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觉(国民党起义将领)
出生 1900年
国籍 中国湖南长沙
职业 国民党起义将领

李觉

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34年11月率部在湘江岸边阻击长征红军,给红1军团造成惨重伤亡,几乎活捉林彪、聂荣臻。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人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

个人经历

邓小平张云逸贺龙萧克均曾为手下败将

李觉(1900-1987),因出生于云南,故字云波。又名淑志。1924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入湘军,任过连长。1930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师师长、湖南省保安处处长等职。

李觉是湖南军阀唐生智的老部下,又是湖南省主席何健的长婿。据说何健三女,长女何玫,外中内秀。何健嫁女时,男的骑马,女的坐"生花轿";另外,男家送了很多聘礼,女家打发了很多嫁妆,在省城长沙,轰动一时。

关于邓小平张云逸败于李觉的事情,主要是在1931年2月3日的梅花战役。当时由李觉任师长的唐伯寅团及陈龙部团队,于1月31日达坪石,即与粤军邓辉团、谭团、郭团联合进剿在梅花休整的红七军。大败经全州改编后的红七军。当时红七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为邓小平,总指挥为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参谋长为龚楚。李谦章健袁振武李显,皆为百战勇将。

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中写道︰结果经过五小时的最激烈的作战,我们不能不失败了。此次作战的损失为向来未有,重要的干部如李谦、章键等皆死,鹤村、振武、李显等皆伤,全军干部损失过半,真令人痛哭。

关于李觉和贺龙萧克是如何交手的,史书上语焉不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资料介绍说︰

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中央军委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

另外,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李觉纵队也曾尾追堵截,深入贵州云南,多有斩获。

抗日八年,未下火线

在李觉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第七十军军长、第十二五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参加过"八一三"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屡挫辞锋。根据张洪涛撰写的《国殇》里面记载︰

(1938年,)沙河至金官桥一线阵地,战斗紧张多变,令人喘不过气来。守军第70军少将军长李觉承受著从未有过的压力。70军原有2个师,其中第19师是他的王牌,也是他的起家部队。淞沪会战,19师是国民党军战绩最优的10个师之一。战后,作为对李觉指挥有方、将士用命的奖励,蒋介石把第128师拨归李觉,命他组成70军。谁知128师不争气,半月前九江一触即溃。师长顾家齐被蒋介石撤职查办,该师的番号随之也被取消。所以,李觉背著个军长的虚架子,手中掌握的只有第19师。好在19师没给他丢脸,虽阵地已被日军炸得天翻地覆,一片焦土,但直至多月4日还牢牢地控制著阵地。战斗中,57旅旅长庄文枢少将被炸伤,李觉便将作战有功的114团团长周昆源升为旅长,以副团长刘阳生升代周昆源的团长遗缺。下午4时左右,日军田中大佐把113联队主力及配属的一个大队战车尽数投入19师正面,发起了新一轮猛攻。

阵地上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在田中大佐的亲自督战下,日军各大、中、小队长纷纷往前压,雪亮的指挥刀慑住了大阪的"商贩"们。大批日军踏著同伴的尸体涌入突破口,中国军57旅阵地一度告急,新升旅长周昆源见情况危急,孤注一掷,带著身边仅剩的卫队连投入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混战。田中大佐手中预备队已用尽,只能眼看著攻击部队被打下来。焦灼、盛怒之下,他挥刀砍了1名张慌溃退的少尉小队长。19师阵地重又恢复,李觉像熬过大难似的吐出口气。这一仗,日军弃尸数百,但守军伤亡也相当惨重。从第1营营长以下共五六百守军阵亡。李觉看著越来越少的弟兄,心里轻松不起来,虽然他一胜再胜。他知道,这么拼消耗,被动死守阵地,阵地最终将不守。思前想后,他第一次向兵团发去了求援电。

8月5日,田中率增援而来的援兵再次猛扑19师金官桥阵地,并施放大量的毒气。沉闷的爆炸声夹杂著淡兰色的烟雾,像幽灵般突然降临到守军阵地上。中国守军猝不及防,当即有百余人面目青紫地倒在阵地上。前沿阵地一时混乱,危机四伏。后方指挥部里,李觉见势不好,急令撤下休整的114团反击前沿阵,逆袭突入之敌。战斗中,刘团长不幸中弹阵亡,官兵一时失去指挥,阵脚松动,加上对毒气心存畏惧,反击最后失利,中国军撤至主阵地。

