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廣田 | |
---|---|
[1] | |
本名 | 李廣田 |
出生 | 中國山東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中國現代詩人 |
李廣田[1] (1906年10月1日-1968年11月2日),中國現代詩人,且是著名散文作家。出生於山東省鄒平縣,1968年11月死於昆明。
簡介
李廣田出生在一戶王姓農民家裡,排行第四,取名錫爵。由於家境貧寒,出生不久便被「借給」中年無子的舅父,改姓李,名廣田。幼年曾讀過私塾。他的童年是在孤獨與貧困中度過的。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次年開始發表詩文。1935年大學畢業,回濟南教中學。曾與北大學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詩集《漢園集》。雲南大學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1952年),雲南大學校長(1957-1959年)。1959年在黨內反右傾鬥爭中,他被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並由校長降為副校長。山東鄒平縣小楊家村人。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致死。
1923年入濟南第一師範後,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思想、新文學。
1926年入團。他和朋友們組織書報社,大量介紹文研會、創造社,未名社及蘇俄作品。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預科,在《未名》雜誌上發表第一篇散文《獄前》。文章以內心獨白的議論手法回顧自己的獄中生活,表達了他為真理視死如歸的胸懷。其間先後在《華北日報》副刊和《現代》雜誌上發表詩歌、散文,並結識本系同學卞之琳和哲學系的何其芳。後出版三人詩合集《漢園集》,被人稱為「漢園三詩人」。
1935年北大畢業後回到濟南教書,其間完成了許多散文,出版了《畫廊集》《銀狐集》《雀蓑記》等。內容多為故鄉童年的回憶和抒發對現實不滿的情緒。抗戰爆發後,流亡南下,輾轉於河南、湖北、四川等地。這時期完成了《圈外》散文集。1941年到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這時期創作了長篇小說《引力》,這是他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表現出反戰抗日的主題思想,在國內外引起一定反響。其間還出版了散文集《灌木集》《回聲》《日邊隨筆》;短篇小說《歡喜團》《金罈子》和論文集《詩的藝術》。抗戰勝利後,先後在南開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8年加入共產黨。
1949年在全國文代會上被選為文聯委員、文協理事。1952年調任雲南大學副校長、校長。歷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作協雲南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文革期間他遭受四人幫摧殘致死。
李廣田是中國現代文壇優秀的散文作家之一。馮至先生稱:「廣田的散文在鄉土文學中是獨樹一枝的。」他的散文樸實、淳厚,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秋燈
是中年人重溫的友情呢, 還是垂暮者偶然的憶戀? 輕輕地,我想去一吻那燈球了。
灰白的,淡黃的秋夜的燈, 是誰的和平的笑臉呢? 不說話,我認你是我的老相識。
叮,叮,一個金甲蟲在燈上吻, 寂然地,他跌醉在燈下了: 一個溫柔的最後的夢的開始。
靜夜的秋燈是溫暖的, 在孤寂中,我卻是有一點寒冷。 咫尺的燈,覺得是遙遙了。