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长水,十九、二十世纪福建莆田地区基督教名牧,基督教卫理公会兴化教区的教区长;慈善家、实业家、民间外交家。
牧师,新教[1]多数宗派中的主要教职人员。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约[2]》中以牧人喻耶稣,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师称呼主持教务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员。
简介
李长水号消丞,福建闽侯人,幼年进教会义塾读书,19岁开始传道。1888年被委派为卫理公会福建兴化教区长。作为牧师,他在福建莆仙一带积德行善,1892年曾参与创办咸益女学堂,开兴化女子教育之先声;又参与创办女医馆、莆田涵江兴仁医院、莆田仁济医院、产科医院、麻风病院等。
1909年,李长水牧师与美国传教士蒲鲁士(W. N. Brewster)等在莆田倡设戒烟社,协助当地官府推行禁烟。1910年,他在莆田城内设立公德社,各乡成立分社,由公正人主持,调解乡事械斗,因此乡间陋习和刁民大大地减少。
1911年6月,李长水与蒲鲁士一起前往东马来西亚的砂劳越,制定垦殖计画,约见当地政府官员,约定在新福州垦区的彼岸新珠安省下游,为莆田乡亲开辟“长十二英里,广随其开垦所及,无限制”的诗巫兴化垦场。同年7月19日,他与蒲鲁士两人回到莆田,公布11款章程,招募垦农300人。
1912年2月招募第一批101名莆田农民乘船向南中国海出发,5月抵达诗巫兴化垦场。他们随即开始垦殖。在一批批一代代莆田垦民的努力下,当年兴化垦场已成为繁华的城区,构成了今天诗巫市的一部分。
李长水有一女,名叫李美珠(Dr. Li Bi Cu),早年在传教士寄宿学校接受教育,1897年,传教士蒲鲁士的妻子蒲星氏(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将她送往美国,就读于纽约赫克默公立中学。两年后,受艾伦小姐(Miss Allen)资助,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1905年毕业于该院。
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基督徒与现代中国的诞生》书中,首次披露了在满清王朝被推翻后,中国有四位民间外交家前往美国,其中有三位福州人,包括李长水和李美珠父女二人。他们参与促成了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华民国的承认。
李美珠终身未嫁,有收养的孩子。她于1946年退休,1949年她在与校友Dr. Alaop的通信中,叙述其居住于福州仓山的“琴泉山馆”(King Cuang Shang Guang)。
李长水晚年居住在福州烟台山,却依然关心莆田的慈善和医疗事业。83岁时病逝于福州烟台山。
参考文献
-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一: 20世纪上半期的新教2,网易,2020-10-05
- ↑ 《文学回忆录》听与读 | 第五讲: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搜狐,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