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萍倩 | |
---|---|
出生 |
1902年 浙江杭州 |
逝世 | 1984年11月8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李椿壽 |
職業 | 導演 |
知名作品 | 時代的兒女、劫後孤鴻、豐年、女兒經、裙帶風、說謊世界 |
李萍倩(1902~1984)中國電影導演。原名李椿壽。原籍安徽桐城,生於浙江杭州。肄業於上海滬江大學。20世紀20年代初在明星影片公司附屬電影學校學習。
1925年起在神州影片公司任導演和演員,導演了《花好月圓》(兼編劇、演員)、《難為了妹妹》、《好兒子》等。從影60年 ,導演影片近200部,編寫劇本10多個,主演影片10多部。他在創作上涉及現實生活、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神話寓言等各種題材;正劇、悲劇、喜劇、鬧劇亦多所嘗試,其中尤以喜劇見長。1931年,他與邵醉翁合作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光學錄音的有聲片《歌場春色》。1947年赴香港,成為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的主要導演。
他的作品有《劫後孤鴻》、《時代的兒女》、《豐年》、《女兒經》、《裙帶風》、《說謊世界》、《寸草心》、《佳人有約》、《絕代佳人》、《三笑》、《三戀》等。
藝術履歷
1924年,李萍倩加入了汪煦昌的神州影片公司,擔任演員和化妝主任,主演《花好月圓》(1925)和《不堪回首》(1925)等作品,表現可圈可點。1926年,李萍倩「為藝術而電影」,編導首作《難為了妹妹》轟動一時,自此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1927年,推崇電影「潛移默化」功能、風格比較知識分子化的神州影片公司破產,李萍倩加入了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天一」風格保守,出品作品以古裝傳奇和偵探奇情片為主。李萍倩「為麵包而電影」,在「天一」的近六年時間裡頗受重用,拍攝了如《女律師》(1927)、《花木蘭從軍》(1927)、《劫後孤鴻》(1929)、《歌場春色》(1931)、《東北二女子》(1932)等等。其中,《歌場春色》是中國最早的片上發音電影之一。
1932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導演。
1933年2月,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正式成立,被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1月,在全國抗日民主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參與發起成立上海電影界救國會。[1]
1932~1936年,先後導演了《舊恨新愁》《琵琶春怨》《豐年》《現代一女性》《時代的兒女》《人倫》《三姐妹》《熱血忠魂》《桃李爭艷》《夜會》等影片。其中《時代的兒女》,描寫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中知識青年的不同命運和道路,並直接反映了反帝愛國的五卅運動的光輝事跡;《豐年》則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真實的鏡頭畫面,揭示了「豐年成災」的悲劇。以上兩片,均獲好評。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為藝華、新華、華成、「中聯」、「華影」等影片公司導演了《茶花女》《生離死別》《葡萄美酒》等影片。抗戰勝利後,為國泰、文華等影片公司拍攝了《母與子》《裙帶風》《兇手》等影片,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1947年底,去香港,先後為永華、長城影片公司導演了《春雷》《說謊世界》《禁婚記》《方帽子》《寸草心》《都會交響曲》《絕代佳人》《三笑》等影片。
1957年,《絕代佳人》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榮譽獎。
至1965年退休之時,李萍倩在港18年,作品近30部,影片「類型廣泛、風格多樣、雅俗共賞、佳作迭出」。
1965年退休以後,李萍倩不再拍片,但仍擔任「長城」的藝術顧問以及多屆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會長。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3000多名文藝界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李萍倩作為香港文藝界代表,與夏夢、吳楚帆、廖一原(新聯影業公司)等知名香港影人一起來到北京參與這次極其重要的盛會。
1984年11月18日,李萍倩導演在香港離世。[2]
總結評價