田中圣道大佐几日苦战,终于拿下了第70军防御的前沿阵地。师团长淞浦中将认定中国守军已成强弩之末,不待各联队休整、补充完毕,便再次严令各部乘胜攻击。淞浦金官桥受阻近一周,已被冈村司令官严厉斥责了数回。这时他急于扩大战果,打破僵局。淞浦失算了。19师失去前沿阵地,翼侧数座山头上的伏兵却能有效地支援主阵地防御。而李觉在得知援兵将至的消息后,也作了局部兵力的调整,预备队几乎全被调上了阵地。金官桥主阵地,工事更完备、人员更充实,火力更密集。田中、川洼联队的进攻像是撞在了一堵墙上。正面受阻,翼侧土地庵山岭上,19师110团2营的重机枪、迫击炮弹又像雨点般从天而降,落在日军队形中。进攻日军一时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全线向后溃败。田中圣道落败而归,恼羞成怒。补充兵员后,他抽出一个大队又一个中队约8百日军,转攻土地庵山岭,以图解除侧翼威胁。但这8百日军土地庵威胁没解,却被侧面鸡窝岭上的迫击炮、轻重机枪压在山腰抬不起头。中国军像是与日军玩起了迷魂八卦,到处有伏兵,处处有火力。田中大佐顿时一筹莫展,日军官兵也大受震撼。1名日军在日记上记载下这样一段话︰庐山是"支那"名胜之地,难见庐山真面目,名不虚传。"皇军"在此遭到"支那"军精锐部队第十九师的坚强抵抗,前所未有的激战,中队长、小队长死亡的很多,战斗仍在艰苦进行,与家人团聚的希望是渺茫的。。"没几日,这名日军也在炮火下魂归东瀛。他的日记却成了记录这场战斗的最好佐证。

8月6日,田中大佐在淞浦师团长的一再催促逼下,亲自率部猛攻中国军队阵地,被中国军当场击毙。他的联队中来自在大阪的官兵这时已所剩无几,攻势陷于停顿。同时,其他各阵地中国守军也以顽强的防御和凶猛的反击,挫败了淞浦的一次次进攻。淞浦苦战10余天,手下的联队长1死2伤,军官死伤上百,士兵数千,却被阻于金官桥阵地前,始终没能越过一步。

金官桥一仗下来,数千名来自大阪的官兵损兵折将惨重。几次补充兵员,已使大阪的商贩、职员所剩寥寥。不过,淞浦从此到不必再为"商贩师团"这个不雅的绰号而自惭了。

国军第十九师师长

关于第十九师,根据网上的资料介绍︰

湘西会战中,陆军第19师全程参战,著立殊勋。先于第四方面军匆促集结应战时固守芙蓉山,将日军主力部队导入国军之既设包围圈中;继而西进,猛烈追击第109联队,并相机逆袭,将该联队包围切裂,使后续友军得将该部日军确实包围,在围攻一周后转入侧翼警戒休整,又正与撤退中 的第116师团主力遭遇,第19师立刻以一师之力奋力追击,日军魂飞胆碎,几乎还击之力,甚至误以为遭遇整个第一百军追击,仓惶突围,溃退之惨状可掬。该师在一个月中纵横百里,大小战役数十次,几无休息机会。尚有如此积极进取之战斗精神,足见国军之勇烈气概。战后军委会论功行赏,第19师奉颁陆海空军武功状,并通电全军表扬。

第19师为何键湘军主干,抗战初期由李觉将军率领参战,武汉战后扩为第七十军,第19师由唐伯寅少将接掌,随即调入第十九集团军作战序列,在罗卓英总司令领导下,为巩卫赣北的主力部队。

民国卅年上高会 战中,第19师配合预9师积极逆袭,以两个师的兵力包围切割敌第33师团,使该师团溃败撤走,解除集团军北面的威胁,第七十四军及第四十九军因能在上高专心抗敌,终于完成全歼敌第34师团及独20旅团之光荣战绩。

第19师早期为湘军部队 (廿五年整编部队),在长沙会战后受中央青睬,乃复以该师为基干,扩编第一百军,从此纳入第七十四军系统。第 19师日后于常德会战及长衡会战中均有优异表现,其韧强战力并屡次由日军战史著重提出。长衡会战后唐伯寅将军升任第一百军副军长,军长由陆大出身的杨荫少将接任,并开始换装美械。

湘西会战时该师仅完成部分换装即参战 (日军战史称之为半美械部队),但依然战功显赫。 抗战胜利后第19师改称整编第19旅,为整83师主力,千里纵横, 威震鲁中豫东。徐蚌会战第一百军纳编第七兵团(为该兵团唯一美械军),坚守碾庄北翼阵地半月后全军覆没,师长刘光宇少将率残部突围。卅八年春第19师由第三训练处重建 (师长卫轶青少将),随后陈明仁投共,第19师再度冲出重围,随第一兵团撤退入越。才结束该师十五年多彩多姿的战史。 回顾此一光荣雄师的历史,彷佛现代军史的缩影。

