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松井石根1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松井石根1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鼓吹者,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期间参加了日俄战争。二·二六事变后在整肃中退出现役,上海事变爆发后,作为攻坚战专家重新服现役,担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后改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他在1937年指挥5个师团的日本“华中支那派遣军”突破70个中国师顽强防守的塞克特防线,顺势攻陷当时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并纵容部下展开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抗议。他后来为了赎罪在日本热海为阵亡双方的将士修建了兴亚观音院,但1945年被盟军逮捕,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12月23日零时在东京巢鸭监狱伏法。

简介

松井石根出生在日本名古屋市,排行老六,其父松井武国为旧尾张藩的武士。189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学科排名第二名),与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等为同期生。接着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科排名第一名)。他曾参与日俄战争,及曾响应孙中山在日本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亦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1933年在日本参与发起大亚细亚协会。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爱知县爱知镇的牧野字村(今名古屋市中区牧野町),是旧名古屋藩士、汉学家松井武国的儿子。他的先祖曾是日本战国的名将,静冈县二俣城的城主松井宗信,松井石根生来身材短小,而且体弱多病,但性格倔强。松井家祖上世代为将,继承武家门第成为他日后从军的原因之一。松井石根幼年时代,日本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在明治维新之前,他们家还能领这个武士俸禄,但是明治维新之后,连这俸禄也没有了,家里生活,经济情况非常拮据。1885年,一些旧士族在东京开办了专门培养军人的成城学校。1890年,松井石根进入成城学校。父亲送松井去军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日本军校不收学费,一切费用都由参谋本部负担,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日本帝国培养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严格的校纪,使他受到锻炼。1893年,入中央幼年学校,三年后进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1898年以第二名毕业。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大将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本庄繁、阿部信行四人(这四个全是皇道派主将)。同年,他获得天皇赐予的银质怀表,被授予少尉军衔。接着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校

评价

1908年夏,同盟会革命者陈其美,悄悄从日本回国,他准备在上海组织反清暴动,这时他见到了支持中国革命的松井石根。两人是在日本的旧识,多日不见,相谈甚欢。陈其美还把他21岁的结拜小兄弟蒋志清便介绍给松井,这蒋志清就是后来的蒋介石。后来蒋介石去日本留学,就住在松井家里,去日本高田联队实习,也是松井做的担保。1915年,松井调任驻上海武官。1918年升步兵大佐,次年任日军步兵第39联队长。1922年当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之际,松井任海参崴派遣军情报参谋,后调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成为军界的一名“中国通”,他四处收买汉奸,布置间谍网,收买马贼汉奸,勾结前清遗老,挑起中国内部不和,并因此受到上司嘉奖。次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任日军步兵第35旅团长,1925年调任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长。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于平生最为关注的中国问题”。在任内大力资助中国工人省港大罢工,打击英国在华势力。1927年升陆军中将。同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著名的东方会议,制定对中国的方针政策。松井石根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政治形势的报告。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却突然宣布下野,跑到日本去寻求支持,也是通过松井石根的介绍才见到首相田中义一的。在与田中的会谈中,日本政府承诺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持蒋,但希望蒋介石以东北的利益相交换,蒋推托东北仍在军阀张作霖的控制下,等他统一中国就把东北利益交给日本。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松井石根曾主张严惩背后策划人、关东军的河本大作,以摆脱舆论针对关东军的抗议。8月任日军第11师团长。[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