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道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道泰  出生日期 = 1617~1683
国籍 中国
职业 清初古瓷都德化名进士,封建时代百姓的好官

李道泰(1617年—1683年),德化县浔中镇沙堤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又名启真,字子交,号藿思。曾在地方上多处为官,所到之处,皆甚得民望,被誉为品行高洁的清官。

生平简介

“下笔千言立就,每构思皆出人意表”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下笔千言立就,每构思皆出人意表”,”早年即抱负不凡,志趣高尚,希冀能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造福黎民。 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乡试中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会试登进士第。

初任永修知县

初任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知县。他上任后,“奖孝行,振寒素,革陋规”。在贯彻推行政令时,重视正面教育开导,表彰好人好事,对违犯者“蒲鞭示儆”,故风正民淳。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起,翌年建昌县境内“山寇”啸聚,胁迫民众依附,围攻县城甚急,道泰临危不惧清,身先士卒,率众抵御,保全城池。

时论比拟之为“白李草堂”

建昌地处水陆要冲,时军务、政事船泊车马往来频繁,应接任务殊重,道泰备极劳瘁,后以功升南康府同知。他为官清正,未与权势同流,“冷署冰厅,家人团笑如寒士”。他曾辟地结茅于紫霄峰,曰“白厓”,寓以“廉白清正”,公馀间隙休闲于此,览林泉洞壑之胜,寄情山水,宁静致远,潜读诗书,时论比拟之为“白李草堂”,由此可以窥见其品性之高洁,学识之深邃。

“同舟共济,岂吾独安耶?”

李道泰于南康府同知任内,有次押送俸款过鄱阳湖,途中天气突变,狂风骤作,逆浪折舵,覆船险难时可发生。在这危急关头,差役划来小船请道泰换船避险,道泰慨然厉声谢绝:“同舟共济,岂吾独安耶?”其临危不惧,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精神,深受世人敬佩。离任时,士民攀辕洒泪惜别者载道。[1]

升任云南开化知府

察访民间疾苦,采取具体措施

李道泰升任云南开化知府后,亦是勤恳履职。开化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很不发达,文化更是落后,百姓生活甚为困苦,且少数民族聚居混杂,民族矛盾颇为突出,社会长期未能安宁。李道泰赴任后,经常轻车简从,或干脆微服私访,深入村寨,探悉民情,谘询民意,察访民间疾苦,制定并采取具体对策措施。发现百姓税赋徭役沉重,且不少是额外的不必要的加派,于是立即上疏,坚决请求减除。

倡办义学,维护民族团结

荒灾之年,眼见生灵涂炭,心中甚为不安,奏请朝廷开仓赈济,让百姓能够活命。与此同时,大力劝导农桑,发展生产,改善交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教育,尤其是倡办义学,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养,晓得大义,知耻向善。注意民族关系,较好地掌握民族政策,公正处理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整饬守军纪律,严惩掳掠贩卖儿童

当时,驻守开化的官军,风纪废弛,很多官兵为了获取额外钱财,甚至私下常窜到邻近湖南境内,掳掠孩童到开化贩卖,致使湖南边地许多百姓骨肉分离家庭破碎。李道泰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吏员深入山区乡间,逐一调查摸底,造册登记,责令相关人员,采取切实措施,放归被掳掠儿童,并帮助筹集路费,使之得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同时,采取果断措施,整饬守军纪律,严惩掳掠贩卖儿童的作奸犯科的官兵,终于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为此,受害者家属感恩戴德,几十年后,还为李道泰建庙祭祀,祷祝安康。应当说,这也是李道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的最大奖赏了。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正是这样的道理。[2]

著作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李道泰卒于任上,百姓无不痛惜。生前著有《缨溪文集》;又集古18卷,名《箨书》;诗有《响草》、《剩园四草》、《滇行草》与《南州耳鸣集》,惜大都散失。《咏石牛》、《岱仙瀑布》、《虎贲岩》等诗10余首,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史载

据史载,李道泰出仕前因避兵乱曾在德化县雷峰镇海拔1100米的虎贲山石书房潜居修读。书房实是由三块大石组成的石洞,面积约10平方米,可置一床一桌。李道泰在虎贲山留下“有这亭”“风穴”等石刻手迹,还留有诗曰:有这亭宜绝壑边,万竿修竹雨和烟;避兵三百六十日,举似山僧已二年。

咏石牛

德化名山石牛山至今仍留有李道泰一首七律诗-咏石牛,很能体现他为人处世及从政节操理念:

“片石峥嵘状似牛,深山独卧几千秋。

 春苔發背猶毛長,夏雨濕身似汗流。
 青草盈塘難下嚥,蒲鞭任打不回頭。
 欲尋鼻孔無穿處,天地為欄夜不收。”

要像那老黄牛,默默地为百姓耕耘,无所索取,只有奉献。踏上仕途后,李道泰始终品行高洁,不改初衷,廉明清正,关心百姓疾苦,勤恳理政,兴利除弊,维护民族团结,深得黎民百姓的拥戴与感念。[3]

德化举行“品行高洁李道泰”微故事分享会活动

孝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清明政风、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的丰厚滋养。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不论环境如何变迁、工作如何变动,我们都应该积极传承、大力倡导“孝”“廉”这个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

日前,为响应泉州市“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德化县“品行高洁李道泰”微故事分享会在浔中村李氏祖厝大埕举行。德化县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各乡镇“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负责人和当地群众代表等200馀人参加活动。

“李道泰一生廉洁奉公、品行高洁,我们要继承'蒲鞭任打不回头'的老黄牛精神,把良好家风传承下去。”这是德化县浔中镇李氏后裔发自内心的感慨。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今年来,德化县纪委监委便是以创建“一镇一孝廉”活动为契机,立足本地特色,以弘扬孝廉文化为主题,全面挖掘典型孝廉人物事迹,打造孝廉文化系列宣传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宣传,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廉文化熏陶。”德化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孝廉因子'融入家庭,走进社会,根植于心,转化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自觉,推进廉政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