈地震

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突出的部位(简称拐弯处或拐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因为这种部位构造脆弱,地应力易于集中;

2.活动断裂带的两头(简称端点),有时是震中往返跳动的地点。因为在地应力加强而被迫向外发展的时候,活动断裂带的两头是按过去构造运动的轨道,进一步推动它继续发展最有利的部位;

3.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断裂带交叉的地方(简称交叉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因为断裂交叉处,断面多半崎岖不平,或者有大堆破坏了的岩块聚集在一起,容易导致应力集中。

相关视频

挤压系统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参考资料

  1. 构造带的定义 , 360问答,2016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