第19师整编后首任师长李觉中将官至集团军总司令,戡乱后期随程潜通电投共;唐伯寅少将官至第一百军副军长,民国卅五年即以少将退役 (唐将军系湘军著名猛将,行伍出身);杨荫将军陆大毕业,后调青岛第一绥靖区参谋长 (?);刘光宇将军亦陆大毕业,以第一百军副军长职饺入越后即与卫轶青将军一道投闲置散。历任师长之下场,或为投共,自毁其光荣历史;或为被俘,沦为阶下之囚;或为杂牌编遣,往日战功一笔勾销;或为来台转任闲职,抑郁以终。

国民党第70军军长

台湾的STUKA在《赣北战事》里面说︰

第70军是何键的嫡系湘军,军长李觉是何键上将的心腹爱将。所辖的第19师算是湘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在1937年在沪战中有极佳表现。1938年7月武汉会战该师死守庐山,虽然伤亡惨重,但日军始终无法攻占这座蒋公最喜爱的名山,是武汉会战中较杰出的攻防战例。1938年9月第19师后调奉新整补,庐山交给保安团队防守,此后该师便长驻赣北。第107师是湖南于沪战后以省军补充兵新成立的师,这个师比较没有经验,一向不能独当一面。

(在南昌保卫战时,)第70军在防线崩溃之后,在永修安义之间收容重整。李觉军长奉到罗总司令电令进攻安义,但第70军直到3月26日才开抵安义,李觉军长以第107师第321旅与第19师第57旅猛攻安义,冲入安义城中与日军激战。但是第70军孤悬于安义城郊,日军战车队与第106师团都在附近,似乎有回援安义的迹向,李觉军长深怕遭敌包围,于是在南昌失陷之后全军退往靖安。3月29日,日军主力转向高安方面,第70军殿后的第107师遭第101师团优势兵力冲击,伤亡甚重。第642团文绍武营长与第641团陈备武营长均在激战中殉职。幸亏李觉军长查觉敌军意图,第19师与第107师才得以跳出敌军的包围圈。

第79军与第70军在撤出修水防线之后战力依然完整,但是在日军的机动优势之下,虽然在位置上居于日军侧后,但是完全无法发挥追击的作用,反而孤军在敌后独行,险象环生。

10月15日,第107师在罗总司令严令下稳住阵线,宋英仲师长并督队奋力反扑攻占棺材山,拒止日军。第70军预9师则开到奉新侧翼曲湖殿,第19师调往奉新北侧。第70军对奉新形成三面包围态势。日军发现又被包围,只好迅速撤走。10月17日,第19师重新占领奉新城防阵地。罗总司令如下棋一般的缜密布局不费大力即逼退日军,可谓精采。是役第70军伤亡官兵1000余员,估计毙伤日军300人左右

败于共军名将粟裕

李觉虽非嫡系,但因作战勇猛,为蒋介石所喜爱,最终升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职位。这在非嫡系的湘军将领中,算是一个异数。

抗战初期,李觉曾与潘汉年和新四军中的共产党人合作,在七十军内建立了干部培训班,简称云训班,训练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抗战后期,却又受命两次和新四军交手。

台湾的STUKA19在《战时中国建立突击队的尝试-突击总队》一文中说︰"一九四五年四月,在击退日军一连串对湘粤赣边区攻势后,第三战区局面较稳。顾长官决定一举肃清当时南下建立政权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的十个支队﹝二万余人﹞,于是发起孝丰战役,以第19集团军总司令李觉将军指挥。以第52师、第146师一部及独33旅为左兵团,第79师、第1突击队及第2突击队为右兵团,两翼夹击孝丰一带共军。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九日,左右兵团相隔二十公里,尚未到达指定攻击发起线。粟裕以六个支队进攻左兵团,将第52师与独33旅击退。二十一日共军主力全部抵达右兵团当面,当夜共军发起主力攻击,将第一突击队压入孝丰东南一个峡谷之中,第一突击队激战两昼夜后全军覆没,司令胡旭将军壮烈殉职,突三营营长熊壮猷、突五营营长陈士瀛被俘。攻势失利。

"战后,突击队颇受责难。一九四五年七月,军委会将突击总队缩编为第九十八军﹝辖预三师、预四师﹞,并以顾长官亲信将领原第79师师长段霖茂任军长。突击总队编并后,西南干训班也同时撤销。突击部队至此结束。"

