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新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新伦
杨新伦
英文名 XinLun Yang
出生 1898年

广东番禺
逝世 1990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
籍贯 广东番禺县鸦湖乡
职业 古琴艺术家、武术家
知名作品

《乌夜啼》
《碧涧流泉》
《怀古》
《鸥鹭忘机》

《玉树临风》等

人物简介

杨新伦 (1898-1990),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1]广东番禺县鸦湖乡人,师从王绍祯,郑健侯,卢家炳等[2]。1960年受聘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琴专业学院,授业学生谢导秀,关庆耀等,1980年与莫尚德等人成立广东古琴研究会,并任首任会长。更精通武艺,为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3]

人物生平

杨新伦(1898年—1990年),字克定,号“振玉斋主人”,广东番禺鸦湖乡人。著名的古琴艺术家、武术家,“岭南派”古琴一代宗 师。原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

杨新伦,青少年时期,喜爱武术,曾先后在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创办)、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振江闽城中学等地担任武术教师。
  

一次,杨新伦随上海精武体育会与中华音乐会联合组成的赴京旅行团到北京等地演出,结识了在旅行团中的著名粤乐大师吕文成、尹自 重等人,在吕、尹的影响下,令爱舞拳弄棒的杨新伦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十年代中期,杨新伦在东北美亚保险公司任职期间,深感业余生活枯燥,与公司同事一道,合资聘请了一天津民间艺人传授民族乐 器,许多人学不上手而半途而废,而杨新伦很快就掌握了三弦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充分显示出其超人的音乐天赋。又一次,杨新伦从东北回上海探亲,恰遇著名的古琴 家吴纯白先生在精武会举行的晚会上演奏古琴,这是杨第一次接触古琴,并领略到古琴音乐不同凡响,音色优雅娴静,从而暗暗立下要学习古琴的决心。

1928年杨新伦回到广东,就立即寻找古琴老师,后打听到一位叫王绍贞(广西人)的会弹古琴,即拜王为师,向王学习了古琴初法及 《仙翁操》、《陋室铭》等曲子。后经王的介绍,杨新伦又结识了当时在广州的卢家炳(广东中山人)、客心言、陈叔举等琴人,并向卢家炳学习了《白雪》等琴曲。

一次杨新伦在与卢家炳的闲谈中,得知广东的一位古琴高手郑健候。在卢家炳移居香港之后,杨新伦就设法找到郑健候并拜郑为师。由 于郑孤身一人生活无依靠,杨把郑接回家中奉养达二十年之久。这期间,杨新伦向郑健侯学习了岭南派古琴经典名曲《碧涧流泉》、《玉树临风》、《怀古》、《鸥鹭 忘机》、《乌夜啼》等。在当今岭南琴人的努力下,这些经典名曲将继往开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杨新伦青年时代曾在振江中学、广东昆维女子高中等校任武术教师,后又辗转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从事保险工作,直到1953 年回到广州,加入广东文史研究馆工作,才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漂泊,专下心来,从事岭南古琴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了感谢国家,他拿出二十多张名贵的古琴献给国 家,其中有著名岭南画派创始人居廉收藏过的名琴“啸月”(现存上海博物馆)。这个时期以来,杨被吸收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接受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委托,联络 了幸存的老琴家招鉴芬、周桂菁、孙暮唐(孙乐宜之父,孙乐宜曾任广州市市长)等人,时时聚集在一起切磋琴艺。

1956年,他任职于广东文史研究馆,专门从事岭南古琴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常与在广州的老琴人孙慕唐、招鉴芬、周桂菁等人一起切磋琴艺。

1959年,杨新伦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代会”,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0年9月,杨新伦受聘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琴专 业,授徒专业学生谢导秀、关庆耀及选修学生杨始德、梁兆荣等,后收徒罗巧灵、万美霞、李春婵等,为岭南古琴播下种子。1962年广州举行的首届羊城音乐会,杨新 伦率领学生谢导秀、关庆耀参加了演出,一曲齐奏“渔樵问答”获得了成功,岭南古琴首次登上大雅之堂。1963年,杨新伦先生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古琴曲打谱会议。

在1960年到1966年间,广东的琴坛十分兴旺,音协广东分会先后组织了两场内部的古琴音乐演奏会,由杨新伦师生和招鉴芬、周桂菁等 五位琴人演出。广东音协还为杨新伦、陈灵等四人在南方剧院举行了一场独奏独唱音乐会。首届“羊城音乐花会”期间,特邀请了前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古琴研究会 会长查阜西前来举行南北古琴学术交流。为了多渠道培养古琴接班人,广东文史馆文史夜学院也设古琴科收徒。

在广东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在杨新伦先生的努力下,1980年10月24日成立了广东古琴研究会,杨新伦亲任会长,莫尚德任副会长。广 东古琴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岭南古琴进入新的时代。此时年已八十二高龄的杨新伦,还日夜为琴事而操劳着。

进入八十年代,杨新伦的身体日渐瘦弱,已是力不从心了,这时还有王怀志、喻引娣、胥远帆、苏巧筝、周建明等求教于门下,杨新伦 仍尽职尽责地传授琴艺。

1983年7月,为使杨新伦毕生艺术成就纪录下来,广东电视台拍摄了以“琴心剑胆岭南瑰宝”为题的长达半个小时的电视片,收集了先生 所演奏的《碧涧流泉》、《渔樵问答》等六首琴曲资料,这是先生唯一留给后人的声像资料。

1990年2月1日,正值大年初六,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逝世,终年92岁。每年清明时节,杨新伦弟子徒孙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 风雨无阻前往远郊杨新伦墓地拜祭。杨新伦生前为岭南古琴的继承和发展奋斗终生的精神勉励着新一代。 [4]

视频

杨新伦 乌夜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