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牧谷博士(英语:Rev. Dr. Arnold M.K. Yeung,1945年7月8日-2002年1月7日)是著名的华人神学家,终身都在基督教教会工作,从事文字工作、神学教育、主领聚会,训练栽培信徒,协助教会牧养等。
天主教和东正教所认可的圣人是不同的。认可不同圣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东西教会大分裂[1],或与地方因素有关。在教父时期,有些人在某地区被奉为圣人,故只有该地区的敬奉(敬礼)。一般来说,只有《圣经》提及的人物(如耶稣的门徒[2]和极少数知名人物)才会受到普世基督徒的敬奉。
简介
杨牧谷原名杨文辉,1945年7月8日出生于广东顺德都成镇,因战乱举家逃难到香港。中学时归信基督,决定一生委身于传道职事,中学毕业后投考神学院。1964年起先后进入中华神学院和海外神学院读书。因受以西结书34章6节经文感动:“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岗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乃改名为“牧谷”,正是要牧养高岗上、荒谷中,流离失所的迷羊。
1967年神学毕业后,杨氏加入证道出版社担任编辑,次年即获晋升为总编辑。期间主编策划主编“钟楼文库”共五册,翻译书籍十余册,又为期刊、电台、讲台写作投稿。1974年8月,杨氏与伍秀娴结婚,婚后11天便赴美国进修,入读加州阿苏萨太平洋大学。次年9月转往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新学院攻读,期间随汤玛斯·福赛斯·托伦斯研习教父学,获神道学荣誉学位(英语:BD Hon),并为种籽出版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完成翻译巴斯德的《圣经研究》共六册的工作。
1978年,杨氏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论文以《道德经》来作信仰和神学对话研究,导师为李约瑟(英语:Joseph Needham)。1981年,杨氏学成返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组讲师。1983年10月15日接受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按立为牧师。1987年退下崇基神学组的教席,全时间从事基督教文字工作与神学研究,亦不时于世界各地主领讲座,并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诠释时事。
1992年冬,杨氏证实患有鼻咽癌,一连串痛苦的治疗令他对信仰及生命作出更深邃的反省。患病其间他写了《再生情缘》记录病中的情况及对生死的体会。病愈后身体的状况并无影响他的工作,反而令他更积极参与病人的关怀工作。他又承新加坡“国际关怀”总部委托在港成立“更新资源(香港)有限公司”,继续出版、发展《道材》和“21”遥距课程,亦不时于世界各地主领专题讲座。
2001年12月,杨氏与妻子到英国度假期间身体突感不适,入院后更陷入昏迷状态。2002年1月7日,杨氏病逝于英国爱丁堡,享年57岁。
纪念基金
杨牧谷于2002年1月去世后,2002年6月“杨牧谷牧师纪念基金”成立,接收捐款以纪念杨氏的贡献。基金捐款用以制作及出版杨氏的言论及著作,推动神学教育、讲坛信息、文字影音、病患者事工等的发展,鼓励及协助各类型具时代信息的事工。基金由2002至2017年运作,曾举办过的活动包括:赞助出版书籍共有80本,而其中有20本非杨牧谷;赠书香港和内地的神学院;举办公开聚会;与各院牧事工、“从心会社”、“幸福传声筒”等合作,举办多次安慰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活动。
视频
杨牧谷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话说世界系列:东西方教会大分裂 天主教?东正教?,搜狐,2020-06-10
- ↑ 耶稣的十二个门徒都叫什么名字,搜狐,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