粟裕被后人誉为千古名将,李觉能在战争中和粟裕交手,也算是虽败犹荣吧。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觉疏于内战,被顾祝同解除军职,转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重庆分团主任、总统参军等职。1848年3月,任第十四绥靖区司令兼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驻安徽阜阳)。3月28日,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刘伯承部)、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陈毅部)和豫皖苏独立旅(地方武装)共约八万人进攻阜阳,李觉率部奋力抵抗,经两天激战,外围被解放军扫清。30日,解放军开始攻城,激战5昼夜,未克。当时驻守阜阳的是国民党整编74师(原属张灵甫的部队)58旅的3个团。攻城战打响后,74师师长邱维达率51、57两旅增援,对解放军攻城部队形成了反包围,解放军部队陷于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4月5日,解放军撤离阜阳,退回豫皖边区。同年8月,国民政府国防部下令撤销第十四绥靖区。第十四绥靖区存在仅5个月,在记载国民党军事建制的史料中都难以找到它的踪影。究其原因,李觉不愿意任十四绥靖区司令,强辞不得,勉强任职,又受到其它派系的干扰和排挤,军、政关系不顺(既管整编74师,又不全管;又管皖北地方政务)等等诸多原因,再加上国民党此时气数已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强撑无益于大局,只好撤销。第十四绥靖区撤销后,解放军随即解放了阜阳。 1949年,李觉任第一兵团副司令,他积极奔走在湘系和桂系军阀之间,协同程潜、唐生智、陈明仁等湘籍高级将领一起,举行湖南和平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觉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参、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等职。安享晚年,并著有《李觉回忆录》。

戴笠调查报告

至上海地区了解战场情况的调查统计室主任戴笠。于10月12日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也谈到了战场上的混乱情况,其内容为:

南京,委员长钧鉴:

据(学)生派往前线之巡察队长喻耀离报告称:

(一)昨日16时起,敌机4架在大场北面蕴藻浜南岸上空,轰炸我阵地至17时。敌炮复以最猛烈之火力向该线炮击,同时敌军200余人冲入19师防线,该师士兵即自动退却,税警团见状亦纷纷后退,于是布防于新马路傍之税警团炮兵营及炮2团之炮兵营亦遽卸炮退却,甚至仅携带炮闩零件弃炮而逃。

我左右翼之31军6师、87师亦同受影响,一时真如、大场路上秩序大乱,甚至因路拥塞,竟向棉花田乱跑,直退至距大场仅1里之地带及真、大路沿线,19师及税警总团为最多(总数约2000余人)。

(二)傍晚19时许,朱绍良总司令至大场镇压,并由18师104团派兵在真如及真、大沿线,架机枪扫射阻挡后退,集合反攻并增兵追击。至25团到后,始渐恢复原阵地,激战达旦未止,情势吃紧。

(三)大场以北各线工事虽已构筑多日,但因敌机、敌炮不断轰炸,且连日天雨工作困难,而建筑工事之器材及工具又极缺乏,如18师104团每连之铁圆锹仅有5、6具者,故该线工事不甚坚固。

查敌军企图南翔已久,欲集中兵力突破一点直趋南翔,截断我闸北、江湾、蕴藻浜之后路。我军倘于某点万一被突破时,左右两翼能坚定阵脚不为所动,并迅即采取包围方式断敌后援,则敌之突破策略,非特技无所施,且将遭我之重大打击也。

等语。谨闻

个人履历

李觉(1900-1987),1900年生,湖南长沙人。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34年11月率部在湘江岸边阻击长征红军,给红1军团造成惨重伤亡,几乎活捉林彪、聂荣臻。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人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谋。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个人生平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曾经任职于湘军。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4师8团团长,参加北伐。

1929年秋任第4集团军第19师57旅旅长。

1930年任第19师师长。

1933年兼任湖南省政府保安处处长。

1934年参加围剿红军,并任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剿匪总部第4纵队司令。

1935年4月任中将。

1937年8月任第70军军长兼19师师长,参加淞沪会战,后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

1941年8月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2年3月改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5月任第25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浙赣会战。

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46年1月任第1绥靖区副司令官,未到职,后任中央训练团重庆分团主任。

1947年夏任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组长,同年秋任国防部中将高参兼战地视察官训练班主任。

1947年底任第14绥靖区司令官。

1948年9月任总统府中将参军。

1949年任粤汉铁路线区司令,同年7月任湖南省绥靖总司令部副总司令,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

李觉起义来到中国共产党中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议,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民革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