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材料应力腐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材料应力腐蚀

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叫应力腐蚀。这里需强调的是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材料应力腐蚀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应力腐蚀破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破坏事故是否属于应力腐蚀,但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根据某一点特征,便简单地下结论。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

简介

  • (1)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是静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一般是拉伸应力(近年来,也发现在不锈钢中可以有压应力引起)。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拉应力。最早发现的冷加工黄铜子弹壳在含有潮湿的氨气介质中的腐蚀破坏,就是由于冷加工造成的残留拉应力的结果。假如经过去应力退火,这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 (2)应力腐蚀造成的破坏,是脆性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 (3)只有在特定的合金成分与特定的介质相组合时才会造成应力腐蚀。例如α黄铜只有在氨溶液中才会腐蚀破坏,而β黄铜在水中就能破裂。
  • (4)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在10^-9~10^-6m/s,有点象疲劳,是渐进缓慢的,这种亚临界的扩展状况一直达到某一临界尺寸,使剩余下的断面不能承受外载时,就突然发生断裂。
  • (5)应力腐蚀的裂纹多起源于表面蚀坑处,而裂纹的传播途径常垂直于拉力轴。
  • (6)应力腐蚀破坏的断口,其颜色灰暗,表面常有腐蚀产物,而疲劳断口的表面,如果是新鲜断口常常较光滑,有光泽。
  • (7)应力腐蚀的主裂纹扩展时常有分枝。但不要形成绝对化的概念,应力腐蚀裂纹并不总是分枝的。
  • (8)应力腐蚀引起的断裂可以是穿晶断裂,也可以是晶间断裂。如果是穿晶断裂,其断口是解理或准解理的,其裂纹有似人字形或羽毛状的标记

评价

应力腐蚀机理就是滑移-溶解理论。它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四个过程,这就是滑移-膜破-阳极溶解-再钝化。这一机理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广为多数人接受。但是,滑移-溶解机理只能很好地解释沿晶断裂的应力腐蚀,而对穿晶型断裂如奥氏体不锈钢的氯脆,却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穿晶断裂型的应力腐蚀,其断裂表面不是在滑移面上,断裂具有类似解理的特征。防止应力腐蚀的办法要视具体的材料-介质而定。例如低碳钢容易产生碱脆和硝脆。在锅炉的铆接和焊接部位,少量的渗漏使溶融的盐形成局部高浓度的苛性钠,易产生碱脆。对于碱脆就要时时注意锅炉用水处理,减少PH值或加入强氧化剂使钢表面钝化,加入一些抑制剂如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都可减缓应力腐蚀,也可用阴极保护的办法。而对于硝脆则正相反,要增加溶液的PH值,或加入苛性钠等碱性物质延缓应力腐蚀,当然,从电化学防护来说也可用阴极保护。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氯脆,首先从合金的成分加以改进,如从低镍的18-8型(304、302型)改变成高镍并加钼的316型,进而采用A+F的双相钢。对奥氏体不锈钢也要特别注意冷变形或者焊接后的去除应力处理。[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