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官磷(1925-2008)

杨官磷(象棋特级大师)
出生 1925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棋手

广东省东莞县凤岗镇人,中国近代著名象棋专家,象棋特级大师。

杨官磷因其布局精致,棋风诡异,在棋坛上有“魔叔”的美名。[1]

目录

人物简介

杨官磷,别名:魔叔;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凤岗镇;

6岁时以善弈知名乡里,10岁被乡邻称为“乡下棋王”,

1956年获得首届全国象棋赛的冠军宝座,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象棋全国冠军;

1959年获得第一届全运会象棋赛冠军;

1977年代表广东队首次夺得全国象棋团体冠军;

1982年被授予国家第一批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1984年开始从事教练员工作,并培养出吕钦、许银川、庄玉庭等象棋国手。

2008年1月4日18时30分因结肠癌晚期在广州病逝,享年83岁。

人物传奇

杨官磷的出现,在象棋坛上创造了空前的奇迹,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

为什么说杨官磷创造的奇迹是“空前”的呢?第一,他没有师承,棋艺完全是靠天才加上毅力,这在象棋名手中实在不可多得。而自己学棋,能达到他那样炉火纯青、前无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来,只此一人而已!

扫荡群雄 保持不败第二个更大的“奇迹”是,以往的象棋名手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能保持不败的纪录。原来象棋之道,相生相克,各家各派,出手不同,甲能胜乙,乙能胜丙,甲却未必能胜丙。例如以前的国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和卢辉公私对弈,每战皆胜,但却在公开赛中,惨败于董文渊。但董文渊却又从未胜过卢辉一局。因此要评论一流名手的等第,实在很难。过去的国手也只是在总的成绩上超迈群雄,而并非能扫荡群雄的。

可是杨官磷自一九五一年成名以后,遍游南北,大小数千战,与各方名手角逐,从未失败,真可说是所向无敌,战绩辉煌。而且古代的国手,或因交通不便,或因地方割据,或因保名避战,很少能与国中所有高手一一较量的。而大陆今日,南北一家,各方名手,此来彼往,杨官磷和国中有名气的棋人,几乎都对过局。所以杨官磷之称为国手,才是真正的国手,他的境遇,也是过去的国手所梦想不到的。

锋芒不露,大智若愚 杨官磷是广东东莞人,拙于言辞,长于思考,从外表看来,他像诚朴的“乡下人”,智慧的光芒,并不炫露;但他却正是“大智若愚”,以朴实无华的作风,潜心研究,一步一步走到了光辉的顶点。

他是一个小商人之子,自幼就喜欢下棋,常和乡人对弈,年纪很轻,就获得了“东莞棋王”的称号。可是,东莞棋风虽盛,到底缺乏一流好手,那时他自己也不知道,若拿全国性的象棋水平做标准,他自己能达到什么境界。

正是因此,他不满足于只作一个县份的棋王,于是兴起了“问鼎中原”之念,像古代传说中的武师,技成之后就背起黄包袱游学四方,江湖较技,以求精益求精。他背的“黄包袱”是楸枰三十二子,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广州。

广州在近二三十年中,是全国象棋水准最高的城市,其中藏龙卧虎,能者颇多。他初出茅庐,自然还未能登峰造极,因此和名手对弈,初期还是负多胜少。但广州的棋坛老将,“华南四大天王”中硕果仅存的卢辉,已经看出了他的天赋,当时就对人说:“杨君的棋艺,现在虽逊于我,但将来一定超越老夫。”卢老前辈的话,现在是完全说中了。

击败卢李 奠定地位一九五零年,香港举办港、穗,澳三角象棋赛,他从东莞出来参加,那时他的棋艺虽已有了提高,但和第一流名手的功力,距离尚远,在象棋圈里,也还没有什么声名。他感到天才必须辅以学力,无师必须觅师,他所觅的“师”乃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棋谱。他在香港这段期间,曾闭门修炼,排拆古今名谱,研究高手对局,终于豁然贯通,而且修正了不少古谱的错误。这时他功力大进,已跻进一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的象棋会举办了一次会员赛,他击败卢辉的高足李志海而获得了冠军,自此奠定了他在棋坛的地位。

