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板栗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栗粽是由糯米, 板栗为主要食材制作的一道食品,板栗粽口感香糯,营养美味,非常受欢迎。

板栗粽做法一

食材明细

主料

糯米 适量

板栗 适量

辅料

粽叶 适量

配料

盐 少许

原味 口味

煮 工艺

板栗粽子的做法步骤

  1. 糯米,板栗,少许盐拌匀
  2. 开始包
  3. 成品图

4.包了一锅啦,煮时水要没过粽子,容易熟。

5.熟了,我来尝尝哦。来自板栗粽的做法美食杰

6.晶莹剔透,哈哈![1]

板栗粽做法二

主料

糯米 1200g

辅料

板栗2包

棕叶2包

马莲1捆

板栗粽的做法

  1. 准备糯米1200克,提前一天泡上,中途换几次水
  2. 棕叶,买了两种
  3. 熟板栗两包
  4. 棕叶开水煮十分钟到二十分钟,连同马莲一起煮软后泡水中
  5. 两片棕叶卷漏斗形
  6. 装入适量的糯米,加一颗板栗,再添入适量糯米,不要太满,压实
  7. 折过来,用马莲捆紧
  8. 再用新鲜棕叶包一个,效果比那种好呢,觉得更软更好包。
  9. 包好后摆在蒸锅中,尽量不留空隙,摆实
  10. 上面压一个盘子,我放了一些石头,以免水沸腾后糯米漏出来,水开后小火煮1个小时,焖一夜
  11. 粽子剥开
  12. 切开,真材实料,一个粽子一个板栗

小贴士

煮粽子,把粽子摆实,不留空档,上面压上东西,防止糯米飞出,小火煮1个小时或1个半小时均可,盖盖焖一夜[2]

板栗粽的营养价值

板栗又叫栗子,是一种补养治病的保健品。中医学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栗子的用法很多,可用来加水熬汤食用,用于病后体虚、四肢酸软;可用栗子煮粥加白糖食用,具有补肾气、壮筋骨的功效;可每日早晚食用风干栗子数颗,也可用鲜栗子煨熟食用,用于老人肾虚;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时,可用生栗子肉碾成泥状,涂于患处。须注意的是,栗子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时易滞气,故不可食用太多,且消化不良、温热甚者不宜食用。 [3]

板栗的功效作用

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活血止血

栗子生吃,每日5至8颗,适宜于吐血、便血者。

治肾亏

栗子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泻者更为适宜,经常食用能强身

愈病

早晚生食栗子2颗,对老年肾亏、小便频繁有益。用10颗栗子和猪肾、薏仁、大米熬煮成粥,可治疗由一般肾虚引起的腰腿无力。

补养治病

栗子也是一种补养治病的良药。古人用栗子治病、滋补的方法很多。用于栗子30克,加水煮熟,放红糖适量,每晚睡前服1次。对病后体虚、四肢酸软无力有效

治跌打损伤

也可用鲜栗子30克,置火堆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可用生栗子去壳,将肉研烂如泥,涂患处。

缓解饥饿感

栗子能产生的能量很高,所以饥饿的时候吃栗子就可以缓解你的饥饿感。

抗衰老

栗子和桂圆同时可以对抗衰老。

补心养血

栗子有补气功效,所以和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肉类一起搭配,如牛肉、鸡肉等,滋补效果更佳。

提高免疫力

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铜等矿物质形式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

祛脂降压

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常食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某些心血管病。

健脾

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补充能量

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壮骨

能刺激骨基质和骨细胞生长,使钙盐在骨组织中沉积。预防或是辅助治疗骨科疾病。

止泻

适宜脾虚型腹泻患者,症状是: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大便稀薄且有不消化食物。[4]

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1. 粽子虽然主要是含糯米,但是由于其中还含有肥肉、蛋等高脂肪的食物,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而言,可能难以消化,因此不适宜吃的过多。
  2. 由于粽子不仅有咸的,而且还有甜的,因此对于一些胃酸过多的人而言,应当尽量避免吃过多的甜粽子,吃些咸粽子可能感觉会更好,在食用的过程中可以配合蔬菜食用,用以促进消化。
  3. 我国粽子常见的主料是糯米,对于有胃炎和胃溃疡等消化类疾病的人而言,糯米不容易消化,如果在胃里的滞留时间长,很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让胃部疾病复发。
  4. 由于粽子内放入的馅料多是肉、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因此对于患者一些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县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也不应当食用过多的粽子,避免导致病情恶化。
  5. 由于粽子所含的热量高,因此最好不宜在睡前当夜宵食用,或是空腹直接食用,容易导致上火或是胃胀,胃酸过多等消化不良症状。
  6.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些加入了红枣等一些含糖量高的甜粽容易引发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血糖和尿糖值升高,因此该疾病患者应该少吃。
  7. 对于孕妇而言应该少吃含有咸蛋的粽子,因为咸蛋不仅富含脂肪、钙等,还含有高盐,而孕妇每天食用的盐如果超标就容易导致水肿,因此孕妇在吃粽子前需要做好选择。
  8. 粽子最好放在冷冻柜里保存,在食用前最好完全加热后才能食用,避免食用后消化不良。切记如果粽子拨开后有拉丝的情形,最好停止食用,这是粽子不新鲜的标志了。;[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