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杰内古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杰内古城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著称于世。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杰内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 杰内古城

外文名 Old Towns of Djenn

列入名录年份 1988年

编 号 448-001

遗产描述

文化遗产“杰内古城”由五个遗产点组成:包括四个考古遗址,即杰内—杰诺(即老城区,Djenné-Djeno),哈姆巴凯特罗(Hambarkétolo),卡尼亚纳(Kaniana)和托农巴(Tonomba),以及现在的杰内城,面积48.5公顷,分为十个区。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以及摩尔式建筑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而驰名世界。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这座历史古城的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丛中,还有茁壮的棕榈树、香蕉果,鲜花繁茂,芳草如茵。王侯宅第、清真寺院、学者陵墓等各种建筑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198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v),杰内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沿革

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1] 。有资料显示这个地区自公元前250年开始就有人居住,杰内古城正式建立于公元765年(另一资料:建立于公元800年)。从公元9世纪或10世纪开始,杰内古城在黄金贸易以及苏丹地区其他商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11世纪,从穆拉比王国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移民在当今城市的位置上建立了统治。

建筑风格

杰内古城建筑风格统一,是苏丹建筑艺术的代表。用灰泥涂抹的捣实粘土块是这些气候干旱国家的常用建筑材料。画有装饰的壁柱、筑雉堞以及护墙使建筑立面及其互不相连的通道精细别致。居城市景观主体的大清真寺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线条。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

历史影响

1300年,由于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建立了伊斯兰教帝国。从此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原始的黑人文化在这种曼丁哥王朝的统治下发展起来。杰内城参与了黑非洲、马格里布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2] 。它和廷巴克图相互联系,并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同时,它也是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是杰内城的繁荣发展时期。16世纪末,该帝国在外敌的不断入侵下衰败了。杰内城作为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市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杰内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为非洲典型的萨赫勒——苏丹式建筑。杰内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座建筑见不到一砖一石,是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和树枝修建的。数百根坚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撑着沉重的殿顶,每根柱子底基边长1米左右,殿顶有100多个直径约10厘米的通气孔,面向繁华大街的寺院正门主墙上有3座高耸的塔楼,塔楼之间有5根泥柱连结,寺门高大气派。

遗产描述

文化遗产“杰内古城”由五个遗产点组成:包括四个考古遗址,即杰内—杰诺(即老城区,Djenné-Djeno),哈姆巴凯特罗(Hambarkétolo),卡尼亚纳(Kaniana)和托农巴(Tonomba),以及现在的杰内城,面积48.5公顷,分为十个区。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以及摩尔式建筑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而驰名世界。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这座历史古城的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丛中,还有茁壮的棕榈树、香蕉果,鲜花繁茂,芳草如茵。王侯宅第、清真寺院、学者陵墓等各种建筑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198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v),杰内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视频

杰内古城被世界称为尼日尔古的宝石,以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而闻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