可是他在香港那段期间,却又是最郁郁不得志的时期。他的好友王兰友曾叙述他那段时期的生活道:“在香港靠象棋吃饭实在不易,他没有圆滑的交际本领,又没有那些有钱有闲的人在后面捧场,尽管他棋下得好,但找口饭吃,有时也成问题。于是他穷了,三番五次的,想在修顿球场摆棋摊来找生活。”在香港修顿球场的棋摊,那是失意的职业棋人的“出路”,做的是五角一元的“生意”,有时还要喝西北风。生活是够悲惨的。幸好,他的天才不该被这样埋没,朋友们告诉他在大陆艺人受到优待的事实,告诉他凡有一技之长都有发展的事实,于是他辞别了香港,回到了他那古老的但又是年轻的国家,在新的社会中,将他的棋艺献给大众。现在他周游南北,在各大城市公开表演,所至都受欢迎。他不但不用忧虑生活,而且获得以前棋人所不能获得的尊重。

南黄北周 冶成国手他是一九五一年回到广州的,回去后不久就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华南区际赛,荣获冠军。第二年和华南另一名手陈松顺联袂北上,与上海、汉口北京各地名手较量,从未输过一局,震惊了整个棋国。棋坛好手都认为他的棋艺,超妙稳健,两俱有之,已熔“南黄北周”(黄松轩与周德裕)于一炉,而且有凌驾之势。

杨官磷登上国手的宝座,这不是容易的,大陆的高手很多,每人都有看家本领,要保持不败纪录,那非但要有自己独到的心得,而且得通晓各家各派之长。有如唐代的玄奘大师,在印度那烂陀寺讲经论道,折服全印高僧,非但要精通大乘佛法,而且得熟习七十二派小乘诸宗一样。

杨官磷的辉煌战史,纸不胜书,这里只举出他几次重要的战役,也可看到他的惊人技业,和成功之不易幸至。

几番猛战,名传遐迩 一、三败陈松顺。陈松顺是华南“棋怪”钟珍的首徒,钟珍的棋阴险毒辣是出了名的。当年“华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黄松轩以中炮夹马、大刀阔斧的攻势见长,但一对钟珍,却毫无办法(据说新式象棋开局法中,屏风马对当头炮的炮二进一抵御攻方过河车的着法,便是钟珍首创的)。陈松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深沉善变,尽得师门心法,而绵密精炼更胜乃师。陈在抗战期间,走遍湘、桂、黔、滇,未逢敌手,又曾参加穗、港、澳埠际赛,获个人长胜将军。解放后,远游上海、南京,亦所至告捷。当时杨官磷也正是北征载誉归来,于是在一九五三年夏,两雄相遇,在广州岭南文物宫举行十局大赛,赛程经过,非常紧凑,结果杨官磷胜四负三和三负,多胜一局。一九五四年与五五年,杨陈又分别在广州、上海作十局大赛,结果也是杨官磷获胜。

二、击败董文渊何顺安。董文渊饮誉棋坛二十余年,未满二十岁,即击败当时的国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坛。杨官磷初到香港时,也曾败给董文渊一局。但自一九五二年杨成名之后,杨董先后比赛数十局,都是杨官磷获胜。尤其最近在武汉之战,杨更是大捷,在八局对赛中,董仅胜一局。何顺安是华东一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渊之后,但攻杀凌厉,却在董上。他在去冬今春,曾先后打败陈松顺、李义庭、朱剑秋等高手,于是在今夏挟战胜群雄之威,在上海和杨官磷作十局大赛,结果杨五胜五和,又以压倒之势大胜。

七雄之争 一人称霸 三、七雄夺鼎,保持长胜。广州是全国象棋高手最多的城市,今年春岭南文物宫主办“七雄夺鼎赛”。七雄乃:杨官磷、陈松顺、卢辉、袁天成、覃剑秋、朱德源、陈鸿钧,都是棋坛上顶尖儿的人物。结果杨官磷雄据擂台,任由六雄轮流攻打,又保持了不败的纪录,夺得银鼎。

