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杜甫---用生命写诗的老人(薛有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甫---用生命写诗的老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杜甫---用生命写诗的老人》中国当代作家薛有庆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杜甫---用生命写诗的老人

«登高» 大约是杜甫五十六岁所写,是他晚期的诗作。时光飞逝,此时的诗人已近暮年。回首杜甫,坎坷一生。少年读书时的天真无邪,壮年漫游时的浪漫潇洒,长安求仕的蹉跎时光,数度为官的宦海沉浮,战乱逃命的胆战心惊,以及漂泊西南的游子之思。无限沧桑,万千感慨,凝结成了这首“天下第一律诗”的旷世之作。

生于官宦之家,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杜甫,一生也难弃强烈的政治性和民族使命感,这一点从降生那一刻就已注定,这是诗人的宿命。如同屈原一样,即使“位卑也未敢忘国忧”。一方面中唐社会政治腐朽,奸臣当权。李林甫“野无遗贤”的谎言,牺牲了包括杜甫在内的多少士子的大好前途?

一个知识分子人格得不到尊重的时代,注定是一个走向腐朽的时代。另一方面诗人总是率性而为,任性不羁,说辞官就辞官。又不会柴米油盐,不通经营之道,物质生活一地鸡毛,一片狼藉。这一切都注定了晚年的漂泊之苦。堂堂名门之后,儒学大家,竟然到了饿死孩子的地步,自己甚至也因为饥饿过度,一顿饱食而亡。可怜大诗人的生活如此艰难!可叹他又是一个纯粹为精神而活的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官场失意诗界留名。杜甫用生命写作,将自己一路走来,待人接物,游踪行迹,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全用诗歌的形式记录描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诗财富。

面对兵荒马乱的社会,诗人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经受了何等的屈辱?有怎样的境遇?又有怎样的感受?感悟《登高》,会发现诗人的家国之恨,身世之苦在此得以总爆发。诗人对生活社会生命的感慨,蕴含于这五十六个字中,可谓笔力千钧,字字含血,句句含泪。

前两句中,抓住十四个字,抒发六种景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感知诗人眼中之景,饱含着无限悲苦。周围环境的描写,何尝不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愁情?疾风,秋风之凛冽,刺骨,渗入诗人衣衫单薄的多病之躯,该是多么难以忍受。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的诗人,在秋风中无助的徘徊着。仰头望天,却没有天高任鸟飞的豪情,那是属于年轻人的历练。而今多病年迈的诗人,最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足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写出更多快乐的诗篇来。仰望蘷州的天空,空旷开阔,天高云淡,此背景下的诗人又是何等的渺小。举目无亲,谁在意诗人留下的泪?异乡流浪,谁注意过诗人的存在?

茫茫寰宇中,诗人孤独的彳亍着,耳畔猿猴的长啸,那般哀婉凄清,似乎在为生命将终的诗人唱着挽歌。周围一片寂静,除了几只猿猴在秋风中歌唱。举目无亲,异乡为客,生命将终,猿猴的哀叹,又何尝不是对诗人最后的挽留?小说《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老人,可以与半条死鱼对话,此时的杜老先生,似乎也与几只猿猴心有灵犀。

渚清沙白,多么美丽的江畔风光。它可以是浪漫情侣沙滩漫步的胜地,也可以是青春少年水边嬉戏的佳处。而诗人眼中,这却是一种嘲讽。不管是盘旋的鸟儿,还是徘徊的诗人,都是这旖旎风光中的孤独者,离群者,落单者。美丽的风景,只是给那些春风得意者锦上添花,对于失意惆怅者,又怎能不是拨痛伤口的芒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况味,完全迥异的人生境界。

首联十四个字,集中了六幅有内涵的画面,让人不得不惊叹唐诗的凝炼之美,惊叹杜老“读书破万卷”的神来之笔。

颔联写景再次荡开一笔,意境愈加壮阔,苍凉,浑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缘于“木叶”,缘于木的干燥,枯黄的质感,“落木”并非是天空中纷纷扬扬落下漫天的木头,读诗是需要想象与领悟,不能用一是一,二是二的刻板思维,我再次被诗人用语的奇绝所震惊,诗人的世界多么奇妙!江边无边无际的漫山遍野的秋叶纷纷飘落,干枯萧瑟的秋叶,叶落归根,这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轮回,谁又能摆脱得了衰老与死神的眷顾?生命将尽的诗人,眼见到自然界植物凋零,应是唏嘘不已啊!再俯视脚下滚滚长江东流水,一眼望不到尽头,长江的雄壮气势,宇宙的永恒长久,让诗人更加感到人生的短促。没等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就垂垂老矣;未得报效祖国,已“鬓发繁霜”。“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子也发出过如此感叹。然而,诗人却不知自己的身后事,一千四百首作品,让他成为最多产的诗人之一,其诗为后人所膜拜。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为他赢得了身后名,倘若杜老泉下有知,也该些许宽慰了吧!

后两联更是直抒胸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九九重阳,中国人的习俗是团聚亲人,登高望远。眼前的杜老却长久地客居千里之外的异乡,又在晚年,拖着多病之躯,独自登高,诗人的孤独可想而知。迈着蹒跚的步履,艰难的前行。一息尚存的诗人,在长江边上,高处远眺,或许他会想念失散的亲朋,或许他希望有位挚友能陪他共度重阳,共赏秋光。或许他会想起昔日亦师亦友的李太白,一起“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惬意,或许他会忆起“放浪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洒脱,,然而,对于现实中的诗人,这都是天方夜谭,过眼云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如此境遇,依然关心国事,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最后的良知。“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而诗人却活在自己构筑的精神城堡里,维护着自己内心的纯净与自尊,始终不忘忧国运,叹民生。与社会法则格格不入,与大众人格大相径庭的他,单纯而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我仿佛看到了在瑟瑟秋风中一匹烈马,瘦骨嶙嶙,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在夕阳下哀鸣,将死于槽枥之间,我似乎听到了千里马的哀鸣——我的心,我的心,你去了哪里?情已至此,若能一醉方休,或许会销解万古之愁。然而经济或身体原因,连浊酒都不得已而停杯。杜甫也是一个嗜酒如命者,常在狂歌中痛饮,在痛饮中快意人生,如“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落日》,“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如今连大醉一场都不可,如此深重的悲情又无法宣泄排遣,如此复杂的情结却找不到疏散的出口,可想诗人胸中的块垒又是何等的难以残喘?

临末,未了,无奈之下,只能仰天一声长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ef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薛有庆,女,陕西礼泉一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