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秉
出生 1408.11.26
逝世 1489.05.30
国籍 中国
职业 明中期大臣

李秉少年丧父,孤苦自立。他立志向学,劳作之余刻苦攻读,终于在明代 正统元年(1436年)中进士,授为福建延平推官,掌管刑狱。初任延平,有一个恶霸诬告良民为盗而霸占其妻,李秉依法予以严惩。而他也被这恶霸诬陷下狱。副使侯𫐄为之昭雪,李秉也因此而知名。 [1]

不久征入都察院,改授户部主事,赴 宣府清核屯田。在 宣府,他不顾豪右反对,将军户霸占的民地全部清理还民。 [2]

人物经历

景泰二年至 天顺元年(1451—1457年),李秉以户部郎中佐侍郎 刘琏督理 宣府军饷,他揭发了刘琏克扣军士饷银的事实,朝廷罢刘琏而命李秉代理其职。

李秉首先抚恤了遭受战火蹂躏的军民,购买了15000头耕牛发放给他们,组织他们迅速恢复生产。同时罢除了屯田兵士的劳役,令他们专事耕作。又行召商中盐之法,鼓励内地商贾来前线贸易,通利边民。短短时间内使 宣府经济出现了复苏之象。

后来,李秉兼任了宣大巡抚并提督军务,他弹劾了贪酷不法的都指挥 杨文、杨鉴, 都督 江福等的贪纵不法之罪;并请求将田猎扰民的内官征还,还弹劾过总兵纪广等人。

针对边区地广人稀的情况,李秉广行招徕流民复业开荒。数年间清除弊政所条奏百十章,皆有关边计民生。在他的努力下, 宣府由一个残破的边镇成为西北雄关。

史料纪载

李秉(1408.11.26-1489.05.30) 明中期大臣,号迂斋,累官至礼部尚书 太子少保,载入明史列传。字执中。曹县人(即:山东曹县古营集北 李庄人士)。 正统元年举进士,授延平推官。因严惩不法豪强,闻名朝廷,召入 都察院理刑,继改任户部主事。

宣府(今河北宣化)屯田多为豪强侵占,他前往巡查,尽归田于民,并奏请减免额外科派。景泰二年(1451),协助 户部侍郎 刘琏督饷 宣府,揭发刘琏侵贪,遂升为 右佥都御史,代刘琏督饷。买耕牛给屯田士卒,召商人输粮于边地以换取盐引, 宣府边地一时府库充裕。

景泰三年(1452),受命兼理 宣府巡抚,并提督军务。弹劾总兵官纪广。纪广反讦李秉,景帝派官往勘,以李秉所奏为是,仍留守边。在边塞釐法革弊政,所奏百余章,皆得旨允行。天顺初年,罢 宣府巡抚之职,改督江南粮储。

不久又受命巡抚大同,以专擅罪下诏狱,罢官为民,3年后复职。宪宗继位后,进右 副都御史,再次巡抚 宣府,数月后升为左都御史,不久升任 宣大总督,与武清伯 赵辅五道出师,大破 蒙古诸部,以功加太子少保。成化三年任 吏部尚书,锐意整饬仕路,罢汰庸劣,致怨谤纷起。

其同乡萧彦庄弹劾他十二大罪,一时其势汹汹,大有被逮下狱之势。时全国学子正集京师等待会试,奋骂朝中奸小陷害正人,表示若逮治李秉,所有举子愿罢试以赎。后仅薄责罢宫,事情平息。家居20年,于 弘治三年卒,赠官太子太保,谥"襄敏"。

天顺三年天顺三年(1459年),李秉出任南京 都察院 佥都御史。 宪宗即位,进右副都御史,复巡宣府。数月后,召拜 左都御史,参与考察升免罢黜天下百官。

旧例,每次大计天下官吏,贪、残、罢、软罢官者有定数,李秉将此数增加一倍,处分淘汰了一大批庸劣酷贪官员,因此颇遭人非议。最终被排挤去辽东大同整饬兵备。

在大同,他罢免了 镇守太监李良、总兵 郑宏,起用被关押的将领崔胜等人,取得了凤皇山大捷,宪宗亲降玺书嘉奖。不久,宪宗令他为总督与武清伯 赵辅率兵出塞,抗击 蒙古入侵,获得全胜。宪宗赐以麒麟服,加衔 太子太保。

成化三年成化三年(1467年)吏部尚书出缺,宪宗亲自提名李秉继任。李秉早就痛感天下变乱,实出于仕途不清,贪官横行。因此锐意澄清吏治,原有8000余名监生等候选任,李秉分别对他们进行了严格考核,罢黜庸劣不肖者数百人。

当年大计天下官吏,李秉又打破情面,降罢多人。这里面许多人是执政要员的乡党门生。李秉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朝中出现一股倒李的暗潮。 吏部侍郎 崔恭年资较深,升任吏部尚书的呼声很高,李秉越过他做了尚书,他因此对李秉心怀不满。

吏部右侍郎 尹旻原来很受李秉信任,后来李秉发现此人心术不正,逐渐疏远了他,尹曼对李秉也有怨恨。他们二人与反李势力结合起来,上疏弹劾李秉,说他专擅不法,揽权结党,列了十二大罪状。