四、战胜李义庭。李义庭是最近两年最突出的棋手,前年在上海棋坛出现时,年方十六岁,就击败朱剑秋、侯玉山,迫和陈松顺、董文渊、何顺安等名手,当时杨官磷和他对弈四局,也是比对成和。今年春他到广州比赛,又击败陈松顺,声名更著,有“棋坛慧星”之称。但最后碰到杨官磷,却以四和二负见败。其后几次公私对弈,也是杨官磷占胜。杨官磷初遇李义庭时,大抵因摸不住对方家数,才被对方战成平手。其后,杨官磷每战都采紧密缠打的对杀战略,李义庭究输在欠缺经验,走对攻局就不是杨官磷的对手了。

人物成就

阐扬弈艺 大有功劳除掉这几场重要的战役外,其他名手如谢侠逊(以前有“棋坛总司令”之称)、宝国柱(华东棋坛名宿)、林奕仙(棋坛老将,一九三一年曾代表华东至香港比赛,有“中炮大王”之称)、罗天扬(李义庭之师,湖北名宿)、朱剑秋(与周德裕、董文渊并称“扬州三剑客”)等,也都先后败在杨官磷之手。

杨官磷不但实战的成绩极其辉煌,而且对弈艺的阐扬,也有很大贡献。例如在布局法上创新式五六炮开局法,独成一家;对古谱拆法的错误,如五七炮弃车局、当头炮弃马陷车局等,都有所纠正,详列著法,真可说是“探古人未载之秘,穷古人未得之源”。

论局著书 句句精辟象棋自历代演变,而成为今日的中国象棋,在民间流行的普遍,远超于任何娱乐。千余年来,名手辈出,但论成就之大与际遇之佳,杨官磷都是第一人。照中国今日棋风之盛,我们有理由相信“后有来者”,但“后来者”却必须吸取前人的经验,因此对“前无古人”的杨官磷棋艺,实在是每个有志于学象棋的人,都该研究的。所以杨官磷《棋国争雄录》的出版,可说是棋坛的一大喜讯。

布局分析

杨官磷可以说是中国象棋第一人。在象棋界,他居功甚伟,著述弥丰,是对新中国象棋事业发展最有贡献的人之一。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象棋是三教九流之外的江湖之术,不登大雅之堂。杨官磷生于 1925年,是广东省东莞县凤岗镇人。十几岁时,杨官磷在家乡一带已经远近无敌手了。据武侠小说家,也是象棋评论家的梁羽生著文说,杨官磷是中国自有象棋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前辈。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他没有师承,高超的棋艺全靠天才加毅力,在名手中不可多得;第二,他曾一度扫荡群雄。1951 年杨官磷在棋坛上成名?在上海获华东、华南区际赛冠军?以后,遍游大江南北,身历数千战而所向披靡。梁羽生描写杨官磷时说他,"拙于言辞,长于思考,从外表看来,他像诚朴的'乡下人',智慧的光芒,并不炫露;但他已是'大智若愚',以朴实无华的作风,潜心研究,一步步走到了光辉的顶点。"!文中所说的光辉的顶点,其中之一是 1956 年 12 月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上,杨官磷获得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象棋冠军,这也是中国象棋史上的第一个冠军。此后,杨官磷又获 1957 年和 1959 年的象棋冠军。1999年 9 月,在建国 50 周年之际,杨官磷、胡荣华和吕钦同时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象棋界三人,这也是对杨官磷从一个走江湖的民间棋手到人民的功勋运动员的最大肯定。杨官磷功勋卓著,他对中国象棋运动的发展和推动,功不可没。他成名以后,著书立说,编写象棋杂志,为青年人讲解象棋,又培养出像吕钦、许银川、庄玉庭这样的象棋国手,他的功绩将永载中国象棋史册。杨官磷有过硬的象棋基本功,他的布局精致,运筹帷幄十分高超,中局更为巧妙,到了残局阶段,杨官磷更以细腻和神鬼莫测的玄机著称,因此研究杨官 的布局和战术,自是提高象棋技艺的不可或缺的课程。本书作者根据孙志伟、刘海亭编著的《杨官磷精彩对局集》中的 150局实战对局,作出胜局与和局的随机抽样分析,并制成了图表 5,现试归纳分析如后。