從影60年來,李萍倩共主演了10多部影片,導演了近200部影片,編寫了10多個劇本,是中國從影時間最長、拍攝影片最多的電影創作家之一。李萍倩在創作上是多面手,現實生活、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神話寓言等各種題材他都涉獵過。正劇、悲劇、喜劇、鬧劇、傳奇性的、漫畫式的,各種風格樣式他都進行過嘗試。其中,尤以諷刺喜劇片見長。在表現家庭關係、世態人情方面,他觀察入微,能處理得細微動人,有一定的功力。自1965年拍攝《烽火姻緣》後,停止拍片,擔任長城影片公司藝術顧問,他還曾任香港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會長、第6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中國文聯委員。[3]
電影作品[4]
演員作品
年代 | 片名 | 角色 |
---|---|---|
1925 | 《不堪回首》 | 朱文光 |
1926 | 《難為了妹妹》(導演) | 高升 |
1931 | 《福爾摩斯偵探案》(導演) | / |
1928 | 《紅寶石(前後集)》 | / |
1927 | 《女律師》 | 安東義 |
1925 | 《花好月圓》 | 葉元俊 |
1925 | 《佳期》 | / |
1927 | 《劉關張大破黃巾》 | / |
導演作品
三笑 (1964) | 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 | 說謊世界 (1950) | 笑笑笑(1960) | 少奶奶的扇子(1939) | 博愛 (1942) | 金銀世界 (1939) | 母與子 (1947)(編劇) | 女兒經 (1934) | 家 (1941) | 一代妖姬 (1950) | 艷遇 (1965) |
絕代佳人 (1953) | 蜜月 (1952) | 費貞娥刺虎 (1939)(編劇) | 地藏王 (1941) | 杜十娘 (1940)(編劇) | 有夫之婦 (1932) | 難為了妹妹 (1926)(演員) | 琵琶春怨 (1933) | 夫妻之間 (1931) | 裙帶風 (1947) | 婦人心 (1929) | 百花齊放 (1952) |
福爾摩斯偵探案 (1931)(演員) | 湖上春痕 (1947)(編劇) | 生路 (1941) | 茶花女 (1938)(導演/編劇) | 芭蕉葉上詩 (1932) | 好兒子 (1927) | 笑聲淚痕 (1944) | 歌場春色 (1931) | 鐵扇公主 (1927) | 烽火姻緣 (1965) | 桃李爭艷 (1936)(導演/編劇) | 民族魂 (1935) |
佳人有約 (1960) | 現代一女性 (1933) | 女兒國 (1927) | 天外笙歌 (1944) | 夜會 (1936) | 舊恨新愁 (1932)(導演/編劇) | 三戀 (1956) | 人倫 (1935)(導演/編劇) | 新聞人物 (1960) | 三姊妹 (1934)(導演/編劇) | 貴婦風流 (1942)(導演/編劇) | 英烈傳 (1941)(導演/編劇) |
乾隆游江南第三集 (1929) | 花開花落 (1937) | 新茶花 (1927) | 萬戶更新 (1945) | 生離死別 (1941)(導演/編劇) | 雪地情仇 (1963) | 鳳求凰 (1938) | 四姊妹 (1942)(導演/編劇) | 豐年 (1933) | 桃李爭春 (1943) | 逆旅風雲 (1957) | 風流寡婦 (1941) |
迷魂阱 (1961) | 門 (1953) | 綠天鵝夜總會 (1958) | 浮雲掩月 (1943) | 春歸何處 (1948) | 藝海恩仇記 (1943)(導演/編劇) | 大學皇后 (1930) | 禁婚記 (1951) | 火燒百花台 上下集 (1929) | 春雷 (1949)(導演/編劇) | 白日夢 (1953) | 大地的女兒 (1938) |
劫後孤鴻 (1929) | 惜花飛 (1944) | 仕林祭塔 (1927) | 花木蘭從軍 (1927) | 華燈初上 (1961) | 香噴噴小姐 (1958) | 寸草心 (1953) | 我是一個女人 (1955) | 上海小姐韓繡雯 (1932) | 望夫山下 (1957) | / | / |
李萍倩與艾霞
艾霞是民國的才女明星,追捧者無數,卻深陷愛情無法自拔,最後遭遇背叛絕望自殺。
因為拍戲的緣故,艾霞結識了當時大導演李萍倩。
當時李萍倩要為新戲挑女主角,而艾霞極為符合,兩人從此結緣。雖然艾霞不是傳統審美上美女,卻也極有特色,而且性格大膽,演戲是很放的開。
李萍倩對她一見鍾情,拍戲時就各種體貼照顧獻殷勤,創造兩人獨處的空間,甚至故意醉酒,去接近艾霞。等到戲拍完,兩人便在一起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萍倩各種甜言蜜語,不僅在生活上極盡寵溺,也在事業上為艾霞鋪路。
只是,李萍倩已經有家室是人盡皆知的事,而且本人是出了名的風流。
艾霞的朋友擔心她受傷害,一直好言相勸,說:「李萍倩有老婆和孩子。」只是此時的艾霞早已被愛情蒙蔽了雙眼,滿心相信李萍倩會離婚娶她。
然而,幸福甜蜜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很久,李萍倩很快露出來自己的本來面目。
他開始夜不歸宿,夜夜在外逍遙。獨守空房的艾霞,常常夜不能寐,只能養很多的貓,陪伴自己。直到她親眼看見李萍倩,和一位女演員躺在床上,才徹底絕亡。
被捉在床的李萍倩若無其事,起來穿衣走了,留下絕望的艾霞,一步步崩潰。後來一段時間裡,艾霞已經不再是精緻美艷的女明星,而是邋遢瘋癲的瘋女人。後來艾霞吞下鴉片,將生命定格在二十二歲的花樣年華。[5]
參考文獻
- ↑ 李萍倩個人簡歷網
- ↑ 萍蹤倩影:李萍倩導演誕辰120周年紀念中國電影資料館
- ↑ 李萍倩(1902~1984)成語詞典
- ↑ 李萍倩 Pingqian Li的導演作品豆瓣電影
- ↑ 民國才女逃婚成明星,愛上有婦之夫,感情失意而自殺,年僅23歲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