宪宗召集廷臣会议,崔、尹等人皆攻击李秉徇私变法,宪宗于是削了李秉的 太子太保衔,令他以 吏部尚书之职致仕。

被劾当李秉被劾时,朝内风言风语,说李秉要下狱了。李秉深知为国除奸得罪了小人,这次恐怕难免被捕。他一句也不为自己辩解,听候宪宗发落。当时天下举人正会试京师,听说李秉被奸人弹劾,都十分气愤。

他们说:“李公天下正人,谁人不知?如果朝廷逮捕李公,我们愿罢试以赎李公之罪!”几乎闹成公车上书。宪宗在这种情况下,只是薄责了李秉。李秉柴车出都门,朝士相率往送,十余里不绝。

晚年李秉为官30余年,廉洁自持,风节自励,秉忠为国,赤胆忠心,与当时名臣 王竑并孚天下重望。罢官家居20年,朝野连疏累荐,皆不被起用, 弘治二年(1489年)病故。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史书记载《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授延平推官。沙县豪诬良民为盗而淫其室,秉捕治豪。豪诬秉,坐下狱。副使侯𫐄直之,论豪如法,由是知名。征入都察院理刑,将授御史,都御史王文荐为本院经历,寻改户部主事。

宣府屯田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边人赖之。两淮盐课弊觉,逮数百人。秉往核,搜得伪印,逮者以白。

景帝立,进郎中。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即擢右佥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

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供亿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时宣府亿万库颇充裕,秉益召商中盐纳粮,料饬戎装,市耕牛给军,军愈感悦。

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都指挥杨文、杨鉴,都督江福贪纵,罪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请征还。又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

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瘗土木、鹞儿岭暴骸,乞推行诸塞。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厘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允行。谍报寇牧近边,廷议遣杨俊会宣府兵出剿。

秉曰:“塞外原诸部牧地,非犯边也。掩杀幸功,非臣所敢闻。”乃止。诸部质所掠男妇求易米,朝议成丁者予一石,幼者半之。诸部概乞一石,镇将不可。秉曰:“是轻人重粟也。”如其言予之。自请专擅罪,帝以为识体。

天顺初,罢巡抚官,改督江南粮储。初,江南苏、松赋额不均。陈泰为巡抚,令民田五升者倍征,官田重者无增耗,赋均而额不亏。秉至,一守其法。寻坐举知府违例被逮,帝以秉过微,宥之。复任,请浒墅关税悉征米备荒。又发内官金保监淮安仓科索罪。

御史李周等左迁,秉疏救。帝怒,将罪之。会廷议复设巡抚,大臣荐秉才,遂命巡抚大同。都指挥孙英先以罪贬职还卫,总兵李文妄引诏书,令复职。秉至,即斥之。裨将徐旺领骑卒操练,秉以旺不胜任,解其官。

未几,天城守备中官陈例久病,秉请易以罗付。帝责秉专擅,征下诏狱。指挥门达并以前举知府、救御史及斥孙英等为秉罪。法司希旨,斥为民。居三年,用阁臣荐,起故官,莅南京都察院。宪宗立,进右副都御史,复抚宣府。数月,召拜左都御史。

成化改元,掌大计,黜罢贪残,倍于其旧。明年秋,命整饬辽东抵大同边备。至即劾镇守中官李良、总兵武安侯郑宏失律罪,出都指挥裴显于狱,举指挥崔胜、傅海等,击敌凤皇山。捷闻,玺书嘉劳。

秉乃往巡视宣府、大同,更将帅,申军令而还。未几,命为总督,与武清伯赵辅分五道出塞,大捷。帝劳以羊酒,赐麒麟服,加太子少保。

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秉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左侍郎崔恭以久次当得尚书,而秉得之,颇不平。右侍郎尹旻尝学于秉,秉初用其言,既而疏之。

侍读彭华附中贵,数以私干秉,秉不听。胥怨秉。御史戴用请两京堂上官及方面正佐,如正统间例,会廷臣保举;又吏部司属与各部均升调,不得久擅要地,且骤迁。语侵吏部,吏部持之。帝令两京官四品以上,吏部具缺,取上裁。

而御史刘璧、吴远、冯徽争请仍归吏部。帝怒,诘责言者。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而大理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权。

帝怒,下廷议。恭、旻辄言“吾两人谏之不听”,刑部尚书陆瑜等附会二人意为奏。帝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仁。所连鲍克宽、李冲调外任;丘陵、张穆、陈民弼、孙遇、李龄、柳春皆罢。命彦庄指秉所结御史,不能对。

久之,以璧等三人名上,遂俱下诏狱,出之外。陵等实良吏,有名,以谗黜,众议不平。陵尤不服,连章讦彦庄。廷讯,陵词直。帝恶彦庄诬罔。谪大宁驿丞。

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辨。时天下举子方会试集都下,奋骂曰:“李公天下正人,为奸邪所诬。若罪李公,愿罢我辈试以赎。”及帝薄责秉,乃已。

秉行,官属饯送,皆欷歔,有泣下者。秉慷慨揖诸人,登车而去。秉去,恭遂为尚书。

秉诚心直道。夷险一节,与王竑并负重望。家居二十年,中外荐疏十余上,竟不起。弘治二年卒。赠太子太保。后谥襄敏。

参考来源

  1. 李秉 ,名人简历网
  2. 李秉 ,名人简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