其他类中包括各种冷僻的布局若干种,其他类:!先手包括:五六炮对屏风马、顺炮横车对直车、五六炮对反宫马各 2 局;列手炮、中炮对左炮封车、仙人指路对进马、中炮对鸳鸯炮各 1 局;"后手包括:中炮对拐角马、仕角炮对挺卒各 2 局;过宫炮对左中炮、飞相对右过宫炮、飞相对右中炮、仙人指路对还中炮各 1局。。在图表 5 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官磷的实践布局有两大特点,一是布局种类少,全图表仅为 10种外加其他类,而在种类已相当少的布局中,杨官磷还有三种只有先手布局而无后手用同类方法应对的记录。杨官磷最擅长的是中炮对屏风马,先手布局 34 局,占 150 局总局数的 22.67% ;后手布局 38局,占 150 局总局数的 25.3% 。由此可见,杨官磷中炮对屏风马布局先后手相加为 47.97% ,几乎达到总局数的一半了。当然,这也说明了中炮对屏风马对局是象棋对弈中最重要的攻防布局手段。杨官磷布局中占第二位的是顺炮直车对横车,这种布局在我们前边已经分析过的四位象棋顶尖高手中,都不占重要地位。由此亦可以看出杨官磷活跃在棋坛的时代,其流行布局时尚之一斑。杨官磷实战布局中占第三位的中炮对反宫马,其先手为10 局,占总局数的 6.67% ;后手对局无。这说明,在杨官 的对手中,选择后手反宫马的尚有一定的比例,但对杨官 来说,无此后手对局,说明杨官磷不喜欢用反宫马对付中炮。反之,他更喜欢用屏风马对付先手中炮这一常用布局模式。在图表 5 中,五七炮对屏风马和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分别降至第六和第七位,而且后手对局也比先手对局多,说明了杨官磷在执后手布局时,也有自己的偏爱。总之,杨官磷的布局方法种类明显地少于前述诸人,除其他类之外,仅为 10种,说明杨官磷更偏爱中炮对屏风马,而且其后手对局还多于先手对局,更说明了屏风马在对抗中炮攻击型布局时的重要意义。

经典战役

战役一:米高美舞厅激战“华东三虎”

1952年秋,杨官璘远征上海。此时“华东三虎”之首董文渊正在米高美舞厅摆下擂台,但应对杨官璘时可就力不从心了,最后被杨官璘打下了擂台。

董文渊输棋后,自然不甘心,于是便邀集了客居在沪的一些弈林高手,决心和杨官璘见个高低。这些高手中有湖北罗天扬、浙江林弈仙,以及何顺安、朱剑秋(另外两虎)、陈荣棠,宋义山、周慰兀等。他们轮番攻擂,激烈的擂台赛使米高美舞厅顿时热闹起来。攻打杨官璘的擂台时,先由华东棋坛第三条好汉朱剑秋任主将,带领着董齐亮等一班人马出阵。

朱剑秋,扬州人氏,曾挟技遍游西南各省,颇负盛名。朱剑秋这次攻打杨官璘的擂台,自然憋足了劲。其中有一盘棋,从下午2时一直下到次日凌晨2时,长达12个小时,两人连饭都顾不上吃,足见酣斗之激烈。经过12局的对弈,杨官璘以5胜2负5和的优势获胜。

紧接着,“棋坛怪杰”何顺安与杨官璘接上了火,先赛三场,何顺安很快便败下阵来。第二局两人仅对弈了18个回合,何顺安因身体欠佳,只好中途停赛。杨官璘见状对何顺安说:“这局棋可算封棋,将棋局保留一段时间,直到你康复后再续弈。”

董文渊见“华东三虎”中的两员大将俱已败下阵来,便亲自登场。棋枰旁,两人时而托腮沉思,时而落子如飞,开始几局,互有胜负,比分咬得很紧,随着对局的增加,杨官璘逼得董文渊节节后退,最后败下阵来。

