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杰奎琳·杜普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杰奎琳·杜普蕾

杰奎琳·杜普蕾 (法语Jacqueline Mary du Pré, 1945年1月26日-1987年10月19日),出生於牛津的音樂之家,英籍的大提琴家。

生平

杜普雷5歲就展現初過人的天賦,在11歲時被認為是大提琴演奏奇才,但演藝生涯卻只有短短的10年時間。 杜普蕾就學於Herbert Walenn的倫敦提琴學校,十歲時從師於知名音樂家William Pleeth,後來杜普蕾相繼跟隨瑞士的卡薩爾斯,巴黎的Tortelier,和莫斯科的羅斯托波維奇繼續學業。1956年,十一歲時,贏得the Suggia Award,成為全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 [1]

1959年杜普蕾第一次公開表演她的艾爾加協奏曲,1960年贏得了皇后獎盃(Queen’s Prize)。 1962年杜普蕾在倫敦的皇家節日音樂廳,首次登台演出《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那時她才17歲。George Malcolm 成了她的奏鳴曲表演夥伴,二人並且開始為EMI錄音,1964年和Stephen Kovacevich成為協奏曲夥伴。 1965年,由杜普蕾擔任大提琴,巴畢羅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錄製的埃爾加協奏曲專輯,更讓杜普蕾奠定了在演奏舞台上的地位。 1967年杜普蕾在耶路撒冷和阿根廷籍鋼琴家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結婚(巴倫博伊姆在一九七五年時,擔任Orchestre of Paris的指揮)。後與小提琴手平夏斯·祖克曼的會面促使後來三人組成了一個演出團,並錄製了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三重奏;與阿胥肯納吉、帕爾曼、祖賓·梅塔等年輕音樂家相續的結識為友。

1971年杜普蕾受到一種病魔的騷擾,手指漸漸偶爾會失去知覺,就在1973年被診斷出為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杜普蕾廿八歲時,於倫敦最後一次的公開登台,由祖賓·梅塔指揮,演奏的曲目是與她淵緣最深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杜普蕾最終告別了音樂人生舞台;被《紐約時報》稱為「顯然天生就是要演奏大提琴」的英國大提琴家,杜普蕾於1987年10月19日倫敦與世長辭。[2] 杜普蕾的姊姊希拉蕊與哥哥皮耶合寫了回憶錄《狂戀大提琴》,1998年改編為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Hilary and Jackie)。[3]

視頻

杜普雷演奏大提琴小品 Mendelssohn Granados Saint Saëns HD 360p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