战役二:群英会力挫北方三侠

1954年上海擂台赛是中国象棋史上的一次群英会,擂台赛从4月一直进行到9月,全国各地的弈林高手纷纷奔赴上海,上海棋战烽火连天。

北方棋坛元老级人物天津庞霭庭,得知杨官璘在上海摆设擂台的消息后,决定前往一会。于是他约请马国梁、马宽一同南下。首先登台与杨官璘交手的是马国梁。他是北方攻杀派风格的代表人物,与杨官璘一共对弈8盘,结果马国梁以7负1和大败。紧接着,马宽也被杨官璘击败。这样两位马姓高手双双落败,被称之为“双马失蹄”。

在北方棋手中,老将庞霭庭几十年饮誉棋坛,曾与张德魁齐名。他久经战阵,技艺老练,时年已近70岁,须发皆白,但人老雄心在。攻擂战中,他与杨官璘下了两局棋。第一局庞霭庭用中炮巡河炮直车攻打杨官磷的屏风马,可惜开局不久便被杨官璘反先.之后再也没有翻过手来,很快丢失城池,第二局,他虽竭尽全力,但也只下了盘和棋。

战役三:巧破飞相局智擒侯玉山

对于杨官璘来说,当时北方棋坛最难对付的棋手莫过于北京名将侯玉山。这次擂台赛,两人约定赛10局。杨官璘先声夺人,胜了第一局。侯玉山毫不示弱,马上扳回了一局。此后的6局,侯玉山采取了极其稳健的战术,尽管杨官璘把那“锉功”、“抽丝功”等几般武艺都施展出来,可始终无法取胜,皆成和棋。 怎样才能在最后的两局棋中战胜侯玉山呢?杨官璘在认真思索着,当他把对弈过的8局棋全部拆解完后,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侯玉山对布局虽然不太讲究,却独对飞相局有所偏爱,这就好比武林高手中的独门暗器一样,飞相局就是侯玉山的拿手好戏。在对弈过的8局棋中,凡是侯玉山执先手时,大都用飞相局。这—夜,杨官璘没合眼,他在研究破阵之法要大破侯玉山的飞相局。

第九局是侯玉山先手,他果然又走了飞相局,结果让杨官璘“准备了个正着”。在一个看似平稳的局面下,杨官璘采用3、5两路炮猛攻的战术,一举打乱了侯玉山的阵脚,继而乘机挥卒疾进,终于破城擒王。

第十局开局不久,侯玉山便捋了捋衣袖,鼓起余勇,调动子力向杨官璘发动猛烈的进攻,可是在杨官璘天衣无缝的防守面前,双方还是走成了和棋。杨官璘最终以2胜7和1负的成绩险胜。

逝世

2008年1月4日18时30分中国棋坛元戎、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磷,因结肠癌晚期在广州病逝,享年83岁。

社会评价

在中国象棋史上,杨官璘的功绩是卓著的,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杨官璘的出现,在象棋坛上创造了空前的奇迹,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棋坛宗师杨官磷》

杨官璘是中国象棋的‘一代宗师’。他对象棋的执著追求,刻苦钻研,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象棋全国冠军,开创了一个‘杨官璘时代’。杨官璘的不幸病逝,是中国象棋界的重大损失。——上海市象棋协会主席胡荣华

在棋界,我最尊重的棋手就是老杨。尤其佩服他的为人和人品。他有棋手的骨气和傲气,一生甘于平淡,不随波逐流,很有生活原则。——河北象棋特级大师刘殿中

杨老可以说是棋界的代表人物,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著述和出版了很多象棋书籍,使广大棋迷获益匪浅。——湖北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

大师德艺双馨,一生执着追求,是我们棋手的楷模。——广东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

大师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在他的生命中,一辈子除了棋还是棋。论勤奋程度,在我所认识的棋手中无人能出其右。——广东象棋特级大师吕钦

生涯数据

阐扬弈艺

杨官璘不但实战的成绩极其辉煌,而且对弈艺的阐扬,也有很大贡献。例如在布局法上创新式五六炮开局法,独成一家;对古谱拆法的错误,如五七炮弃车局、当头炮弃马陷车局等,都有所纠正,详列著法,真可说是“探古人未载之秘,穷古人未得之源”。著有《棋国争雄录》、《弈林新编》、《弈林精华》等。在《棋国争雄录》中,杨官璘将他与各方名手的对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对局,兼收并蓄,集取精英,详加评释,句句精辟,固可供读者揣摩,俾熟习各派大师的著法。

培养人才

杨官磷1959年始任广东象棋队教练兼棋队负责人,带领广东队在全国比赛中拿下三次冠军。80年代退休后为了能让广东的女子象棋也成长起来,1988年回广东队指导。他每周二准时去广东队,为女棋手们当陪练。如果有事无法前往,他一定会先打电话“请假”。 吕钦许银川赵国荣陶汉明于幼华李来群柳大华徐天红洪智庄玉庭黄子君黄玉莹赵鑫鑫等象棋国手是杨官璘培养的。[2]

人物纪念

相关诗句

《象棋国手杨官璘》

梁羽生

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心血而今收笔底,可从一卷识楸抨。[3]

《观第四届杨官璘杯象棋赛》

棋国凝眸望至尊,

峨眉新月破浮云。

钱塘潮涌俊才出,

信手惊雷震乾坤。

《岭南棋坛龙虎斗》

珠江独自盈轻舟,

虎斗龙争尚未休。

想是澄波泛灵感,

棋坛佳话至今留。

杨官璘杯公开赛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全国首位象棋全国冠军命名的全国性象棋赛事,由杨官璘出生地凤岗镇政府创办于2004年的“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号称象棋“世界杯”,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这项始于2004年的年轻赛事的参赛规模和赛事规格不断提升,比赛人数从第一届的160多人,到第二届180多人,第三届由中国象棋协会主办后,参赛棋手人数更是激增到240多人。杨官璘杯象棋大赛已经在全国并逐渐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号。赛式首次采用让国内业余棋手与顶尖棋手同场分组竞技,还接纳了海外组国际棋手,为象棋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力量。

历届“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前三名名单

第一届 2004.10 公开组 汪洋 蒋川 赵汝权

第二届 2006.10 公开组 赵鑫鑫 汪洋 蒋川

第三届 2008.11 专业组 蒋川 洪智 赵鑫鑫

公开组 金松 郑一泓 谢岿

海外组 赵汝权 阮成保 牟海勤

第四届 2010.09 专业组 赵鑫鑫 蒋川 王天一

公开组 郑惟桐 张学潮 黄竹风

海外组 黄学谦 翁德强 黄俊铭

女子组 王琳娜 唐丹 赵冠芳

第五届 2012.09 专业组 洪智 汪洋 赵鑫鑫

公开组 姚洪新 张申宏 赵玮

海外组 梁达民 吴震熙 陈振杰

女子组 唐丹 尤颖钦 陈丽淳

杨官璘象棋馆

2009年8月17日,中国象棋协会将全国第一个“象棋之乡”的荣誉正式授予东莞市凤岗镇。凤岗体育馆内,当地棋手训练比赛所用的场馆被命名为“杨官璘象棋馆”,镇内居民主要休闲场所的园龙山公园内兴建了资料完备的“杨官璘纪念展室”,详细地记录了棋圣与家乡的点点滴滴。

杨官璘象棋广场

2008年,凤岗镇还投入400万元兴建了全国第一个象棋主题广场——“杨官璘象棋广场”。杨官璘象棋广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象棋广场。45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上,以当年杨官璘曾破解过的经典残局为背景,在广场四周的休闲绿地及树木之间加装了石台凳和50多个石棋盘,能容纳200多人同时对弈,方便群众以棋会友。[4] ,西侧竖立着一个高3.88米的杨官璘铜像。象棋广场内还将建有专业的象棋练习场,并引进各类象棋培训班,可作为东莞市东南区域一个象棋培训基地。从春节开始,该镇相关部门将广邀全镇乃至全国各地的象棋高手,每周在杨官璘象棋广场举行擂台赛。[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